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典型案例

圈點2003年中國股市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9日 10:50

  2003年見證了國際化進程中中國股市的種種變化。在風雲變幻之際,2003年中國股市不僅走出了兩次探底的行情,而且因價值投資的風行一時,使市場股價結構得到空前調整,在少數股票屢創新高的同時,大部分股票走上價值回歸之路。上市公司部分高管人員相繼失蹤、個別證券公司被勒令關閉等大事不斷。與此同時,各種基金像雨後春筍,相繼成立並迅速成為市場主力並獲益甚豐,股票市場的大洗牌使國內投資者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股市新興加轉軌的特徵。

  價值投資大放異彩

  價值與成長本不分優劣。但2003年中價值投資的口號如星火燎原,大江南北,于股沾邊之人莫不言必稱價值。這一年中,凡能夠以價值投資為準繩持有股票的,幾乎無往不勝。那些被市場稱為“偏不信邪”的,只好眼睜睜看著不在價值之列的股票淪為市場“棄兒”。

  被基金經理們普遍認同的價值投資,在2003年揭開了大幕。在這12個月中,深滬兩市從低到高,由基金重倉的大盤股票掀起一波波上漲行情,80%的股票價格下跌,其中有50%的股票價格下跌20%以上。只有300家公司的股價上漲,但其中有近百隻股票價格漲幅超過20%,部分基金重倉股甚至漲幅超過50%。以能源、原材料、汽車、港口等行業股票為主的上漲板塊儼然代替了過去幾年以莊股、ST類股票以及沒有業績支撐、且價值被高估的小盤股。“坐莊”投機炒作正被基金共同買入持有所替代。

  透過投資理念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看到國內證券市場國際化步伐的加快。除2003年首批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發行基金産品外,QFII為代表的外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加快了國外成熟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引進。研究行業景氣度、投資低市盈率、高成長公司已經逐漸成為2003年投資理念的主流。

  價值投資所依託的中國宏觀經濟的強勁增長,為市場投資理念轉變創造了條件。2003年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原材料行業的快速增長,而原材料行業的增長又拉動了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的快速增長。上述行業內的上市公司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投資關注。

  進入2004年,除了基金經理仍一致看好價值投資外,宏觀經濟基本面的預期繼續向好,被市場看作價值投資向深入發展的決定因素。部分基金經理預計,2004年價值投資將更加深入人心,股價分化的現象將更加明顯,成長性行業和業績增長速度快、動態市盈率低的公司將成為市場投資的主流品種。

  法制建設再結碩果

  廣為市場關注的基金法在2003年終於獲得通過。雖説頒布的該部基金法只能規範證券投資基金,但畢竟比沒有這樣一部專門法要進步了。

  與此同時,《證券法》、《公司法》的修改也提上了日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的頒布,及《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實施,都在逐步將原有法律遺漏之處逐個修補完善。

  在資本市場各項立法工作中,基金法草案的修訂頒布歷時4年,也見證了國內基金業的發展變化。正是在2003年,國內基金規模出現大幅增長。當年開放式基金規模超過封閉式基金,基金品種從原有的準股票基金擴大到債券基金、指數型基金,並出現眾多的系列基金。當年開業的基金公司超過30家,證券投資基金資産凈值超過1500億元,佔國內A股市場流通市值一成多。在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轉變投資理念影響下,國內證券市場理性投資的風氣正在形成,使得一批業績良好的大公司受到市場關注,以往狂熱的市場投機行為逐步受到抑制。

  可以預見,隨著證券投資基金法在2004年的實施,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將在國內市場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券商洗牌提速

  最新被關閉的新華證券連帶以往的幾家“出局”券商産生的衝擊是多方面的。被侵害利益的投資者、被愚弄的監管者、被欺詐的股東、被驚醒的國有資産管理者,連同肇事的券商,難以揮去2003年的失意、憤怒和悔恨。

  2003年出現的大批莊股跳水事件,不僅僅成為上市公司高管動向的警示器,而且也在預告著所牽涉券商的為難境地。前有中經開、鞍山證券、大連證券,後有富友證券、佳木斯證券、新華證券。證監會嚴禁券商“三挪用”的規矩,依然不能挽救病入沉疴的違規者。

  無論是什麼原因促使券商鋌而走險,相繼出局的“搗亂分子”無不因違反法律法規自食其果。大連證券曾挪用了大量客戶保證金,並擅自向社會發行個人櫃臺債。富友證券國債回購巨虧中,富友違規將客戶託管的債券套現炒股,股票被套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中經開”則是因非法操縱“東方電子”、“銀廣夏”股票等原因,被勒令清盤。

  身處弱市,不甘“寂寞”的券商視挪用客戶保證金、違規國債回購、亂融資為度過難關的捷徑,一些證券公司又出現了挪用客戶委託其管理的資産,或者挪用客戶託管的國債進行回購交易以套取資金,卻因炒作股票被套,無力對抗累積的風險而亡身。不久前監管部門針對證券公司治理和內控及營業部內控發佈的規定説明,目前券商存在的問題已經具有全行業的特徵。

  招行發債引起風波

  被稱為“螳臂擋車”的近50家基金經理力阻招商銀行發行轉債,為深陷“基金黑幕”醜聞困擾的基金業挽回了面子。儘管這些操著南腔北調的基金經理無力撼動招行發債的決心,但由此事件所突出的中國股市本身的結構性缺陷,和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利益的協調,使市場各方從新的角度思考中國股市的未來。

  2003年中國各商業銀行發行次級金融債之前,作為招行最大的流通股持有群體,40多家基金經理慷慨陳辭,在反對聲中直指股權分裂在中國證券市場的弊端。實際上,從國有股減持開始,股權分裂一直被視為對流通股東歧視的根源。而上市公司再融資中借助股權分裂屢屢“圈錢”的行為,由基金經理的抗爭成為2003年市場關注的一大議題。而由此引申使市場思考的問題是,如果國有股一股獨大解決了,非國有股一股獨大是否就令市場更有效率呢?

  而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堅群體,績優股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維護品牌,也促成了2003年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的推進。當年,監管部門和市場各方開始重視的投資者關係管理將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列為市場建設的重大事項。而招行發債事件後,萬科發行轉債已經盡力做到傾聽市場聲音,並由此開始了上市公司再融資前與投資者互動交流的情況。

  上市公司高管“神秘蒸發”

  有人説,2003年是名副其實的“失蹤年”和“跳水年”。

  上市公司高管玩“失蹤”並非始於2003年,但2003年玩“失蹤”的董事長人數之多卻是前所未有。先有ST南華董事長何竟棠于6月“神秘蒸發”,後據稱是出國就醫不歸。隨後便是奧園發展董事長劉波在因為涉嫌金融詐騙而被監視居住期間“金蟬脫殼”,于9月17日逃匿海外,一去不復返。最近,便是11月4日啤酒花董事長艾沙由夫的突然失蹤。

  伴隨著上市公司高管的“失蹤”,進入2003年,莊股“跳水”也成了中國股市裏的一道風景線。率先拉開序幕的是世紀中天,該股于2003年4月中旬開始連續拉出12個跌停板,隨後緊跟而上的有正虹科技、徐工科技、昌九生化、宏智科技、科大創新等莊股,這些莊股少則拉出4、5個跌停板,多則8、9個跌停不等。而到了11月份啤酒花的跳水又再次向世紀中天的12個跌停板發起挑戰。莊股的這種大面積高臺跳水,讓股市中人再一次地感受到了什麼叫驚心動魄。

  展望2004年,投資者惟有希望高管“失蹤”和莊股“跳水”別再重演。

  深證B股一枝獨秀

  深證B股市場2003年以來在中國主要股市收益率比較中,表現最為突出。

  儘管上半年深滬B股都曾步入一輪中級行情,但4月16日之後的分化尤其顯著。其中,深證B股在11月6日再創兩年多以來的新高。截至12月31日,深滬B股收益率分別為46.79%和-2.77%,深證B股一枝獨秀。

  深證B股之所以回報率最高,是由於隨著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成為主流策略,深證B股基本面顯著強于滬市,故而在核心資産板塊行情中受益最高。此外,內地和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美元貶值而港幣升值、QDII的預期以及深港資本流動相對方便,在推動香港股市、特別是H股指數節節上揚的同時,一併為深證B股帶來刺激。

  與此同時,自2000年10月雷伊B股發行以來,深滬B股市場擴容大門就此關閉。年中,上工股份定向增發1億B股打破了市場的沉寂,這是近三年來B股市場的首例融資。隨著年末京東方增發B股方案得到新一屆發審委的審核通過,投資者對B股在2004年的持續活躍充滿期望。

  QFII與社保基金粉墨登場

  從瑞士銀行獲批成為首家QFII並投下“第一單”到現在,共有13家外資機構成為QFII,而且QFII獲准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資金達到17億美元。實際上,QFII心動加行動,上演了一齣2003年中國激情秀。這其中,既有瑞銀買入寶鋼股份後帶來的價值投資理念,也有花旗買入新疆屯和所帶來的種種疑惑。

  與此同時,當市場猜測社保基金何時入市時,在2003年6月份公佈的新潮實業增發結果中,社保基金現身其間,這是首次從正規渠道證實了社保基金入市的消息。之後,社保基金以機構投資者身份共參與了15家上市公司增發和長江電力的首發申購,並積極介入到二級市場中去。就在老百姓還在擔心“保命錢”是否被股市套牢的時候,以中國石化為代表的社保基金持有的股票,在第四季度上演了一齣“解套—盈利—再盈利”的大戲,這讓老百姓可以長長地松一口氣。

  有一點毫無疑問,迅速成長起來的QFII和社保基金不僅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諸多深遠影響,更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機構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之一。

(編輯:水晶石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