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米盧的“中國味兒”



  不該説的不説,該含糊的含糊,口無遮攔的米盧在入主中國隊8個月後,變得中庸起來,變得“中國味兒”十足。

  兩場熱身賽的糟糕表現,使得中國隊目前“人氣指數”極低。在亞足聯官方網站的統計中,中國隊的“人氣指數”排在倒數第二,僅高於印尼隊。乘著這股子低調,米盧來了個順水推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停地強調亞洲盃只是明年世界盃預選賽的熱身賽而已,“我並沒有過多地考慮亞洲盃,讓球員在比賽中學會如何隨機應變地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這只是米盧給自己準備的“臺階”。儘管中國足協沒給指標,但在中國足球圈子裏闖蕩數月後,米盧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不少國腳仍懷念著霍頓,對米盧的執教方式頗有微辭;中國球迷在經過那麼久的等待後,也需要用勝利來堅定一點信心;中國足協內部已産生分歧,對米盧的能力出現異議。多重危機下,米盧似乎只有用勝利方能重樹權威。更重要的是,米盧發現自己已被推上了“神壇”,推上了中國足球“救世主”的位置,這位走南闖北的南斯拉伕教頭已瀟灑不起來,意識到這一重托是自己所承擔不起的,包括他的“神奇”。“球員的表現才是關鍵”,已成為近一段時間裏米盧的“口頭禪”。雖説這是大實話,但既然坐上了“火山口”,當不了“救世主”,那就只好成為千夫所指的“替罪羊”,起碼可以成為足協的託辭,在特殊情況下,成為緩解壓力的犧牲品,像施拉普納,像戚務生,像霍頓。

  一位足協官員閒聊時表示,亞洲盃指標是沒有,可足協上下壓力並不小。中國奧運代表團表現出色,凱旋而返,但三大球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如今女足輸了,國青隊又敗了,還有誰敢拿亞洲盃賽鬧著玩兒?!既然是比賽,就不能不計較勝負,不能不看重表現。把亞洲盃當熱身賽的説法,不妨理解為米盧的“障眼法”。只是萬一米盧成了“替罪羊”,誰又將成為下一個“救世主”呢?誰又將在下一輪賭博中“做莊”呢? (曹競)

 


   

中國中央電視臺網站北京高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製作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