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以及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有步驟地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經過三年經濟恢復工作之後,1952年底,黨中央按照毛澤東的建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的總路線,其實質就是要改變生産關係,即解決所有制問題,擴大國有制,新建、改建、擴建國營企業;將勞動人民的和資産階級的兩種私人所有制,經過公私合營,改變為集體所有制和國營企業,以提高生産力,完成國家工業化。其中,“一化”,即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主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兩翼”。“化”與“改”之間,這一“改”與那一“改”之間,互相聯絡,互相促進,互相制約,體現了發展生産力和變革生産關係的有機統一,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總路線。“化”和“改”,都規定必須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並且規定必須逐步進行和逐步實現。這是考慮到我國原來的生産力發展水平很低,改造億萬的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必須做艱苦細緻的工作,只有經過長期的努力才可能實現。當時估計,需要三個五年計劃即15年時間,加上三年恢復時期,共18年。這是較為穩重的估計。但是過渡時期總路線在實際執行時,在具體步驟和方法上,同原先所設想的先進行15年或20年的新民主主義建設,然後進一步實行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有了變化,而預計要用的時間仍大體相同。

  為了更好地向全國人民宣傳總路線,黨中央于1953年12月28日,批准並轉發了經毛澤東兩次修改過的中央宣傳部編寫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鬥爭──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這個提綱形成了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準確表述。

  按照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的任務,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已經基本上完成。這就表明,過渡時期已經完結,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已經實現。從我們今天的認識高度來看,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建設社會主義還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還需要黨和人民作巨大的努力,甚至還會有原來根本沒有預料到的艱難和曲折,但是,中國共産黨已經領導中國人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無論如何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的歷史和黨的歷史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儘管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加速進行,使後期的改造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因而從黨的領導的角度來總結,有深刻的教訓應該吸取,即主要是黨在巨大的勝利面前驕傲了,不像過去那樣謹慎、那樣注意傾聽群眾的呼聲和尊重黨內民主了。但是,對於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的大國,消滅私有制這樣一個深刻的革命變革來説,有兩個基本的事實是應當看到並充分肯定的:第一這是在沒有破壞生産力而是促進生産力發展、保證國民經濟基本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完成的。第二這是在得到人民群眾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這兩點很難做到而確實做到了。總之,在如此複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做到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和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從而比較順利地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目標,這個事實説明,總的看來,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領導是成功的。

  社會主義改造後期,由於過於急促和粗糙,遺留下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從我們後來的實踐和認識看,這些問題主要有:一是當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居於絕對統治地位時,有沒有必要使它成為惟一的經濟成分,可不可以適當地保留一部分有益於國計民生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二是隨著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經濟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擴大到了全部經濟生活中,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調節的作用是否還需要發揮作用?怎樣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三是國營經濟如何發揮中央、地方各級和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集體經濟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需不需要劃分層次,並根據不同情況發揮不同層次的積極性?還是公有的範圍越大、經營越集中越好?這些問題,黨在改造過程中大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覺察,但是,來不及反復研究和慎重決策,就在改造高潮中被掩蓋起來了。這些問題,以及社會主義改造後期過急過粗帶來的其他問題,只要冷靜下來,實事求是,認真調查和調整,是可以在實踐中依靠經驗的積累逐步加以解決的。(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