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三個代表”在基層】接過小車繼續推——個“老典型”的新跨躍  

2002年08月22日


    河南省許昌縣水道楊村曾是全國聞名的“老典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譽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幹部楊水才,帶領群眾把水道楊建成了“水上崗、樹滿坡”的新農村。然而,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水道楊卻落伍了。去年3月,許昌市委組織部的駐村工作隊來到水道楊村,通過宣傳、實踐“三個代表”,在群眾思想深處掀起了波瀾。村民們説,過去,水道楊“吃老本兒”,如今攢足勁要“立新功”。

    “發展”能讓群眾獲得最大利益

    入村之後,工作隊頭一件事就是找幹部、群眾談心,摸水道楊村的底,可幹部、群眾看法卻是兩樣兒。幹部們對水道楊村現狀比較滿足,説村支部是許昌縣的“一類支部”,各項工作鄉里都是“老一”。可群眾卻説,村幹部思想守舊,失去了很多發展機遇,不“壞事”但“誤事”。

    老黨員岳建智找上門對工作隊説:水道楊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當年楊水才帶領大家建“蘋果嶺”、“桃花崗”,村裏林果業興旺過一陣,可後來沒更新換代,全垮了。近兩年,村裏人開窯燒磚,可國家已開始禁用“粘土實心磚”,水道楊紅火不了幾年了。

    “小車不倒只管推”是楊水才生前的名言,可這些年來,水道楊的“小車”為何越推越慢?

    駐村工作隊隊長范曉東説:突出的問題是幹部思想落後。工作隊同村幹部談心,發現他們當“太平官”的思想嚴重,一些人當村幹部已20多年,總想“安全著陸”。

    如何把幹部的思想扭到幹事創業上呢?工作隊給幹部上了幾次黨課,説班子好不好,不光體現在穩定上,更要落實在發展上。但光講道理還不行,工作隊分批組織幹部、群眾到一些“先進村”參觀,讓事實教育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同“先進村”一比,大家才知道“水道楊村小得可憐、落後得可怕”。老黨員楊中選説:“出去一看,發現社會在前進,可村裏的幹部、黨員卻停了腳。禹州市東關村生産的假發直銷美國,人家支書兜裏揣著出國護照,可俺村許多幹部、黨員,連高速公路都沒上過。”

    看了幾個地方後,一些幹部找到工作隊説:“老領著大家跑,思想搞亂了,回來就不好管了。”工作隊説:“怕的不是群眾思想變,而是幹部思想不變。”以後,每次參觀回來,工作隊都要組織大家討論,“發動群眾促幹部”,群眾踴躍發言,説得幹部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看到幹部們思想轉彎了,群眾高興地説,工作隊是個“加油站”,水道楊人的思想比以前開放了。

    用“民主”凝聚黨心民心

    為了理清水道楊村的發展思路,工作隊向群眾發放了360多張“意見卡”。收回“意見卡”後,工作隊感覺沉甸甸的。除了給村幹部提意見外,光合理化建議就有300多條,有的“意見卡”上寫不下,還另外加了紙。這麼多好的建議,平時為何“幹部不願聽,群眾不願講”呢?這個現象讓人深思。這些年來,許多幹部把密切聯絡群眾的好作風丟了,就是最基層的村幹部,也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作風不轉變,工作隊一走,水道楊又得退回去。看來,對幹部進行“群眾觀”教育,補“民主課”非常重要。

    一天,工作隊召集村幹部開會,把群眾對幹部的意見原汁原味反饋給每個人,許多幹部聽了受不了。村支書(當時的村委會主任)楊德民説:“反饋給我的意見總共22條,我聽了後,一夜睡不著。我自身正派,不貪不佔,上任三年幹了不少實事,可群眾咋對我這麼多意見?我第一個想法就是群眾素質太低了,以後群眾的事不管了,混一天算一天。”

    幹部聽不得群眾的意見,這種“驕氣”和“嬌氣”是得剎一剎。幾天后,工作隊把幹部們召集到楊水才紀念館,先讓大家重溫楊水才的事跡,然後找自己的差距,每個人都要“批評與自我批評”,引進民主空氣,營造民主氛圍。

    村幹部岳佔力回憶説:“我當了十多年村幹部,這種思想見面、刺刀見紅的民主生活會還是第一次經歷。”村會計楊海潮説:“大家對財務管理提了很多意見,開始我覺得會計就得聽支書的,後來一想,應搞民主管理。”

    能帶群眾富才算真本事

    工作隊除了打井、修路,給群眾辦實事外,最重要的是抓住了黨員思想建設、作風建設這個農村工作的“牛鼻子”,用“發展”激勵人,用“民主”凝聚人,把水道楊“死水”變成“活水”。

    在駐村工作即將結束之際,迎來了水道楊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隊與群眾定了個原則,要讓致富能力強、帶(群眾)富能力強的“雙強”幹部進村兩委。可在選舉節骨眼上,黨員、群眾看好的支書候選人楊德民不想幹了。

    楊德民説:“當時我有兩個顧慮,一是我和老支書岳西平個人關係很好,不能奪他的權。二是村裏群眾的勁鼓起來了,村幹部反而不好幹了,我自己辦有窯廠,幹嗎放著福不享,去找罪受?”

    知道這個思想動態後,工作隊隊長范曉東登門找楊德民,從晚上八點談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前半夜范曉東開導楊德民:當黨員活著就該有價值,自已富不算啥,花十萬塊錢也買不了群眾一個“好”字,能帶群眾富才算真本事。禹州市東關村群眾給幹部立功德碑,咱們也應在群眾心裏留點東西。慢慢的,楊德民的思想通了。後半夜,他倆談的是全村的發展思路,辦養殖業、發展林果業、興辦商業街,越談勁越足。楊德民當選村支書後,又找工作隊談了6個小時,他當時撂下一句話:“三年頭上,這些目標定能實現。”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勢,駐村工作隊按“三個代表”的要求,帶水道楊幹部群眾過了發展、民主、價值三個思想“關”,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水道楊的群眾説:“工作隊人走了,可影響沒走,我們‘接過小車繼續推’,水道楊大有希望,一定能趕上來。”(林嵬)

責編:王春燕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