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中國轎車為“費”所困


  隨著中國加入WTO日益臨近,世界各汽車強國已虎視耽耽地覬覦著中國市場,中國汽車工業應如何面對挑戰?此間專家紛紛獻計獻策並認為,中國轎車現在所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是為“費”所困。

  有資料統計表明,中國汽車的總産量為排名世界第十位,但是從企業數量來看,中國整車生産企業有110多家,數量幾乎等於美日歐所有汽車廠家的總和,産量卻不及這些國家一個大企業的産量。中國整車生産企業之間,整車生産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程度還很低,“大而全,小而全”問題依然存在。部分大型汽車企業的産品覆蓋面大,單一産品産量的規模卻不是很大,從春節前後至今,國産汽車主要品牌紛紛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降低價格,專家分析説,降價的餘地和效果都極其有限。

  據統計,目前中國轎車生産和消費過程中的各種收費達200余種,佔轎車實際零售價的20%以上,與其他因素一起導致了車價居高難下,有的甚至高出國際市場現有價格一倍以上。一些專家認為,稅費及管理政策問題現有造成的結果,一是不利於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抑制轎車的私人消費,限制了國內市場的規模;二是不利於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三是不利於優化資源配置,阻礙推動以節能為中心的轎車技術進步;四是不利於保護環境質量,高耗油、高排放的轎車嚴重污染城市大氣。

  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加入WTO後,進口轎車開始大幅度增加,國內汽車生産能力閒置狀況會加劇,産量有可能下降。但生産集中度會有所提高,過渡期結束後,由於外商直接投資增加,國內汽車企業的重組和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過程終結,國內汽車生産逐步成為跨國公司國際化生産的一部分,從而形成國內生産的汽車與原裝進口車在車型上互補的格局。(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