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評天下精華區

從非典一役看新聞(雜學旁搜1)
04月30日 17:11

  突發的非典,蔓延的疫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讓我們經歷了一場恐懼和災難。終於,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場阻擊非典的戰役打響。目前雖然還不敢説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至少我們已經遏制了非典蔓延的勢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徹底戰勝非典。

  值此戰役正酣之時,我想我們有必要關注一下新聞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用以及它還存在的缺陷。

  毋庸諱言,我國新聞最大的弊端不外透明度不高、時效性不強、親和力不夠這樣幾個方面。説白了也就是不大敢講真話,反應比較慢,離群眾比較遠。有點老大自居、高高在上;還有點自以為是,官僚氣+學究氣;同時又膽小如鼠,不敢越雷池半步。這些弊端和毛病在這次非典報道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例如一開始的根本沒當回事,很少有見報道。與其説是因為沒有接到通知,不便報道,不如説是不夠敏感,不以為然,把一件天大的事情當作了一般的社會新聞來處理。我們在這裡全然找不到媒體和記者應有的職業敏感和社會責任感。又比如一旦政府開始關注這件事了,媒體上又是鋪天蓋地,唯此為大,趕在一堆的湊熱鬧,卻很少看到獨家的深入報道和分析,更缺乏對民眾具體的關心和指導。結果還是一個大呼隆,見到的除了機械的消息發佈和不負責任的人云亦云以外,又能找到多少獨立的見解和恰當的引導呢?

  不錯,我國的政治還有待改革,對新聞的管制也大有放鬆的餘地。但是我更多關注的,是我們新聞界自己又有多少改革的勇氣和進取的精神。一切都推到體制和政府的頭上,其實是對自己的寬容和放縱,是缺少職業精神和改革勇氣的表現。

  新聞作為一項事業,有其自己的規律和發展的軌跡,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努力和奮鬥,即便是管制的放鬆和環境的改善,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如果在非典初起之時,我們的記者就敏感地意識到它可能帶來的後果,如果在各級政府還在遮遮掩掩時我們的媒體就勇敢地報道疫情的發展,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會喚起民眾給以更多的關注,從而加強自我的防護,大大地減少感染者;也會突破報道的禁區(其實,禁區是否存在恐怕還值得研究),打破某些官僚對消息的封鎖,更早的引起黨和國家的重視,從而制止疫情的蔓延。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媒體就為國家和人民立了大功。可惜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話。

  好了,現在禁區沒有了,黨和政府也足夠重視了,我們的新聞工作又怎麼樣了呢?

  多一點分析,少一點盲從;多一點獨家的視角,少一點面上的跟風;多一點積極的引導,少一點無病的呻吟;多一點對群眾的關注,少一點自我欣賞的作秀。則天下幸甚,讀者幸甚,國家幸甚。

  什麼時候,我們的新聞工作才能真正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時代前進的牽引車,群眾歡迎的良師和益友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新聞工作和新聞界尤其需要努力。


責編:任今航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