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與時俱進 輝煌歷程

西部大開發與西電東送
09月20日 17:57

  我國西部地區擁有68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3.5億勤勞善良的人民。但是,由於自然條件等原因,這裡的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因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於縮小地區差距,擴大內需,維護民族團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999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西安主持召開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時,發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偉大號召。西部大開發政策是黨中央在正確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從總攬全局的戰略高度提出的一個關乎全國發展的大戰略、大思路,要把開發西部地區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0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設想。同時,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從此,正式拉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

  兩年來,西部大開發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産業結構得到初步的調整;投資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重點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參與到西部大開發的洪流之中。西部地區人民的生存環境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再造秀美山川。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公路國道主幹線、江河上游水利樞紐等一大批標誌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西部地區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骨幹工程。“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陜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于2000年11月8日上在貴州奔騰不息的千里烏江開工。

  根據有關部門規劃,西電東送將形成三大通道;一是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桂、滇、黔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以及黔、滇兩省坑口火電廠的電能開發出來送往廣東,形成南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300萬千瓦; 二是將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形成中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120萬千瓦;三是將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形成北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250萬千瓦。

  在全國西電東送的整體格局中,目前以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四省區為主的南線建設速度最快,已經形成了四回大的輸電通道。有關資料顯示,自參與西電東送以來,廣東是參與投資最多、接收西電最多的省份,到2005年底,從雲南、貴州兩省送電廣東的輸電能力將增加到700萬千瓦,加上三峽送至廣東的300 萬千瓦,基本可以滿足廣東“十五”期間的電力需要。隨著廣西龍灘水電站和雲南小灣水電站的投産,在“十五”期間還可再增加送電廣東能力400 萬千瓦。根據全國聯網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北、中、南3個跨區互聯電網,預計到2010年至2020年,將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統一聯合電網,實現更大範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開發西部地區電力資源,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西部地區來講,可以儘快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利於促進邊疆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對東部地區來講,由於西部提供的是清潔能源,電價又低,有利於東部地區改善環境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還可以把資金更多地轉向高新技術産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因此,“西電東送”是提高東西部地區雙方整體經濟效益、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戰略。


責編:高楠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