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記憶的證明首頁

《記憶的證明》見證歷史 張揚人性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5日 09:40


  “對於自己民族的痛史而言,他人的有意篡改固然可恥,但是自己的無意忘卻是更大的悲哀。”經過近四年的精心策劃,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的回溯二戰中國勞工痛史 的新劇《記憶的證明》2004年12月5日即將和觀眾見面,這也是著名導演楊陽繼《牽手》之後的又一部長篇力作。

  29集電視連續劇《記憶的證明》是由過去時與現在時兩部分穿插交織而成。過去時部分的故事線索是以二戰末期,千余名中國勞工和戰俘被脅迫到日本修建軍事基地為背景,謳歌中華兒女面對外敵入侵和民族壓迫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現在時部分通過對歷史事件艱難的追憶求證的過程,從中日兩國當代人的角度觀察和反思過去沉痛的歷史。

  過去時部分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導演和演員成功地運用鏡頭語言,全角度、多層次史詩般地再現了6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舞臺上,中華英烈們上演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一幕;而現在時部分則以一種理智的視角,圍繞中日兩個民族對歷史反思的態度與抉擇,深化了記憶的主體,冷靜地對戰爭帶給人類精神的拷問與反思進行了全方位的思考。

  該劇原作是由徐廣順創作的文學劇本《世界沒有末日》,主要情節是描寫中國勞工在日本被奴役的歷史事件。楊陽導演接到這個劇本後多次聘請中外專家召開研討會,並查閱了大量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資料。隨著研討的不斷深入,楊導逐漸感覺到無論這場戰爭的加害方還是受害方,他們如何去面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雙方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記憶它,從而真正反思歷史,擁抱和平,這才是拍攝本劇的最終目的。在劇本的修改中,楊陽導演決定採取夾敘夾議的體式,把劇本分為現在時和過去時兩部分。對於過去時部分力爭在歷史的真實性和細節上下功夫,包括攝、美、燈、服、道、效、化各個環節。營造一種嚴肅的史實氛圍,在對歷史事件的追憶和求證中,反映出中日兩國兩代人對歷史問題的態度,把原侵略者們有意忘卻與被侵略者的記憶淡漠加以對比,來呼喚人類對戰爭的警覺,讓人們記住戰爭的殘暴。

  劇組在拍攝完成過去時部分以後,停機三個多月專門修改潤色現在時部分的劇本,這個劇本前前後後由四位作者對劇本進行輪番轟炸式的修改。包括楊陽導演自己也親自操刀,逐字逐句地反復推敲。到最後據打字的劇組工作人員統計,有些作者在改編中辛勤勞動的大篇文稿只保留下區區640多個字。

  該劇在演員陣容上可謂龐大,現在時與過去時兩部分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三十個之多。動用了中、日、韓三國演員。是在近千名的演員中精選出來的。導演在邀請我國著名老藝術家藍天野的時候,三顧茅廬,她的誠心與嚴謹的工作態度感動了老人家,由於年齡的原因,本來已經息影多年的藍老最後終於答應了導演楊陽的懇求,並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老年蕭漢生這個角色。為全劇組做出了一個老藝術家的貢獻也充分展現了一個老藝術家的藝德風範。該劇還有眾多的日本演員參加,在日本演員選擇上,導演楊陽聘請了一批日本影視、話劇界的老演員,在導演的啟發下,在劇中都有上佳表現,他們一反海內外同類題材中,日本軍官概念化、臉譜化的模式,從特定的人物出發,演繹了一批活靈活現的人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楊陽導演對青年演員段奕宏、日本演員矢野浩二、韓國演員裴秀彬的大膽啟用。青年演員段奕宏以出色的演技和對人物的深刻體驗,鮮明而多層次地表現了中國軍官周尚文為了營救全體勞工和戰俘,忍辱負重,舍生取義的感人形象,為當代中國悲劇英雄畫廊增添了全新的一筆;日本青年演員矢野浩二,創造出了一個極具典型性的日軍指揮官岡田的多重性格,使作品對日本法西斯的揭露和批評更有了深度。韓國演員裴秀彬則以一身粗獷的豪氣、在鏡頭面前英姿勃發,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八路軍連長年輕蕭漢生的形象及其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記憶的證明》另一個創作主旨是對“記憶”的呼喚。楊陽在“導演闡述”中説:“記憶是不朽的證明”。劇情從事件的倖存者蕭漢生讓他的後代前往日本尋找證人和證據開始,最終以他們呼喚同胞記住這段民族痛史作為結論,用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喚起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該劇呼喚記憶,並不是復述民族恩怨,而是對歷史的感悟,對反人類的邪惡勢力的批判和警醒。

  《記憶的證明》將告訴今天的觀眾:對於自己民族的痛史而言,他人的有意篡改固然可恥,但是自己的無意忘卻是更大的悲哀。對歷史的記憶,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編輯:阿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