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戰狼煙四起 中國廠商意欲何為?

  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汽車行業正面臨著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競爭壓力。在這種情勢下,中國的汽車廠商將如何去迎接挑戰?今天,來自中國幾大汽車廠家的“領頭羊”們就此各抒已見。

  中國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認為,儘管中國汽車工業取得了巨大成績,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轎車、載貨車、客車、專用車和零部件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形成了一批骨幹企業和集團,生産能力達到300萬輛,僅去年年産量就達到182萬輛,居世界第九,但是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其主要問題是:生産分散,零部件工業落後,開發能力弱,尤其是生産分散問題,這已成為制約中國汽車工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不首先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問題就難以解決。

  苗圩説,當前,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汽車企業的生存環境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可以説,絕大多數企業單憑自身的實力很難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不聯合就根本沒有出路。所以,推進國內汽車業重組勢在必行。

  他建議,要大力推進強強聯合,也就是要把佔全國汽車總産量92%以上的行業前十幾家企業,儘快重組為少數幾大集團,而且重組應盡可能在中國加入WTO以前或在有限的過渡期內完成。要採取適合中國汽車工業現狀的全新模式,來推進行業的聯合重組。要以主機帶零部件,以主機企業的強強聯合來帶動和促進零部件企業加速整合。要按照比較優勢大力推進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特別是國外一流大公司大集團合作,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最後,他呼籲政府還應當在促進中國汽車工業健康發展方面多下功夫,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市場環境,以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汽車工業已先後與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法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汽車和零部件公司合作,建立了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41家合資企業,累計利用外資21億美元。目前,加快發展,縮短與世界汽車工業的差距,也同樣是上海汽車工業所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陳因達説,上海汽車工業將繼續走以乘用車為主、轎車為重點的發展戰略,即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帶動和輻射零部件、公交客車、拖拉機、載重車、摩托車等産品的發展。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林敢為認為,中國汽車必須融入全球化,與世界同行。但這決不意味著要附在大的跨國集團身上,而自己無所作為。就一汽而言,首先要調整好自己,把自己做強,取得進入全球化的通行證。

  他説,今後若干年,一汽將加大産品開發和工廠改造的投入力度,增加企業的技術含量。今年這方面的投資要超過一汽歷史上的任何一年。

  合作並不意味著吞併,不是“大魚吃小魚”。他提出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幾點:

  首先,建設區域性製造公司。一汽打算有目標地接觸幾家大公司,商談在長春或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建設一個年産100萬套以上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提供給他們在亞太地區或其他地區的整車廠。

  其次,共享平臺。一汽未來轎車的發展也將考慮和大公司密切合作,平臺共享,這樣可以降低成本而成就也突出。一、二個産品可以這樣合作,更多的産品也可以這樣合作。

  再者,聯合開發。他認為100%的自主開發不是一個很開放的思路,應嘗試著走聯合開發的路子。最後就是共享網絡。(中新社)(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