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 兩岸風情 >> 園林古寺 >> 正文
 頤和園

  “三山五園”中的頤和園距市中心約15公里,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面積約290公頃。頤和園因集中國園林之大觀而馳名中外,1998年11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頤和園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清漪園。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所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為了個人享受,不惜挪用海軍軍費來重建,改稱頤和園。慈禧晚年大部分時間在這裡度過,這裡留下了當年許多重大事件的痕跡。

  頤和園的主要建築有:

  仁壽殿 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在頤和園坐朝聽政、召見大臣的正殿。慈禧執政其間,自光緒十四年之後,政治中心由紫禁城移至頤和園,仁壽殿似乎成了“金鑾殿”。

  玉瀾堂 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是光緒皇帝在頤和園的寢宮,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這裡就變成了囚禁光緒的牢房。堂內的陳設大多是乾隆時製品,是御用的珍品。玉瀾堂後院是宜蕓館,是光緒皇后隆裕的住所。

  樂壽堂 原為乾隆皇帝奉母休息處,後為慈禧太后的寢宮。慈禧的晚年生活幾乎全部在這裡度過。堂中陳設一如當年的華麗。樂壽堂的東跨院是永壽齋,是慈禧的心腹太監李蓮英的住所。

  德和園 是一組專為慈禧看戲修建的大型建築群,由大戲樓和與之相連的兩層扮戲樓、頤樂殿、看戲廊等組成。 園中的三層大戲樓高21米,稱福祿壽三台,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古戲臺。正對大戲樓的是頤樂殿,是為慈禧看戲而建的。

  長廊 這是頤和園裏最具特色的建築。長廊從邀月門西行經排雲門,直達萬壽山西方的石丈亭,共計254間。長廊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彩帶,既銜接了山水,又有機地把各處名勝串聯起來。廊中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個亭子,象徵春夏秋冬四季。長廊還有“畫廊”之稱,每根枋樑上都繪有蘇式彩畫,以西湖風景、民間傳説、古典文學、戲曲戲劇為題材,加上廊中的花卉、蟲鳥等寫意畫,共計14000余幅。

  排雲殿 慈禧太后祝壽時在此接受百官的朝賀,殿中的陳設均為慈禧70歲生日時大臣們進貢的壽禮。

  佛香閣 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誌建築。它為八面三層四重檐木結構。上層榜曰“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雲外天香”。閣內供奉一尊5米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銅胎鎏金站像。佛香閣後遊廊上方,是一座五色的琉璃牌坊“眾香界”,眾香界後面的智慧海,是萬壽山的頂端建築,整座建築用誇石砌成,又稱“無梁殿”。

  園中還有轉輪藏、五方閣、寶雲閣、景福閣、畫中游、石舫、四大部洲、蘇州街、諧趣園等景致。

  頤和園最東邊是東宮門區,這一帶原為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之所。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後來又成為囚禁他的地方。中間高聳的萬壽山前山景區,建築最多,也最華麗。整個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就是最著名的長廊, 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等。佛香閣是全園的中心,周圍建築對襯分佈其間。 頤和園的水面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特別是南部的前湖區,煙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六座不同形式的拱橋掩映其中;湖中三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處叫人過目不忘的景點,造型十分優美。

  頤和園建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有殿堂廳室,廊館軒榭,亭臺樓閣,塔舫橋關,除木結構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 結構。全園山、水、建築、花木十分協調,是我國古典園林的典範。

  門票價格: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元,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30元

  交通提示:乘301、303、330、332、333、346、374、375、904、905路汽車均可直達。

  電話:62581144

責編:王京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