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國共産黨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是在全國抗日民主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下召開的。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繼侵佔我國東北後,又發動了“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而國民黨政府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淫威,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先後與日軍簽訂了“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實際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了日本。中國共産黨積極領導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團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公開發表。這個宣言是根據共産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統一戰線的精神提出的。宣言呼籲各黨派各軍隊和各界同胞停止內戰,集中力量一致抗日,並建議組成統一的國防政府和在國防政府領導下的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産黨的影響和領導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爆發了“一二九”運動,1萬多名學生舉行抗日示威遊行,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在此期間,長征中的中國工農紅軍于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11月下旬,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團所派代表張浩(林育英)回到陜北,向中共中央傳達了共産國際關於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

  在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抗日救亡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迫切要求對日本進攻以來的國內形勢作一次正確的分析,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和政策,糾正嚴重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為此,根據共産國際七大的決議,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和其他有關人員有: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秦邦憲(博古)、彭德懷、鄧發、凱豐(何克全)、李維漢、吳亮平、張浩(林育英)、楊尚昆、郭洪濤等10多人。共産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要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討論了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抗日聯軍和國防政府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那種認為不可能爭取民族資産階級與中國工人、農民聯合抗日的“左”傾關門主義的觀點,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會議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指出: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和賣國賊頭子蔣介石,並指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

  會議還通過了《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紅軍行動的戰略方針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

  會後,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決議的精神,于12月27日,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歷史轉折時期,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經驗,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出決議,而瓦窯堡會議則解決了政治路線問題。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