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電視劇《老人的故事》導演龔朝的一些想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7日 10:00 來源:CCTV.com

  《老人的故事》是一部什麼樣的戲

  是關於老人的戲

  是關於成長的戲

  是浪漫溫馨,而又不乏人生傷感 ,同時又充滿人性的光輝和美好的戲

  是講述今天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故事

  也講述了明天我們和我們兒女的故事

  講述一群老人對生命和未來充滿憂慮,他們頑強地同時間賽跑,努力造就一個幸福的存在的故事。

  是一席散了又聚的“喜宴”

  本劇總體風格的把握

  本劇將拍成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詩劇。

  既要有“真實感”更要有“明媚感”。

  “真實感”是對所有創作部門的要求,是第一要求。而“明媚感”則是針對視覺造型和聲音造型提出的最終要求。

  “明媚”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 1) [景物] 明麗嫵媚 (2) [眼睛] 明閃閃有魅力 (3):鮮妍悅目

  本劇的“明媚感”除以上解釋外,還含有舒適感,溫暖感,更要有積極向上的活力感。

  對視覺造型的設想

  關於美術

  本劇的主色調為金黃,並在此基礎上基礎上分為兩大部分:

  1、主要場景是正常的色彩還原上稍偏金黃,外景主要是要綠色的植被和棕色或灰色的建築。內景是偏棕色調。在正常白平衡下,這兒的影調可能會偏暖。

  2、四個主要人物的家稍偏冷青。和敬老院形成對比。

  同時在這個總基調上通過其它色彩的配置,構成我們所設想的顏色基調。

  環境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性格、氣質、情趣等等,都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環境如果設置的不好,人物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礎。但環境還不一定僅僅是一個容納人物和動作的場所,它有時可以有力地進入敘述性情節之中,直接起到塑造性格、抒發情緒、表達意念的作用。

  外環境:要選取有獨特視覺效果的,並且有新舊對比的大環境,要便於機位的調配。盡可能把人物置身於有視覺感的環境中拍攝。如敬老院的院中,環境是被陽光照透和沒照透的樹葉。蘇州河邊,環境是現代化的樓房和過去的老房,有波光粼粼的水,還有船過。

  內環境:佈置一定要豐富,要能體現房間“年代感”和人物的“性格”。應該按照人物的職業、出身、性格等等分出各自的特色。老房內一定通過陳設和裝飾搞出新意思,新房又可以增加一些古舊的玩意兒什麼的。就是要有對比。內環境的空間盡可能大一些,給表演的支點盡可能的多一些。用於裝飾效果的燈具和小道具盡可能多一些。

  道具:盡可能不要亮光的,要亞光的。顏色不要太鮮艷的。陳設道具可以參照主要場景的陳設和色調的要求進行工作。小道具和手持道具要考慮人物的職業、出身、性格等等,可以多和演員交流。演員們對人物合理的道具設計,只要是對人物塑造有幫助的,道具部門應該積極配合。特殊道具,如果有困難和拿不定主意,希望提前和製片部門及導演部門聯絡。

  服裝: 一定要有“舊感”,新衣服也要在色彩上和總的影調和諧一致。某種意義上説,服裝也屬於布景的一部分,只不過它是活動的布景,它會在全景中是色彩的一個“點”;在運動中則是色彩的一條“線”;而近景中服裝就是色彩的一個“面”了。服裝在劇中能起到特殊的作用,而且服裝的任何一部分都可能成為道具而使演員的表演增添活力。服裝在劇中作為一個元素,它還能起到統一全劇的整體形式的作用。在塑造人物的時候,服裝和化粧一樣,能説明角色的生活、身份、職業、性格、文化程度等等。服裝還要考慮到在每一個不同規定情境中,人物的服裝應該呈現出一種什麼狀態。

  化粧:不要“香水味”。演員們膚色要相對統一。美化演員的方式很多。演員的美應該是建立在角色的創造之中的。任何不考慮人物和規定情境的化粧技巧都是本劇所不要的。本劇的化粧應該是在演員先天條件下,對優點進行放大,把演員的缺陷變為“特點”。不要“千人一嘴”或“千人一眉”。在髮式和飾物上要與服裝協調一致,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物造型。同時要考慮“時代感”及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等因素。在看似平淡的化粧中顯現深厚的藝術修養。

  關於攝影和照明

  攝影:

  本劇的影像構成,是由高度寫實、高度逼真的再現性影像,和極富想象空間的表現性影象結合而成。換句話説,就是寫實和寫意相結合。鏡頭的處理原則是:運動長鏡頭與短鏡頭相結合,加上場面調度,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景別拍攝同一個表演內容。使得後期剪輯中有豐富的素材使用,以便自如地控制全片的節奏和情緒。在刻劃人物內心活動時,尤其是表現人物細膩的情感時,又要在鏡頭上追求情調和氣氛,但在分寸上不能過火。敘事和煽情要結合的恰倒好處。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與不動的距離拉開,才能充分發揮動與不動的作用。

  照明:

  日景往暗拍,夜景往亮拍。

  內景:

  在高調的內景中光線要相對柔和,漫反射光多一些,接近自然光效。

  在低調的內景中:

  1、日景——光比要大,每個畫面盡可能有高光也有死黑,被拍主體上最好有明有暗。

  2、夜景——以區域光和點光源為主,在房間的各個區域合理的佈置一些光源,運動的主體沒有必要時刻都是被照亮著的,只要戲在進行,觀眾就不會中斷觀賞。有時演員處於陰影中進行表演創作時,獨到的臺詞處理和形體設計,傳達的信息量決不不亞於正面面對鏡頭的表演。

  外景:

  1、日景——以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30以後的光線為主。如果沒有環境穿幫的問題,人物的中近景全部採用逆光拍攝。

  2、夜景——和美術溝通為環境設置一些光源,全景造氣氛,近景充分照亮演員臉部。

  始終為演員加上眼神光。

  關於表演

  本劇的表演風格:應該是現實主義的表演風格。

  表演的分寸應該是接近生活形態,但是不是自然主義,而是經過創造的更高層次的反樸歸真。要熱情洋溢地生活,要充滿激情地生活。

  演員要説“人話”,我們要把劇本提供的臺詞化為人物的“語言”,而不是念出作者寫的“臺詞”。

  不要有“鏡頭感”的表演。“鏡頭感”使得演員不會走路、不會交談、不會轉身、不會生活、不會一切。希望演員嚴格按照生活邏輯進行表演創造,不管機位在那裏,演員只允許和自己的交流對象交流,不要考慮是否“背臺”,該表現的地方我們會用鏡頭表現,沒有必要時刻正臉衝著鏡頭。當然,與攝影機的技術配合另當別論。

  在進行人物創作的時候,不要總想“演”點什麼給觀眾看,生怕觀眾看不懂自己演的人物是什麼樣性格的人物。人物的性格是在行為中顯現出來,而不是靠擠眉弄眼“演”出來的。所以我希望我們的演員不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面部表情上,而應該投入到研究人物在規定情境中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也就是研究“如何做”。“如何做”正是區別人物性格的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區別好演員和壞演員的重要方面。

  演員不要“演節奏”,嚴格按照生活邏輯行為,節奏由鏡頭和聲音控制。

  對於聲音造型的設想

  關於錄音:

  臺詞:如同音樂的主旋律,在任何情況下,必須聽清楚。本劇要求,無論任何景別、任何機位,臺詞均按近景的聲音要求錄製。

  環境:不僅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聲,如街道聲、湖邊的生物聲和水聲;還要有極具時代感的聲音,包括電視聲、辦公室聲、遠處飄來的歌聲等等。前期畫面拍攝中不能達到的缺憾,希望錄音部門能從聲音上幫助彌補。

  關於音樂:

  要管弦樂的,要溫暖的,要富有朝氣的,有點兒意味深長的,還要有些小不溜的盪氣迴腸,還要是平滑的,色彩是蘭色絲綢上不小心灑落了幾根皇袍絲線的,要有“明媚感”的。曲式曲調上不允許一丁點中國式的。

  關於剪輯和後期製作

  關於剪輯:

  剪輯沒有太多可説的,按照主流電影的剪輯方式正常剪輯。重要的是掌握節奏,輕重緩急要把握好,該脆的地方一定要“嘎梆脆”,該渲染的地方一定要把戲做足。所謂“有戲則長,無戲則短”。

  關於畫面製作:

  片頭和片尾——隨著主題音樂“煥發”出的畫面,要大氣。字幕的出現要隨著音樂節奏穩而不呆的出現。不要現在流行的片頭“技巧大匯粹”。

  全片剪輯完成之後,對全片畫面的顏色、畫質進行再加工。由於該工序比較複雜,並且許多工作是建立在其他工作之上的,可能要到後期時摸索著弄。但要牢記“明媚感”。

責編:淩微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