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真相 需要勇氣——賽納網上《新聞調查》實錄

       (央視國際網絡記者阿為8月11日北京報道)《新聞調查》是中央電視臺一檔長篇電視深度新聞報道欄目,以豐富的信息含量,縝密的邏輯推進和層次分明的故事性取信于廣大觀眾。而其冷靜平實的調查角度、厚重大氣的調查風格、溯根求證的調查樣式,使《新聞調查》這一品牌欄目長期高居收視率前列。但欄目品質的樹立和那些臺前幕後的艱辛,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作為《新聞調查》的製片人,蒙古族漢子塞納雖然經常被觀眾和網友誤認為“塞納小姐”,但在今晚的網上“新聞調查”中的談吐,卻與他的欄目風格一樣直率、犀利。

    【網友】賽老師,請問《新聞調查》和《焦點訪談》有什麼不同?

    【賽納】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笑了,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人向我提過,他們同屬與一個新聞深度報道的節目,同屬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評論部,所以很多人經常向我提這樣的問題,他們是有區別的,當然他們也有內在的聯絡。有人做過一個比喻,《焦點訪談》像“嚴打”,《新聞調查》像庭辯;追尋的深度可能比態度的犀利更有長遠的力量。

    【網友】賽老師您好,我想請問央視的新聞及評論一向以新穎、及時、有深度有代表性而著名,您又是如何把握新聞調查的獨有特色和個性?

    【賽納】 對於欄目來説,獨有的特色和個性,應該説是他生存的根本,《新聞調查》的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他的選題方向,另一個是他的表現方式,在選題方面《新聞調查》關注的是與國際民生有關的。

    【網友】你如何對付電視臺門口的説情人 你能保證你的欄目沒有因為別人説情而刷下來的嗎?

    【賽納】的確有一些説情的人,但是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嚴重,説電視臺的門口説情人排成了長隊,我們的節目也很少有因為説情被刷下來,通常我們給説情人留下説話的空間。

    【網友】提到《新聞調查》、《焦點訪談》這樣的新聞節目,總給人一種很沉重的感覺,難道新聞節目就只能表現沉重嗎?

    【賽納】舉重若輕,是我們所追求的,但很難。倒是有幾期節目很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比如,《絳縣的經驗》。

    【網友】我想知道你們欄目的定位在哪。一個片子如何去深度報道它。

    【賽納】 對於新聞節目來講,它的深度應該體現在對事實挖解的深度上,而不是提供高深的理論和觀點,所以我們在操作的過程當中,我們經常以一個具體的事件為載體。

    【網友】我想問一下,今後新聞調查還會不會改版?變成觀眾參與性較強的節目!

    【賽納】到目前為止《新聞調查》在國內仍然是一個獨特的節目樣式,他還在不斷的探索過程當中,我想在近期不會有大的改版,我們通常以留白的方式和開放的結構吸引觀眾參與,也就是説一期節目的完成是我們播出的節目和

    【網友】賽老師,晚上好!想請教您的是你們的節目選題是否是隨機的亦或有針對性的呢?謝謝!!!

    【賽納】我們有嚴格的選題標準和報題程序。

    【網友】賽老師:一些社會問題算你們的調查內容嗎?

    【賽納】與人們的觀念變革和制度建設有重大影響和深刻啟示的故事,這是我們所關心的。

    【網友】<60分鐘>是個什麼樣的節目??<新聞調查>是借鑒了它的形式而引進的嗎??

    【賽納】60分鐘的美國BBC的深度播導節目,可以説新聞調查的借鑒了它的某些方式,但是由於國情和受眾的差異,新聞調查不可能和60分鐘完全相同。

    【網友】今後新聞調查能不能更多地給予觀眾一個結果?

    【賽納】我剛才説了新聞調查是一個探究問題的節目,所以它的很多選題涉及到一些複雜的兩難的問題,這種兩難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存在的反映,所以很多時候很難給一個明確的回答。

    【網友】新聞調查的選題標準是什麼?

    【賽納】如果簡單的説,有兩條,一個是要有好看的故事,第二是這個故事要有豐富的內涵。所謂豐富的內涵也要體現社會時代發展的典型特徵。

    【網友】現在新聞評論部的平均年齡還是30歲嗎?:)<時空>,<焦點>,<調查>這幾個欄目的人員是不是互動的??比如白岩松,他是<時空>的,可是他也參與過<調查>的節目。

    【賽納】30+。我們的主持人相對不變,比如,王志、董倩、長江;當然,偶爾也有我們評論部同事客串一把。

    【網友】你有沒有嘗試新的方面。

    【賽納】不可以,有我們選擇新聞的標準,首先,《新聞調查》關注的並不是傳統新聞學意義上的新聞,而是有可能對社會發展與變革進程産生重要影響的現象和問題

    【網友】我想應該這樣的, 老百姓在生活當中必然遇到許多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很需要一個能幫他們解決的人,我想你們可以做到的,這好象古時候需要大俠一樣,現在我們需要你們!可你們能為我們做點什麼呢?

    【賽納】新聞機構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構,我們的職責是把大家普遍關心的新聞事件盡可能詳盡真實告訴大家,解決問題還得需要政府和法律部門。

    【網友】現在地方檯的類似于新聞調查的節目很多,你怎麼看待。

    【賽納】這是好事。一種合力,一種推動,在社會整體進步的同時,也迫使我們把欄目做得更好。

    【網友】我想問一下你們是怎麼找到目前<調查>所走的路線的?因為好象和剛開皤時有所不同,但確實比當初要好看多了。受觀眾歡迎的程度也在不斷增強,那麼,作為製片人,您對目前的<調查>滿意嗎?

    【賽納】希望如此。今後還要在可視性和深度方面更加努力。

    【網友】賽老師你們的線索是不是很多啊,你們這麼選擇呢?????

    【賽納】 您説得很對,我們需要更多的新聞線索,需要象您這樣的熱心觀眾來提供,希望你多與我們聯絡提供線索。選擇的標準我剛才已經説過,一個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這個故事要有豐富的內涵。個人的申冤報屈,我們愛莫能助了。

    【網友】請問賽老師,您怎樣評價欄目裏的幾位出鏡記者?特別是王志和董倩?

    【賽納】記者是採訪節目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調查記者是調查行為的表現者,調查過程的實施者,是這個欄目外化的品牌形象。一個沒有調查記者出現的節目,不應該是《新聞調查》的節目,而調查記者缺乏良好表現。

    【網友】你們的新聞調查時單獨製作自己的節目還是要與其他的新聞節目競爭呢?

    【賽納】在學習與競爭中找自己的位置。

    【網友】我想新聞調查中應該出現更多的年輕記者的面孔,他們似乎更能代表時代的面貌,有一段節目中出現了很多新面孔,後來就沒有再見了!

    【賽納】在點上我不敢於你茍同,記者是我們欄目的品牌形象,他需要一個樹立形象的過程,我覺得象新聞調查這樣的節目裏面,記者的面孔越老越好,就象美國的華萊士在BBC的《60分鐘》節目裏,已經工作了幾十年。

    【網友】你不覺得新聞類節目要比娛樂性節目的收視率低嗎?你願意長久做下去嗎?

    【賽納】 我不覺得新聞類節目比娛樂性節目低,在中央電視臺的收視率調查中排在前10名的幾乎全是新聞類節目,比如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一直佔據前二名。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改行的想法。

    【網友】你覺得央視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覺得怎樣才算一個好記者?

    【賽納】 調查記者的氣質、精神和理念與傳統的媒體記者形象有很大的區別。首先要尊重客觀事物的多義性和複雜性,摒棄“非此即彼” 的傳統思維方式,如果調查的結果表現出難以判斷的狀態,

    【網友】您好請問在你製作的節目中你認為最好的是哪個?

    【賽納】《新聞調查》開播以來有很多好節目我都喜歡,有的我作為編導、策劃,曾經直接參與過,現在我作為製片人,每個節目都付出了心血。近年觀眾比較喜歡的有《左腎未探及》、《婚禮後的訴訟》、《羊泉村記憶》、

    【網友】你們欄目的線索一般都是如何得來的?

    【賽納】我們欄目的線索,有這樣一些渠道,一是傳統媒體,二是觀眾來信來電;第三是我們欄目自己策劃的原創選題。

    【網友】如果説“調查“是對節目形式的限制,那麼,“新聞“就是對節目題材和時效的要求。可我有時感覺<調查>在“新聞性“這點上做得似乎還不夠,比如説反腐懲貪的案件播的總不是很及時,對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調查報道有時滯後。

    【賽納】 新聞一般分為時效性,時事性兩種,新聞調查屬於時事性新聞類節目,他關注的是一段時期以來,人們關注的新聞話題,所以他並不強調時效性。

    【網友】你們如何保證在那麼長的時間裏,《新》對一個話題有話可説呢?

    【賽納】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在一個相當於一個單本電視劇的長度裏,把一個非虛構的新聞故事講的有聲有色,是我們始終面臨的挑戰,也為此做過許多嘗試,説白了就是節目的可視性和信息量。

    【網友】賽老師,你做這個欄目會反映一些當前的社會不好的一面,是否會感到有壓力?

    【賽納】不能説我們反映的是社會不好的一面,我們努力展現的是社會真實的一面,因此新聞調查的詞典裏沒有“曝光”、“揭露”這樣的詞彙,有的只是事實的證據和調查過程。

    【網友】賽老師,我很愛看新聞調查欄目。可是對您這個製片人不熟悉,能談談您都做的那方面的工作嗎?謝謝。

    【賽納】我是從新聞調查開播來到這個欄目的,在焦點訪談工作過兩年,在新聞調查做過編輯、策劃、製片人,製片人工作比較雜,他要參與一個節目的所有流程,同時也負責人員的財務管理。

    【網友】塞納老師,你的製片真實嗎?

    【賽納】 在真實的工作中追求節目的真實。 我們對真相的追求和對虛假的痛恨一樣強烈。

    【賽納】 真實客觀是新聞調查的至高追求,因此他的真實性好比貞操對於一個少女。

    一個半小時的在線很快就結束了,網友們都有意猶未盡之感。一位網名為【轱轆】的中學生的問題引起了賽納的注意:“《新聞調查》我看過,作為中學生 我不認為我們應該更多的接觸那些社會的陰暗面 您認為呢?”

    賽納答曰:面對真相,是需要勇氣的。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