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永不褪色的回憶

信念的力量——于洋 
09月19日 16:24

  電影《英雄虎膽》反映了1950年廣西剿匪的故事,電影演員于洋由於扮演了影片中共産黨員偵察科長曾泰,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觀眾的喜愛。

  于洋:《英雄虎膽》這部電影,在我個人的藝術生活裏,應該説是一個高潮時期,那時在1958年,我從電影學院畢業之後的第二部影片,當時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拿這部影片大概也有打算給(建國)十週年獻禮的意思。這部影片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全國解放以後,當時的部隊剿匪任務很重,我曾經跟作者交流過,他們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當然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可能在有些地方更集中一些。

  于洋説為了演好這部獻禮片,他做了很多這樣細緻的準備,跳舞這場戲中,偵察科長曾泰打入敵人內部參加舞會時的情景,為了演得更像,于洋專門向香港演員學習了倫巴舞。

  于洋:我自己認為我可以勝任這個角色,而且可以演好這個角色,我有信心,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我這個人眼睛很賊,有一種賊氣,所以過去他們説個人英雄主義,很愛表現自己,年輕人好勝,所以我這方面的東西和這個人物曾泰有相同的地方,敢於冒險,敢於表現。

  于洋説,他的這種性格和小時侯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于洋:1946年國民黨進攻東北的時候,我在長春,沒有撤離出去,國民黨清查城裏的時候我被捕了,曾經也住過幾天監獄,時間不太長,但是在當時我就知道一點,打死我也不能暴露我的真正的身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人保我出來了,出了國民黨的監獄,到後來我就到解放區去了,所以這一段對我來説,也是很冒險的事情,特別是過封鎖線的時候,國民黨機槍掃射,我們過松花江,船打翻了,因為我當時還挺小,才十五六歲,在(江裏)游泳,(槍子彈)打在江裏,這种經歷,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説,那個年代,還是很有意思的,很不平凡。

  從那以後,于洋來到了解放區,在那裏他對偵察兵的工作開始有了自己的感受。

  于洋:在那個時候,我是一個中學生,我要去了解很多學校鬥爭的情況,社會鬥爭的情況,我了解當然有我的任務,我這任務可能是組織上給我的,在這個時候,我就覺得一個偵察人員,首先確實要有一種忘我的精神,確實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敵人鞭打戰友的這場戲中,于洋把自己小時侯對偵察兵的感受應用到了表演中去,把偵察科長曾泰內心的激烈鬥爭表現得真實充分。

  于洋:其實我們有很多地下工作人員都是這樣的,都是帶著危險,在敵人的內部做工作,這個我想是可以理解的。我作為一個演員來説,我覺得在敵人面前要取得他的信任,那怎麼做呢,當然要做得和他一條心。

  于洋説他和曾泰有著共同的信念,他們都是共産黨員,在演戲的過程中是這種信念支持著他,表演每一個動作。

  于洋:在敵人面前隱蔽自己,隱蔽自己這個當中,並不是沒有個人。所以在最後“文革”當中批判我,説你演得比敵人還敵人,太像了,那我自己腦子裏,就有一個想法了,難道説我在敵人面前寫上共産黨員嗎。我不能這樣,只有我越像他,才能取得敵人的信任,才能完成我的任務,所以演這種戲,作為一個演員來説,或作為一個黨員來説,黨性應該更強一些。因為在當時,我們參加革命之後,已經下了一個決心,就把個人獻給了革命,革命需要我幹什麼,我幹什麼,也就是當時常講的,我們只要有一顆向黨的紅心,做什麼工作,玩命去幹,玩命去完成,當時那個年代,確實就是這樣的。所以現在有時候講這個問題,很多年輕的朋友們不大理解,當時我們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

  影片最終以我軍勝利剿匪結束,偵察科長圓滿完成了任務。于洋回憶説,這個角色用了自己整整一年時間,在拍攝期間,很多時候自己是在心情激動中度過的。從藝53年來這是他最投入的一次。

  于洋:我和曾泰也有融化的過程,到我真正表演的時候,我就把我自己認為就是曾泰,如果我沒有這種信念,我不能融到這種程度的話,我演不好這個角色。所以我相信我真正去做這個工作,我就是曾泰,我就是偵察科長,所以在這個時候,我相信觀眾也會相信。

  于洋今年72歲了,現在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顧問,他説把工作作好是自己一生的心願。

  于洋:年歲大的人,對這個民族,對自己的事業,總有一種憂患的東西,電影應當怎麼拍,我們應當拍出更好的電影,我們這國家應該怎麼,我們年輕人應該怎麼想這些事,想得確實多一點,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我想曾泰應該來説,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産黨員,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産黨員,我們只是在不同的崗位上,完成一個任務,那就是建立新中國,使這個國家更富強。


責編:張麗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