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聯合國恢復對伊武器核查

歷史回顧:美國20多年來對伊拉克的立場變化
11月29日 17:38

  最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軍事打擊伊拉克的詳細計劃,種種跡象表明,布什政府以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勢在必行。但實際上,20年來美伊關係錯綜複雜,時而冷時而熱,時而敵時而友。美國對伊政策經歷了從庇護到開戰到遏制三個階段。當這些政策相繼失敗後,美國政策出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布什政府決意採取“改朝換代”策略。

  
第一階段:兩伊戰爭時期庇護


  秘密協助伊拉克打敗伊朗 提供炭疽熱技術幫助發展生物武器

  本報綜合報道9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宣佈伊拉克無條件同意讓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返回巴格達,而美方認為這是薩達姆慣用的伎倆。的確如此,在美伊時冷時熱的關繫上,薩達姆採用這種手段曾迷惑過5位美國總統。

  天平向伊拉克傾斜實際上,當美國總統布什在向全世界證明薩達姆政權是“一個巨大的危險”,要求伊拉克馬上銷毀所有殺傷性武器時,應該了解正是美國幫助伊拉克發展了這些大規模武器的。

  美伊之間這種時冷時熱、時敵時友的不正常的關係起源於23年前的伊朗爆發的國內叛亂。伊朗國內伊斯蘭正統派的起義讓華盛頓感到非常不安,害怕伊朗國內革命會蔓延到巴格達和利雅得的政局,從而影響中東地區的石油市場。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後,裏根政府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但私底下向伊拉克傾斜。

  那時侯,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間,前者被美國政府視為“兩個邪惡勢力中較次要的一個”。不僅是與伊朗相比,就是在整個海灣地區,伊拉克那時在美國眼中也只是一個“小邪惡”。

  提供情報和炭疽技術到了1984年,美國對伊拉克的偏倚就更為明顯了。就在那一年,美伊恢復了正式的外交關係,美國還把伊拉克從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上劃去。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秘密的幫助伊拉克攻打伊朗。據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伊拉克問題顧問波拉克説:“我們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報,這些情報對伊拉克打敗伊朗顯然有關鍵作用。”

  就在美國開始向薩達姆提供情報後不久,美國軍隊更是秘密地直接參與對伊朗的作戰。美國的直升機從海灣一個秘密的平臺襲擊伊朗。1988年4月,當伊拉克開始對伊朗實施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美軍已經摧毀了伊朗的主要海軍。

  另外,美國政府還向伊拉克提供許多技術,包括允許向其出口超型計算機、工作母機,甚至炭疽熱技術。現在,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而實際上這是以前縱容伊拉克的惡果之一。

  在同一年,兩伊戰爭結束,新上臺的美國總統W布什決定與薩達姆和好如初。實際上在他任期的第一年,W布什簽署了一份秘密文件,準備與伊拉克建立起更緊密的聯絡。小朗

  
第二階段海灣戰爭時期:開戰


  聯合盟友輕易打敗伊拉克 拒絕幫助反對派推翻薩達姆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這一事件使美伊本來已趨於緩和的關係再度惡化。

  放棄攻打巴格達伊拉克入侵伊朗,極大地震驚了華盛頓,W布什覺得這是被伊拉克出賣了,決心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把伊拉克趕出科威特。

  經過39天的空襲,美軍先頭部隊只花了4天的時間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伊拉克軍隊。由於沒想到如此的順利,打敗了伊軍後,美軍決定放棄一直打到巴格達。這一部分是由於考慮到盟軍的因素,主要是美國不想深陷伊拉克問題上。最重要的是,美國害怕在阿拉伯世界很不得人心。

  “保存”了薩達姆所以儘管美國及其盟國在海灣戰爭上取得了巨大勝利,最後他們仍然決定讓薩達姆繼續坐在臺上。

  實際上,在海灣戰爭中,許多的伊拉克人起來反對薩達姆,如伊北部的庫爾德人和南部的什葉派穆斯林,他們都希望得到美國的幫助。但是美國對“倒薩”顯然缺乏興趣,聲稱這是伊拉克的內政,美國不會干涉。最終,伊拉克反對派被薩達姆殘酷地鎮壓下去。

  據波拉克説:“美國方面主要是害怕伊拉克會分裂成各個人種和宗教的勢力,這會給伊朗提供了新的機會。”在那時侯,美國更為仇視的還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

  因此,W布什政府極力擁護聯合國的第687號決議案,派遣武器核查小組進駐巴格達,白宮也撤回在伊拉克的美軍部隊。就是這樣,在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依然穩坐臺上,而美國對伊拉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主要依靠聯合國檢查小組牽制伊拉克。於是,美伊之間這種不正常的關係繼續發展。

  
第三階段:克林頓政府時期遏制


  希望與伊拉克改善關係 依賴武器核查和資助反對派

  海灣戰爭結束後,聯合國武器調查員立刻重返巴格達。令他們吃驚不已的是,伊拉克核武研究計劃比美國特工所掌握的情報要走得更遠。

  前聯合國高級武器調查員大衛凱表示,伊拉克的科學家當時只需要12個月的時間就能製造出原子彈。他估計,薩達姆為核武器研究項目已經投入了1億美元,並且動用了2萬名科研人員,花費了超過10年的時間。

  1993年,白宮的主人是比爾克林頓,克林頓政府不但沒有將推翻薩達姆作為優先考慮的政策,甚至想和薩達姆改善關係。早在1992年競選總統期間,克林頓就曾經説過,他相信“迴光返照”,如果薩達姆改變他的政策,美國會考慮與伊拉克改善關係。

  禁飛區和武器調查但1993年美國中情局發現薩達姆與一起暗殺老布什的陰謀有關,這一事件令美國人對薩達姆的希望徹底幻滅了。為了報復這起暗殺陰謀,克林頓下令美軍向伊拉克投擲了一枚巡航導彈。

  克林頓政府隨後出臺了“遏制政策”,美英戰機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禁飛區巡邏,牽制伊拉克空軍。聯合國武器調查員則牽制著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幫助伊拉克反對派其時,伊拉克的反對派得到了美英的資助,開始反抗薩達姆政權。但是克林頓政府不願意將推翻薩達姆政權的任務交給美軍,而伊拉克反對派不成氣候,薩達姆政權最後成功地鎮壓了叛亂。

  1996年,美國再向伊拉克發射了另一枚巡航導彈,此後,美國的牽制政策開始行不通了,因為美國的盟友,特別是俄羅斯和法國急著要和伊拉克恢復生意往來,而聯合國武器調查團也一再受挫,1998年11月,他們離開了伊拉克.1998年12月,美國對伊拉克制定了新的政策--改變巴格達政權。克林頓説:“結束威脅的最好辦法就是出現一個新的伊拉克政府。”美國將從金錢上資助伊拉克反對派,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新的法案並不切實際。

  小布什:“911”改變了一切2001年2月喬治布什宣誓就任美國總統,薩達姆掌權的日子卻比前面4任美國總統加起來還要長。看樣子,他似乎在貓捉老鼠的遊戲中成了大贏家了。

  但“911”事件改變了一切,歷史學家馬爾説:“布什政府內部已經出現了變化。”有傳聞指,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911”恐怖襲擊後幾小時,就決定軍事打擊伊拉克。馬爾認為,布什政府將軍事打擊伊拉克作為“最重要的議程”。(小郎/小智)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