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終有信念在心頭━━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暨地方黨史工作紀事


  他們是默默的一群,又是充滿激情、內心富有的一群;他們通常是不在視線內的一群,又是從事著神聖而崇高事業的一群。

  在中國共産黨80華誕的大喜日子裏,我們走進他們,走進了這群一代又一代為我們的黨修史、鑒今、為我們黨的事業資政育人、為我們黨更輝煌的明天奉獻一生的忠誠的共産黨人中間。

  我們看到了一座精神的山峰!

  1、重如泰山的是責任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辦公大樓的門廳內,江澤民同志1998年10月22日寫給中央黨史研究室的信中的這段話,遒勁醒目。

  沒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使人深刻地理解這座大樓裏的人們工作的價值了。它關乎到我們黨和民族的今天和未來;它關乎到千千萬萬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這種價值,從黨史事業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重重地刻在了獻身這一事業的每個人的心中,並積澱成一種精神的力量:責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力量,這種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在黨中央的領導、關懷下,他們做出了無愧於黨史工作者稱號的成績。1980年,中央黨史研究室正式建立,作為中央的修史部門,立即承擔起撥亂反正的繁重任務,通過對黨史的深入研究,正本清源,為恢復黨史的本來面目做出了貢獻。

  那是令人難忘的日日夜夜,查證、討論、思考、寫作,經過近一年的奮戰,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本大事年表終於在1981年6月23日正式出版。其時,正逢建黨60週年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發表,這本書受到黨內外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發行量達數百萬冊,極大地推動了黨史領域的撥亂反正。以後,又以該書為基礎,形成了《中國共産黨歷史大事記》,至今仍在黨史研究領域中發揮著很好的作用。

  如果説這只是序幕,那麼按照中央指示編寫黨史正本則是中央黨史研究室更為主要和艱巨的任務。光榮與責任、激情與艱辛同時溶入了這群黨史工作者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溶入了他們的生命。

  十年一劍。1991年,建黨70週年前夕,《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卷━━一本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權威著作,終於問世。這部46萬字的史著發行達20萬冊,榮獲國家圖書獎。

  同期,中央黨史研究室還根據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寫出一篇篇幅不太大的黨史簡本,以便於廣大幹部、黨員閱讀”的指示,集中力量編寫了《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這部48萬字中等篇幅的反映中國共産黨70年曆程的著作,發行量高達660萬冊,榮獲國家圖書一等獎等多種獎項。

  在其後的10年中,中央黨史研究室不懈努力,碩果纍纍。他們先後編寫出了《中共八大史》、《紅軍長征史》、《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中國共産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等;和中央有關部門及地方黨史部門配合,編纂了《中國共産黨歷史資料叢書》、《中國共産黨組織史資料》、《中國新時期農村的變革》、《撥亂反正》、《走進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等數套大型資料叢書,以及大量黨史人物傳記和資料。加上省級黨史部門編纂的各類黨史資料書籍,全國黨史系統出版黨史書籍達2000部之多。黨史書籍成為廣大黨員幹部隊伍中最為普及最受歡迎的讀物,同時也越來越為人民群眾所關注。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黨史研究室為黨史的宣傳和普及做了更多的工作。他們組織攝製或與有關單位合作拍攝了《勝利》、《光輝歷程》、《光榮行》、《風雨鍾山路》、《無名英雄》、《共和國搖籃》等多部理論文獻電視專題片。還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了大型革命烈士事跡圖片展《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在黨誕生80週年之際,他們又參與舉辦了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圖片展《肩負人民的希望》。

  據建室20週年時不完全統計,中央黨史研究室在黨史研究、資料徵編、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有:編著專著20多本,797萬字;徵編黨史資料叢書46種,118冊,16560萬字;編輯《張聞天文集》等文集、年譜、論文集、紀念文集72部,4863萬字;編譯《共産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等資料集11本,643萬字;編輯《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等大型畫冊5本;製作《光輝歷程》、《中共黨史研究》光盤兩套。共計出書156種,22863萬字。同時,編輯黨史期刊280多期,2520萬字;黨史資料78輯,1330萬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各類書籍1500余種,5.5億字。其中,《中國共産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光輝歷程》光盤版、《紅軍長征史》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共黨史研究》多次獲優秀期刊獎,還有多種黨史成果獲國家圖書金鑰匙獎等獎項。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的大喜日子裏,剛剛出版的《中國共産黨簡史》是中央黨史研究室向全黨、全國人民獻上的又一份厚禮。這部16萬字的書,從啟動到完成歷時二年,十易其稿。它簡明扼要地敘述了黨的80年奮鬥歷史,對黨的歷史的基本經驗進行了總結,為全黨學習黨的歷史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材。

  記者在中央黨史研究室採訪時,曾分別問過這裡的許多同志:是什麼力量使得你們幾十年如一日,甘於寂寞,為黨史事業做出了如此的奉獻?他們脫口而出的回答竟是同樣的兩個字:“責任。”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孫大力説:“黨史工作很辛苦,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需要甘於寂寞,需要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不計名利、不計報酬的境界,還得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我感到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做好黨史工作是義不容辭的。”

  “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江澤民同志的這句話是他們牢記於心的。

  為了我們的黨能繼承和發揚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能深刻反思和避免那些曾經走過的彎路與挫折;能從勝利走向勝利,黨史工作者們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這樣一個如此艱巨而崇高的事業!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陳威説:“歷史科學是研究歷史規律的科學。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也就不知道明天應該怎麼走。我們黨史工作者就是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把歷史規律揭示出來,使得我們的黨、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地走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這就是責任,這就是這一群共産黨人銘刻心中的責任,它重於泰山!

  2、深如江海的是癡情

  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為慶祝建黨80週年而舉辦的演唱會上,男女老少濟濟一堂,全部節目都以黨的歷史為素材,他們載歌載舞,那份發自內心的陶醉令人感動。

  這一群在外人看來整天與故紙堆打交道的人們,心中竟盛有這般癡迷與幸福!

  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的同志告訴我們:“正是這種癡迷與幸福,使得全國黨史系統一萬三千多人的隊伍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令人敬佩的先進人物,他們一心撲在黨史事業上,其中有些同志最後累倒在自己的崗位上。”

  走進省市基層黨史工作者中間,我們再次被深深地震憾!

  山東省巨野縣委黨史委徵集科的陳佔玉同志,是被人稱為對黨史工作“著魔”的人。在他從事這項工作的12年間,為了徵集考證黨史資料,無論酷暑寒冬、颳風下雨,他總是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四處奔波,跑遍了全縣鄉村和城裏的大街小巷。餓了,身上帶著乾糧;睏了,找最便宜的小旅店搭個地鋪住一宿。單位經費緊張,他就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用在工作上。有人笑他“魔”。他説:“我擔心許多黨史資料如果不抓緊搶救,就會佚失。我要對黨負責。為了黨史工作,我願‘魔’到老。”就是靠著這種忘我的“魔”勁,陳佔玉編出了120萬字的巨野地方黨史書稿,寫出了44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1996年8月29日,他在伏案寫作又一部黨史書稿時,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年僅47歲。

  許許多多的人為陳佔玉的早逝痛哭,人們説他是一個視黨史事業如自己生命的人。

  這樣的人在黨史隊伍裏太多太多了。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我們知道了王修身。講起自己的老主任,這裡的同志至今熱淚盈眶。1998年在一次體檢中,63歲的王修身被查出肝臟上有一個腫瘤,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把檢查結果悄悄塞進口袋,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

  大家看到他的是依然如故地忘我工作。當時,為了向建黨80週年獻禮,他主持編寫的北京市第一部黨史書稿《中共北京地方史》正在緊張地進行。他夜以繼日地對這部50萬字一共20章的書稿逐章逐章地修改。無論走到哪,他總是隨身帶著一提包的稿子,一有空就改,晚上回到家,只要吃過飯,就立刻鑽進書房改稿,許多頁碼的原稿上被他改得密密麻麻。這同時,他還主持策劃大型電視片《紅旗飄飄》的編寫和拍攝工作,主持《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展覽》的籌備工作。他的病情在悄悄地發展著,他常常感到肝部疼痛,同志們看到他臉色蠟黃,幾次勸他去醫院查查,他總是説:“離建黨80週年時間不多了,等做完了這些事再説。”誰也沒想到,他是在以自己最後的生命向黨獻出一名老共産黨員的全部忠誠。

  2000年12月29日,他在家中修改《中共北京地方史》的第18章時,病情突然惡化,被緊急送往醫院,第二天清晨去世。

  在黨誕生80週年之際,王修身生前還有兩章沒有改完的《中共北京地方史》已經出版,北京市紀念建黨80週年展覽已經開幕,電視片《紅旗飄飄》已經播放。然而,為這一切傾注了最後心血的他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他為所鍾愛的黨史事業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無法説盡我們的黨史工作者隊伍中,還有多少個陳佔玉、王修身!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對黨史事業這般如醉如癡地摯愛?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張化動情地對我們説:“是一種‘情結’,一種對高尚事業獻身的情結。我們的工作使得我們的靈魂每天都在經受著偉大與高尚的撞擊,這使我們不斷得到凈化與昇華;同時,探求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黨走過的歷史中蘊含的規律與真理,這本身又讓我們著迷。面對這樣一項偉大而科學的工作,我們真的是癡情啊!”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王素莉説:“我們長年做黨史研究工作,深深地感到,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的革命鬥爭史培育了我們的情操,滋養了我們的心靈。”

  這些話表達了全國一萬多名黨史工作者共同的心聲。是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癡情,這支隊伍才能甘守清苦,耐得寂寞,為了偉大而神聖的黨史事業默默奉獻,衣帶漸寬終不悔,赤熱丹心為黨生!

  癡情,是這群共産黨人心中永遠割捨不下的情感,它深如江海!

  3、堅如磐石的是信念

  隨著採訪的深入,一個問題越來越強烈地撞擊著我們,這些為黨修史的人們,對我們黨的未來、對於理想究竟有著如何的感言?

  異口同聲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堅如磐石般的力量。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告訴我們,許多從事黨史工作的同志之所以對我們的黨堅信不移,就在於他們從黨的奮鬥歷史中,看到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黨是不可戰勝的,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事業將是永葆青春的事業。這種信念是支撐全國一萬多名黨史工作者的最根本性的東西,是長期起作用的東西。這種力量是無窮盡的!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張樹軍説:“我們這一代40多歲的人,親身經歷了十年浩劫中黨所遭受的重大挫折,也親眼看到了黨是如何從挫折中堅強地站起來的。如果説,這只是感性認識,那麼這些年通過對黨史的研究,我們從理性上更加堅信,我們的黨是絕對有希望的,因為這是從黨的歷史中得出的規律。一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黨是最有生命力的,黨在歷史上的兩大飛躍的實現,兩大理論的産生,以及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的思想,都已經證明和繼續證明黨有能力帶領著人民走向新的輝煌!”

  採訪的最後一天,我們遇見了中央黨史研究室老一代黨史工作者、研究員葉心瑜。這位黨史專家曾在1998年我國發生特大洪水災害時,將國家一次性發給她的 5000元特殊津貼全部捐給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救助那裏來自災區的學生。她還在退休之後,不顧年高體弱,繼續花費大量精力撰寫黨史文章。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她沒覺得有什麼可講,但她不經意間的流露,卻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了她。她説:“看到自己的黨迎來80歲的生日,令人激動。黨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不斷走向勝利的80年曆史,使我再一次堅信,我們的黨不會垮。作為這樣一個偉大的黨的一分子,我願意傾全力為她分憂,傾盡生命為她工作。”

  她幸福地告訴我們,最近剛剛在老年合唱團學了一首歌,這首歌的歌詞最能表達她的心意。説著,她輕輕地唱起來:“那一天紅旗下舉起右手,從此後征途上跟定你走。再大的苦,再大的難,也伴你左右;再熱的夏,再冷的冬,終有信念在心頭……”

  我們的心涌過一股熱流,仿佛看到那支遍佈大江南北的萬人黨史研究大軍,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高擎著理想的旗幟,大步前行。無論再大的風,再大的雨,再險的山,再急的灘,他們的腳步都那樣堅實,目光都那樣堅定,志向都那樣高遠。因為,對他們來説,終有信念在心頭!(新華網 張嚴平 劉思揚)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