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焦點訪談》:我們身邊的“三個代表”之十草原之子——廷巴特爾  

2002年06月24日


    主持人(敬一丹):在蒙古族的語言裏“自然村落”叫做嘎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深處有這樣一個嘎查,名叫薩如拉圖亞,漢語的意思就是月光。在這裡一共只有80戶人家300多口人,但是面積卻有430多平方公里,在這裡有一位牧民們的貼心人,他就是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

    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深處的阿巴嘎旗紅格爾高勒薩如拉圖亞嘎查,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這裡地處佛善達克沙地的西北邊緣。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草場沙化嚴重,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著這麼一位共産黨員,他28年如一日,紮根中原牧區,帶領牧民們克服困難,治理草原,建設草原,他就是牧民們的貼心人,薩如拉圖亞嘎查的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過一段時間,薩如拉圖亞嘎查的黃柳治沙二期工程馬上就要上馬了,這幾天廷巴特爾為了這事忙得不可開交。

    廷巴特爾:你看,這個起芽子,這是起芽,這個小芽出來是綠的,它先紮根。原來我們埋得短,咱們原來埋得就這麼短,它就幹,現在咱們埋得長,都起芽子了。

    黃柳是一種能夠固沙治沙的植物,這片黃柳基地位於牧民俄爾登加的牧場內。説到這個基地的建立,還有一段故事呢。2001年,阿巴嘎旗林業局爭取到了一個種植黃柳治沙的項目,可是項目開始實施的時候,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林業局項目負責人楊效英:當時我們在選定地方的時候,比較犯難。原因之一就是這個地方受傳統畜牧業的影響,在牧民當中畜牧業的經營方式沒有完全轉變的時候,牧民對圍封起來搞採種採條基地不理解。

    草原上的牧民上從來就沒有種過樹,對這種以治沙為目的的項目更是不理解。林業局拿著項目,卻找不到人來實施。這時,廷巴特爾主動地找到了林業局,要求把這個誰都不要的採種採條基地項目放到他們的嘎查。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壓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光放牲畜,不種樹也不治理,咱們的草場一年一年地退化,以後恐怕就全變成沙漠了。這樣搞綠化、搞種樹、搞育種育苗基地,搞這些基地以後,讓咱們牧民把這個意識提高了以後,以後牧民收入不會降低,而且把這個沙漠能夠治理出來。當時就這麼考慮的。

    這些聽上去都非常簡單的道理,在閉塞的牧區推行起來卻不那麼容易。由於草場都分包到戶了,廷巴特爾從林業局要來了項目,又回過頭來反復做牧民的工作。

    廷巴特爾:這樣我們跟牧民把這個事情的重點都説出來了。牧民當時也不是特別願意接受,可是牧民就是抱著試試看態度,就是先給我們了。給了我們以後,我們種的時候,也跟他們簽了合同,就是説種出來這個,我們絕對誰也不會拿走,這個收益全部歸你們所有。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牧民額爾敦同意將黃柳基地放在自家草場上。林業局送來了黃柳條,廷巴特爾組織全嘎查的牧民們集體行動,將柳種了下去。現在一年多過去了,黃柳長勢良好,額爾敦家牧場裏的流沙被固定住了,同時還産生了經濟效益,這個黃柳基地已經為京津周邊風沙源治理項目提供了500多萬株黃柳條。

    牧民額爾敦巴特爾:這個黃柳條長得這麼好,今年收入可以。今年秋天可以賣,這一根就五分錢,還有我的三十來條牛,今年收入可以,特別好。

    內蒙古自治區阿把嘎旗林業局項目負責人楊效英:現在是越來越多的牧民明白了,也在積極爭取,經常去我們林業局去打聽有沒有類似廷巴特爾那樣的項目。今年我們已經安排了四五戶。

    今年46歲的廷巴特爾原來並不是本地人,他的父親是一名老將軍。1974年,18歲的他作為知識青年從呼和浩特來到了這片牧區,28多年來,多少次回城的機會他都放棄了,一心紮根牧區建設草原。作為一名嘎查的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想方設法帶領牧民發展生産。2001年巴特爾想向牧民們推薦一種楊樹品種,到底這種樹種種了多深才能適應當地乾燥的自然條件呢。巴特爾自己掏錢買來了2000棵這樣的樹苗,帶著妻子按不同深度種了下去,而且故意不給樹苗澆水,結果其中的1000棵樹苗活活幹死,但是廷巴特爾卻找到了在當地種植這種樹的最好的辦法。

    廷巴特爾的妻子額爾敦其木格:他不讓澆水,我也挺不滿意的,挺費勁的,兩個人挖了十多天種完了。他跟我解釋,這個不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我們是試驗,我們虧點這個沒事,主要是咱們跟牧民推廣。所以他就跟我這樣解釋。

    廷巴特爾:有些事情自己先不幹的話,一個是自己心裏沒有底,一個是牧民也不信服你。您光説,你幹出來人家看一看,人家看不著也聽不著。現在牧民信的就是你做了,種樹你種活了,他信。這麼多年當隊長書記,你不&&誰&&。

    多年來,巴特爾自己拿出大量的資金做了很多這樣的實驗,他把實驗的風險和損失留給了自己,把成功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牧民。為了推廣種樹,巴特爾還在自家草場上建起了一個佔地十幾畝的苗圃。

    巴特爾:這片是雲杉。

    記者:這個是你苗圃?

    巴特爾:雲杉苗圃。整個整個苗圃,這裡有雲杉,有沙棘,那邊是榆樹,都是種的苗子。有的是種籽,有的是種的小苗。

    記者:所有的樹木都成活了以後,準備怎麼處理它們?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這個都活了,現在已經都沒事了,再長一年,今年再長一年,明年春天就給牧民們,牧民自己在自己的草場上種。

    當一名嘎查的黨支部書記,官不大,但廷巴特爾操心的事兒卻不少。牧民們的生産他操心,牧民們的生活他也操心。對於這片草原和草原上的牧民,廷巴特爾付出了他所有的情感。2001年1月,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席捲了錫林郭勒草原,飛雪和揚沙織成了一張渾濁的大網,籠罩著整個薩如拉圖亞嘎查,戶外能見度幾乎為零,貧困戶蘇伊拉其木格住在沙地的深處,家境本來就不好的她,面對暴風雪不知該如何是好。

    牧民蘇伊拉其木格:那天的暴風雪很厲害,風雪交加,羊都不能出圈,我家也沒有羊棚,出來喂羊的時候,什麼也看不見,天氣很冷。那個時候我們很擔心,因為我們離蘇木很遠,交通有不方便,飼料也用完了,我們以為羊群就這樣完了,我們會一無所有。

    由於暴風雪太大,外出活動是極其危險的,盟裏下了命令,單車堅決不許上路。可是,廷巴特爾怎麼也放心不下嘎查裏的幾戶貧困戶,他二話沒説,拖上一車草料,開車一頭扎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暴風雪裏。

    記者:你開出來以後是個什麼情景?

    廷巴特爾:當時送草料抗災的時候,整個全是雪,看不著路,沒有路,全是我們自己走的,就是憑摸索,哪個地方該過溝,哪個地方該過坑,差不多知道。

    記者:當時覺得危險嗎?

    廷巴特爾:自己也沒有考慮那麼多,草料不送到,不見到牧民有時候不放心。

    就這樣,巴特爾憑著堅韌的意志和暴風雪做著殊死的搏鬥,一戶一戶地探望貧困戶。

    牧民 蘇伊拉其木格: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有人來敲門,一看是我們的書記巴特爾。

    記者:當時你看你們的書記是什麼樣子?

    蘇伊拉其木格:他鞋子裏全是雪,可能是車陷到了雪裏,當時他一進門就問飼料夠嗎,我聽了心裏好感動。

    廷巴特爾:一下大雪了以後,是牧民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牲畜沒有草料,人有時候沒有糧食,等著國家支援過來的時候,那就晚了。這樣時候不去看他們,平時去,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了。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最應該去。

    的確,薩如拉圖亞嘎查的牧民們需要廷巴特爾,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時刻不忘自己肩的責任,牧民們的困難就是他的困難,牧民們的需求就是他的責任。多年來,為了這片草原的美麗,為了牧民們的幸福生活,廷巴特爾無私地奉獻著,無私地付出著。

    牧民那順陶克陶:巴特爾在我們這裡是不可缺少的人,不管大小事都要找他,修摩托車啊,生病啊,還有別的什麼事,都缺不了他。

    牧民帥振海:有了他,我們自己幹啥心裏就有個底,咱們有了他就啥也不怕,我們就敢幹。你讓我解釋,我也解釋不出來了,就是在我的心目中,巴書記是一個特友好,高尚的人。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委書記布和朝魯:群眾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他都能給及時地給幫助解決。從這個角度講,廷巴特爾同志確實是一個用自己的言行、模範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這麼一個楷模。那麼他的這個行動,可以歸結為就是&&做出樣子給廣大牧民群眾看,帶領廣大牧民扎紮實實地幹,從而使牧區的生産力的發展和先進文化的建設,以及廣大牧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體現,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主持人(敬一丹):廷巴特爾作為一名從大城市來知識青年,在草原上生産已經有28年了,他的生命已經和當地的牧民融為了一體。無論是産業結構調整,還是植樹治沙,各個方面他都走在前面,並且長期不懈地向牧民們宣傳新知識、新文化和致富的新技術。在牧民的心中,廷巴特爾是草原的兒子,是名副其實的好黨員。

責編:栗原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