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民族的雜居生活
1901年當英國殖民地組成聯邦時,政府實施新的政策,企圖將所有澳大利亞人都融合進單純使用英語的盎格魯----凱爾特文化。這種觀點實質上杜絕了非歐洲地區的移民,在一段時期被稱為"白澳政策"。
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變革後,當今的澳大利亞在建立容忍互讓、兼容並收、文化多樣的社會方面無疑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她的多元文化政策有以下三個原則:各種文化享有一律平等的權利;社會正義的價值觀;高效益的經濟利益。
所有澳大利亞人在慎重規定的範疇內,都可以充分表達和享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包括語言和宗教。
澳大利亞珍視平等對待和機會均等的原則,努力消除由於種族、文化、宗教、語言、性別或出生而産生的隔閡。
澳大利亞注意保持、發展和使用來自任何社會出身的人們的技術和才能,並由此而産生經濟效益。
這些原則被所有澳大利亞人遵守著,不論他們是土著人、盎格魯---凱爾特人或來自非英語國家的人們,不論他們是出生於澳大利亞或移民加入澳大利亞國籍。澳大利亞要求全體人民為維護祖國利益及其前途、為恪守社會結構及其組成原則、為尊重他人有表達個人觀點和價值觀的權利而作出應有的承諾。
從語言上看,現在英語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國語,也是學校教學的主要語種。但也有使用其它語言的課程,還有些學校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教課。澳大利亞每四個人中,有一人出生在非英語國家或父母中有一方來自非英語國家。全國人口中,至少有17%除英語外,在家中還使用其它語言。
一個國家語言的多樣化被認為是重要的文化優勢與經濟財富。在澳大利亞政府推廣語言的計劃中,特別重視亞洲國家的語言。在亞洲眾多語言中,則著重于日語、印度尼西亞語、朝鮮語和漢語。許多澳大利亞學校為學生提供選修一門亞洲或歐洲語言的機會。
自從1990年以來,在中學的最後一年和大學中,許多學生選修日語。意大利語是繼英語之後,在澳大利亞使用得最普遍的語言,並享有以社團為基礎的、最為廣泛的教學推廣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