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書寫西藏史詩畫卷 展現雪域壯美風情
CCTV推出年底壓軸大戲《格達活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3日 14:58 來源:CCTV.com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40週年,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星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的2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格達活佛》將於12月1日在央視一套隆重推出。該劇取材于五世格達活佛的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了著名愛國人士、中國共産黨的忠實朋友格達活佛在支持紅軍北上抗日和解放軍進軍西藏過程中,為了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不懈努力、慷慨赴難的動人故事,真實生動、震撼人心地塑造了一位愛國愛教活佛的藝術形象,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革命歷程。11月23日,電視劇《格達活佛》首播媒體見面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統戰部、廣電總局、中宣部文藝局、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星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領導專家、《格達活佛》的主創人員及全國60多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參加了見面會。

  活佛生平首現熒屏

  《格達活佛》堪稱國內第一部全面描寫少數民族宗教領袖人物的電視劇,並通過他的生平活動反映了西藏近半個世紀的歷史風雲變幻,印證了西藏和祖國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史實。

  《格達活佛》生動詳盡地記述了五世格達活佛非凡的一生。1902年他出生於甘孜縣白利鄉德西底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被認定為甘孜白利喇嘛寺活佛,後赴拉薩甘丹寺學習,取得格西學位(藏傳佛教最高學位等級)。在紅軍北上抗日經過甘孜地區時,格達活佛逐步為紅軍的民族、宗教政策所打動,認定紅軍是一支能夠解放勞動人民、使勞苦大眾獲得幸福的軍隊,從而傾其所能為紅軍籌款籌糧,並擔任中華蘇維埃博巴政府副主席,與朱德總司令結下深厚友誼。在紅軍離開甘孜地區後,格達活佛又收留大量紅軍傷病員,護送他們重新走上北上抗日的道路。1950年,格達活佛為實現西藏和平解放主動向中央政府請纓,不顧個人安危前往拉薩斡旋,不幸在昌都被分裂勢力派人毒害致死。

  《格達活佛》自2005年3月15日開機,遠赴川西的康定、丹巴、道孚、甘孜和西藏拉薩等地拍攝,曆盡坎坷、艱苦創作。到8月份,回北京殺青,拍攝歷時半年之久。

  雛鷹初鳴獲稱譽

  電視劇《格達活佛》製作完成後,先後數次邀請影視專家、藏民族學者、援藏幹部、領導同志審看、提意見。大到畫面、音樂,小到一句對白、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只要是不符合歷史、有悖真實,劇組就毫不將就,立刻著手修改,毫不含糊、敷衍。當片子最後送到西藏自治區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審看時,不光出奇地順利通過,還受到了普遍的讚譽。

  西藏自治區黨委評價該劇:主題鮮明,歷史跨度大,人物塑造豐滿,情節生動、曲折、感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強,是一部優秀的愛國主義影視作品,對於進一步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共中央統戰部指出,該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與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最後為西藏和平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愛國愛教活佛的藝術形象,演繹了一部四川甘孜地區藏族人民為了民族解放和祖國統一事業所經歷的生與死、抗爭與追求的動人故事,展示了我們民族、宗教和統一戰線政策的正確性及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認為,該片在選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罕有地以藏傳佛教領袖的生平為主線,反映紅軍北上抗日和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等重大歷史事件,題材新穎、立意深遠,對於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上開闢了新的思路,難得一見地為觀眾勾勒出一位藏傳佛教領袖全面而真實的生活面貌。

  《格達活佛》製片人、星美影視總經理王遠峰向媒體表示,用電視劇的形式從一個活佛的角度反映中國革命進程是一個大膽嘗試,而這一嘗試能否成功則取決於形式與內容能否完美統一,在這次製作中,我們努力將壯懷激烈的革命事業、原汁原味的藏民生活、鮮為人知的宗教場景和四川甘孜、西藏拉薩等地遼闊壯美的山河景色交織在一起,力爭使之相得益彰。

  藏區風情一應俱全

  《格達活佛》拍攝歷時半年,在川西的藏族地區和西藏拉薩等六地取景,囊括西部數不勝數的壯麗美景,並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實況,包括居住飲食、婚喪嫁娶等,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藏族地區的風土人情。

  該劇導演楊韜對藏族地區懷有深厚感情,1993年和2001年先後執導《雪震》和《拉薩往事》西藏題材電視劇,《格達活佛》構成了西藏題材的第三部曲。但是楊韜對藏區感情的建立並不是一蹴而就,見面會上,楊韜回憶起了他的“拉薩往事”。那還是《拉薩往事》剛開機的時候,當時劇裏有幾十名當地藏族的群眾演員,忙活完一整天的拍攝之後,楊導大聲對現場製片説:“晚上給演員們多加幾個菜!”可開飯時來吃飯的人很少,楊導以為當地人沒有在外吃晚飯的習慣,不以為意,到了第二天,來吃飯的人依然很少,楊導開始感到事情蹊蹺,仔細過問才明白,原來藏族同胞以肉菜待客,導演所謂的“加菜”讓他們誤以為是不想誠心待客的“弦外之音”。這件事給楊導極為深刻的“教訓”,他發現對於一個民族的了解不是空泛的做做樣子而已,而是應該真正地融入其中,用心去感應他們的喜怒哀樂,在藝術創作上,他堅持要表現藏族地區的原生態,真實再現當地的風土人情,《格達活佛》的拍攝嚴格遵循這一創作原則。

  甘孜是西南著名的旅遊區之一,素以風光獨特著稱,《格達活佛》的故事主要發生於此,山川景物多有體現。六世格達活佛向劇組全面開放白利寺,大小佛堂盡被充分利用,五世格達活佛講經、就寢、議事的各個房間都真實還原于觀眾眼前,甚至還可見到寺廟裏的廚房以及喇嘛準備酥油茶、奶糕的情景。後來轉景到達拉薩地區,取景布達拉宮、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20集的戲楞是拍了1094個景,相當於30集戲的拍攝量,這樣,藏傳佛教的活動場景都在《格達活佛》中得到充分展現。

  除此之外,《格達活佛》中還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實況。劇中格達活佛的妹妹益西拉姆同情紅軍,為紅軍的仁義所打動,決定嫁給紅軍傷病員王長林,兩人要以藏族人的方式舉行一場婚禮。為求真實性,劇組特別邀請當地人演示了整套婚禮過程,然後在劇中亦步亦趨,上演了一場道地的藏族婚禮。劇中的土司拉甲佔堆在與另一土司朗登爭奪草場中喪命,他的女兒央金卓瑪為他舉行葬禮,格達活佛主持了這一活動。劇組又向甘孜地區的藏人請教了葬禮過程,然後嚴格執行,包括火葬的方式、拜瑪尼堆的行走方向、瑪尼堆的形狀等,都與真實生活一般無二。這是以往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所沒有做到的。

  楊韜還吸取眾多影視劇漢族演員演藏人的“內外游離”的教訓,堅持劇中角色是藏族,演員就得是藏族,劇中角色是漢族,演員就得是漢族,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各民族人物形象的神韻,特別是藏族人的神韻。劇中的格達活佛由藏族著名演員多布傑扮演,他曾在西藏題材電視劇《雪震》、《拉薩往事》中嶄露頭角、後在電影《紅河谷》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由他主演的電影《可可西裏》獲得了東京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馬獎,更使他在中外影壇聲名鵲起。此外,曾主演《東歸英雄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等電視劇的國家一級演員巴森,主演《班禪東行》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藏族國家一級演員扎西頓珠,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獲得者洛桑群培,西藏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駿馬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者朗傑央宗。領導和專家審看該片後一致評價藏族演員的表演質樸真實,充滿藝術震撼力。劇中的漢族演員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知名的特型演員,。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毛澤東的扮演者王霙,周恩來的扮演者孔祥玉,賀龍的扮演者穆懷虎,劉伯承的扮演者是張再新,鄧小平的扮演者是盧奇,每一位都稱得上是各自角色的“第一人”。

  即便是群眾演員的選擇上,楊導也毫不含糊,這就給拍攝帶來了巨大的難度。藏區本來就人煙稀少,想要找幾十個藏族的群眾演員撐起劇中場面並不容易,更為困難的是不同藏區的藏語並不相通,即便劇組中有拉薩藏族的工作人員,但並不能保證甘孜地區的藏族演員能聽懂劇組的安排,這樣每場戲的拍攝就必須在導演和演員之間經過漢語——藏語——當地藏語的傳遞過程,進展緩慢。同時,當地漢族的群眾演員也極其罕見,無奈之下,劇組漢族工作人員悉數登場,一會兒扮演紅軍戰士,一會兒扮演國民黨官兵,忙得團團轉。

  精良製作不吝代價

  《格達活佛》涉及大量歷史、宗教、民族問題,人物眾多、線索龐雜,劇組邀請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嚴格把關,使得《格達活佛》僅以20集的容量便能夠從容不迫地表現一位活佛偉大的一生以及藏族地區複雜的革命形勢。這個專家隊伍超級“豪華”,包括西藏自治區民族、宗教界人士、西藏曆史文化研究者等30多人。

  初始籌備期,製片人賈曉晨、王遠峰找到編劇黃志龍和導演楊韜,兩位都與藏族地區淵源深厚,對西藏的歷史、宗教有著深刻的理解。黃志龍作為入藏工作的第一批幹部在西藏自治區生活近40年,創作過話劇《布達拉宮風雲》、電視劇《拉薩往事》、《西藏風雲》、小説《文成公主》等;楊韜則以執導西藏題材電視劇《雪震》、《拉薩往事》而聞名,曾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駿馬獎、金鷹獎、飛天獎等多項大獎。兩位主創四次深入格達活佛傳教、生活過的甘孜、昌都、康巴和拉薩等地區,廣泛聽取民族、宗教專家的意見,尋找生動的歷史細節,劇本五易其稿。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王貴是西藏和平解放的親歷者,在甘孜和拉薩工作多年,精通藏語,與五世格達活佛有過多次接觸,對藏族的歷史、文化,特別是革命史研究精深,他用漢、藏兩語對《格達活佛》史實框架、風土人情、人名地名等都提出了重要意見,還拿出大量歷史文件供主創參考。而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喜繞尼瑪本人就是甘孜地區土生土長的藏族專家,他從劇本創作階段就開始介入,直至製作完成,所提意見大到紅軍北上抗日和解放軍進軍西藏的歷史脈落、格達活佛在甘孜為紅軍籌款籌糧的具體作為,小到甘孜藏人所吃野菜的種類、土司居住石碉樓的樣貌等等。“豪華”專家團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六世格達活佛,他擔任了全片總顧問,不僅開放了整個白利寺,還親自為主創人員介紹五世格達活佛的生活場景和歷史細節。

  製片人王遠峰用了“艱苦卓絕”四個字描述了創作的艱辛歷程。他介紹,從《格達活佛》開拍起,劇組輾轉6個地區行程約20000公里,經常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點工作,最高時達到了5200米。曾經有一場戲,因為海拔太高,全劇組只有10個工作人員可以勉強工作,可是在朝向外景地前進時,4個場工居然又倒下了3個,剩下的人也是一步幾喘地支撐到現場,幾乎是拼著性命完成這場戲的拍攝。

  氣候的異常給全劇的拍攝造成極大困難,早晨穿著羽絨服、軍大衣出發,中午脫得只剩襯衫還汗流浹背,常常是雨雪漫天與艷陽高照交替出現,曾經有一個下午這種天氣的驟變竟達到6次之多,劇組一會兒安上設備、一會兒收起設備,體力消耗巨大。交通狀況更是複雜得令人苦不堪言,在康定、丹巴、道孚、甘孜等地區每轉一次場都要在公路上顛簸一整天,其中丹巴的拍攝最為艱苦。當時丹巴城塌方現象嚴重,一段山路被毀,劇組抵達山上的外景地後,山路就被當地政府封閉進行搶修。結果劇組人員無法返回基地,只能白天艱難拍攝,晚上分散居住在山上老鄉家裏,堅持了10多天,最後還是修路的工程隊專門為劇組停工一天,才使得劇組人員撤離景地。

  多布傑“慈悲為懷”本色不變

  劇中扮演格達活佛的是著名藏族演員多布傑,在2005年全國電影“金雞獎”評選活動中,憑藉電影《可可西裏》的出色表演,獲最佳男主角提名。這已經是他和導演楊韜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是1993年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雪震》,他扮演藏族頭人,曾獲得飛天獎最佳配角獎。第二次是2001年主演《拉薩往事》,扮演一個熱愛祖國的西藏地方官員。

  過去多布傑也塑造過眾多宗教領袖的角色,其中最有名的該算1986年在電影《布達拉宮》中扮演的五世達賴喇嘛,經過這麼多年的創作積累,多布傑對活佛的世界越來越了解,“早先總是覺得活佛高高在上,與一般人不同,現在覺得活佛之所以不同更在於他們普度眾生的情懷。格達活佛即如此,他同樣出身微寒,但他通過學習修煉成為一代宗師,將所有的情感都奉獻給了藏族人民,這才是他最偉大之處。”他很高興總是扮演藏族人的驕傲,像去年《可可西裏》中的日泰隊長,普通而高尚,他被這些角色的精神世界所感動,“日泰隊長和格達活佛是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兩個人,但他們在為保護美好家園、造福普通百姓這一點上,卻有著同樣的追求。”

  多布傑出生於西藏日喀則地區,家中世代農民,後來有幸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從此走上演藝道路,一直默默無聞,即便在1995年轟動一時的電視劇《永不瞑目》中也只是扮演一個不起眼的配角。1996年,多布傑迎來表演轉機,因為在電影《紅河谷》中扮演藏族頭人,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更是因為主演電影《可可西裏》聲名大振,一躍晉身為國內外最有影響的藏族演員。但在《格達活佛》歷時四個月的艱苦拍攝中,多布傑還是保持著樸素的本色,多布傑同劇組所有人一樣要克服居住、飲食上的諸多困難,喝混著黃沙的水,吃煮不熟的飯,睡就地設置的床舖。不僅如此,他還一副佛家心腸,遇到劇組面臨語言溝通困難的問題時,就主動承擔翻譯、協調工作。在康定拍一場藏族群眾演員很多的戲時,他一方面盡心盡力地表現劇中格達活佛的佛家心腸,戲外也表現得“慈悲為懷”,有的演員藏族衣飾穿戴不正確,他一個個糾正,有的演員聽不懂導演的指令,他就逐條翻譯,遇到藏族演員不能按戲中要求正確地擲骰子,他就手把手地教。對於他的表現,楊韜給與了很高的評價,“多布傑現在也是全國知名的明星了,但他依然保持著樸實真誠的性情,踏踏實實地演戲,不愧為優秀的藏族演員!”

責編:淩微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