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劇看臺 >> 正文
 電視劇《皎潔的月亮》導演姜申闡述

  腥風血雨過後的一輪明月

  隨著世紀的更替,在人們的印象中,被稱之為“歷史”的內容似乎更多了起來。上個世紀發生的事情,都作為歷史記錄在案。但是作為“革命歷史”,沒有任何事件能莫過於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打下江山,奪取政權這一變革更為重大了。為了繼承發揚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艱苦卓絕的崇高精神。為了不讓後人忘記過去,於是在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電視劇領域,出現了數量不菲的一種題材品種——革命歷史題材(含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在這類題材作品中,多是記錄革命歷史名人、名事件,再現革命的某個歷程。如果涉及領袖人物,則劃歸為重大題材。我們正在投入創作的這一部電視劇應該屬於這類題材。因為它記錄了一段歷史,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共産黨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經歷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初期革命風暴的洗禮,接受了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以堅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從封建家庭和資産階級家庭的舊營壘中衝殺出來,投入到謀求全人類解放的鬥爭中去。在血雨腥風的殘酷環境中,面對屠刀和槍口他們沒有退縮和動搖。在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他們以堅韌的毅力、以對黨的忠誠、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力量,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強大無比的敵人。他們在鬥爭中成長,成熟……我們的劇本以此為主線記述了主人公的這一過程。所以它具備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共性,稱它為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是準確的。但是,它又區別於一般的此類題材作品,具有和同類作品完全不同的強烈的特性,了解和掌握這一作品的特性是我們創作此劇的基礎。

  此劇鮮明特色之一是作品出自一個經歷了大革命洗禮的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之手,一位耋耄之年的作家,用飽含感情的筆記錄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刻畫了一群她所熟識的和她有著共同經歷的革命夥伴和導師。一個經歷了這段生活,又把它再現出來,其中人物的準確和深刻是任何同類題材所不及的。第二個特色是,作者沒有刻意地編造故事,在她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幾乎不帶有誇張和虛構,而是老老實實地記錄當年那一批熱血青年怎樣在革命的新思想的號召下,投身革命,接受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所以在樸實無華中顯示了它獨有的魅力。作品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類似于《51號兵站》《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劇的年代、地點和鬥爭事實。而以上電影的寫作更多是採用了編寫故事的手法,故事情節緊湊抓人,但不乏失真和編纂的痕跡。而我們即將投入創作的這篇巨著卻絲毫見不到這種筆法,呈現在你面前的處處是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其樸實無華和真切會讓你生活在其中,感悟著“當年”,這是走過那段歷史的人對生活真實的記錄。這又是其他作品所不及;其三是這部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中,看不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場面,看不到慘烈的戰爭、宏大的遊行,集會……看到的只是人物,是人物的行為思想,是人物間的情感跌宕。用人物的成長、性格的形成和對人物、人物關係的塑造帶動著故事的發展並推進情節的進程。編劇用“文戲”和“武戲文唱”的筆法,不直接描繪歷史史實,不把歷史事件放到前景,用“言情”為主筆,寫就了一部二十集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這不能説這不是一個創舉。在劇中我們清楚地看見在主人公追求革命的途中,發生在光偉、叔麗和秋聖之間;發生在小一輩人俊雄、皎潔和明慧身上強烈的感情糾葛。也有青年男女玉芬和魏勇的男歡女愛……這些建立在革命基礎上的情感發展無疑會引起觀眾的興趣,也形成了此作的又一個獨特風格——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言情作品。它可以算作革命歷史題材的“另類”,是對一般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突破。藝術的成就高與低取決於創新的程度,如何把握此作的特性、展示這種特性,是作品的成敗的關鍵所在。

  基於以上認識,歸納如下幾個方面作為作品總體把握的原則:

  一 要重在認識作品在內容和體例上的創新。

  藝術作品質量的高下,取決於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創新程度。仔細分析此作,尋找“打響”它的出路,其關鍵在“出新”上。《皎潔的月亮》不是一部普通的言情故事體的電視劇。它從本質上區別於最近播出的、收視率很高的《梧桐雨》《金粉世家》等同年代電視劇。《皎潔的月亮》具有明顯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通篇洋溢著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住“理想化”,而是像其他作品一樣,實實在在的講述故事,就會失去我們的特色,用我們不很強壯的身體去和身高馬大(僅指經費)的壯漢較量,豈有不敗的道理?所以,在故事的講述上、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上,都要以“理想化”為基礎進行。講述故事要打破常規的講述方法,講述中要重人物、輕情節,重情緒、輕過程。每個人物的出場,都要強調其代表性,注意人物的類型和典型化;講述故事中“易虛不易實”,尤其在情緒段落的處理上更應注意造型的力量。

  出新的另一個方面是故事的體例和內容。這是一部區別於其他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它既不是人物傳記類作品,也不是事件、戰例類作品,它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記錄一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的過程中他們豐富的感情世界裏所發生的故事。它所表現的不是“戰將”和革命領袖,不是那些出身貧寒的工人、農民革命家,而是一群有知識有文化的“豪門貴族”家庭裏衝殺出來的革命家。縱觀朱仲麗同志的其他作品(作者已經寫就了15部作品),都是以她獨特的視角,表現發生在革命過程中的人物和事件。出身“豪門”的有知識有文化的革命家和革命領袖在我們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中是佔有很大比例的。有不少作品寫過他們轟轟烈烈的鬥爭生活,然而從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做深入的探求,這部作品有著它獨特的風格和內容。而敢於做這樣嘗試的長篇劇作,也是不可多得的。

  二 要做到內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諧,在表現手法上追求新的突破。

  內容和故事的獨特和出新帶來在表現形式上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和諧是我們在創作中的又一要求。一部二十集的長劇要認真的講故事,而故事講得是否動聽,就要看講述的方法和手段了。咱們這個劇的講述方法要符合全劇風格,即理想主義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這個風格要體現在演員表演、人物造型、環境造型、鏡頭使用、燈光造型等各個方面。在演員的人物塑造和表演上要求把握住對歷史人物的回歸這一基點上。盡多地蒐集老一批影視作品的形象記憶,結合本角色的人物軌跡,塑造鮮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在服裝、化粧上也要把握這一原則,儘量做到真實歸真。人物造型的準確、靚麗、帶著不宜察覺的雕琢、比生活更加整齊、潔凈和別致是我們要格外追求的。服裝也好化粧(含頭飾)也好,都要將這個追求體現在每個人物的外部造型之中。

  美術部門的環境設計和色彩把握要有章法,在環境的設置上,努力摒棄自然主義的干擾,凈化背景,尋求規整;色調講求和諧一致,做到主次分明。求雅不容俗。道具的使用和選擇一要準二要求造型;大小道具講求質量,不求數量,畫龍點睛。

  攝影部門的鏡頭使用,其基礎仍在常規講述故事的基點上作出突破和創新。全劇大致分為故事為主和抒情、情緒為主的兩種段落。故事段落中要有反常規鏡頭即講求造型的開放式鏡頭、大膽使用前景鏡頭、提高節奏鏡頭等;在情緒段落中以強化造型鏡頭為主,以又不能忘記故事講述手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將全篇風格既有區別又和諧統一。燈光的設計是此劇強化造型的又一關鍵。通過光的使用在不同的環境中達到“亮麗”“強化氣氛”“烘托規定情景”等作用;允許在營造氣氛中將步子邁得再大一些。

  以上是對造型部門的總體要求,願我們在這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中顯示出我們的探求,通過艱苦的求索,為同類作品辟一條嶄新的通途。

  關於演員

  我們這一次演員的遴選工作是艱難和認真的。每個演員都應該珍惜這一次創作。我們面對的是一位世紀老人對歷史的追述;是老一輩革命家傳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肩負的責任,才能産生熱情和動力。對這一點我是深信加盟此劇的老中青演員們具有的政治素質和思想修養。重要的是如何準確的把握時代特徵和那個時代裏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感情生活。我和大家一樣都不能算是“過來人”,沒有經歷過劇中所表現的那段歷史。所以我和大家都有一個熟悉和研究歷史的任務。在理性上掌握和搞懂人物的準確性,才能在創作中有了遵循的標準。這個“案頭”是必須作的。其二是對人物和人物關係的分析和把握,對感情脈絡的梳理和認識。這一工作要過細的去做。作的過程中不但要清晰還要完善它、合理它。這是案頭的又一重要任務,希望演員們認真完成。在我同演員交流中希望聽到你們的見解,在我們的交流中使大家的創作思路統一起來。對演員的要求除去“帶詞”“帶戲”上場等老生常談之外,我還號召大家在藝術創作中的相互補臺、相互切磋。老演員幫助年輕人,青年演員虛心學習,形成一股藝術探討的風氣。

  各位同仁,我將此文定名為“腥風血雨後的一輪明月”其寓意既在形容這部作品的內容又想表達我對創作中過程與結果的感受。我們也應該和革命的先驅者們一樣,要有經受血雨腥風考驗的勇氣和力量才能迎來一輪明月的出升。在皎潔的月光下,集合的是我們這一批影視圈裏的精兵強將。如果是“麥客”我們人人手裏有磨好的鐮刀、強壯的體魄;如果是“非典”攻關組,我們也都是博士後的研究人員……當“麥客”白麵饃饃會比別人得的多,做學問也會第一個揭開“轉基因分子”的密碼。因為我們的目標清晰明確、我們的集體是由“精英”組成。只要戰鬥打響,無論多少艱難險阻,我們都會高舉紅旗達到勝利的彼岸。同仁們,在八月十五的月光下,讓我們歡聚和暢飲吧!

責編:周玫 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