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永不褪色的回憶

我和江姐——于藍
09月18日 13:31

  電影《烈火中永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講述的是重慶解放前夕,以江姐、許雲風為代表的我地下工作者在獄中和敵人展開不懈的鬥爭。于藍出演了主人公江姐。

  于藍:我就因為她這樣面不改色、心不跳,我就是為她這種忘我的全心全意為理想獻身,我就是為她崇高的氣節所震撼,所以我願意扮演這個角色。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為人,整個展現給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記住他們,永遠記住,這是我們民族真正的精英,我們民族的先驅,民族的英雄,人民都知道。

  電影中江姐繡紅旗的場景已經作為一個經典,深深的印在了人們的記憶裏。但很少有人知道,江姐這個人物形像是于藍第一個發現並把她搬上了銀幕的。1961年于藍生病住院,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她在病床上看到了小説《紅岩》的連載,她被裏面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動了。

  于藍:我自己先看,看了我就給大夥兒講,大夥兒一聽也非常高興,越聽越想聽,別的屋的同志聽見也都跑過來,於是大夥兒一塊聽。我就感覺到這些地下黨員作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們已經都解放了,我們都已經勝利了,我們已經都看到紅旗了,可是到她那兒,她卻要離開我們,獻出了自己的年輕和生命。所以當時我就覺得應該把他們搬上銀幕,讓更多人知道。

  在隨後的兩三年當中,于藍多次去北戴河、重慶、成都、貴州進行調查,採訪了《紅岩》的作者和江姐生前的戰友,留下了30多萬字的筆記。在採訪過程中,于藍慢慢發現,江姐和她有比較類似的人生經歷。

  于藍:我是39年就入黨了,她可能是40年入黨,都是這個時期參加抗日戰爭。她是地下黨,我在根據地,我有多好的條件,我們有自己的八路軍保衛著我們,他們是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工作,所以他們比我們更艱巨。我想我的人生道路跟江姐的人生道路是一致的。她因為窮困,做過童工,她和她母親都是織襪子的,後來在一個貧民小學校裏讀書,那是個慈善學校,她靠自己的成績來獲得免費。

  于藍早年的家庭也比較貧困,她與江姐一樣也有過被捕並與敵人週旋的經歷。不同的是,江姐犧牲了,而于藍在戰友的營救之下活了下來。于藍説,她想把她們共同的經歷告訴觀眾。但讓她感到遺憾的是,在演江姐得知丈夫犧牲的那場戲時,她本應該痛哭出來,但是由於當時一些思潮的影響,沒能把江姐溫情的一面展現給觀眾。

  于藍:那時候思想很左,就覺得這些感情的戲不能寫,就包括在演的時候,我都沒演。當江姐在老太太面前,老太太問起她的時候就應該哭出來,可是江姐沒有掉過一滴眼淚,而且江姐也説不能帶著眼淚去革命,我覺得很遺憾。

  《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是1964年拍攝完成的,由於傷病的原因,于藍再也沒有在銀幕上出現過,這部電影成了于藍的最後一部作品。那場戲帶給她的遺憾也成為于藍心中永遠解不開的一個情結。而同樣讓于藍難忘的是,當年周總理在審看完樣片之後,對這部戲的肯定。

  于藍:周總理很高興,説這個戲還是不錯的,那麼叫什麼名字呢,叫《江姐》吧!我首先就説,江姐不是惟一的,他説對,然後別的人也説了,還有許雲峰,然後他們就説或者叫《烈火中永生》。周總理出門的時候,跟我們説,你們贏得了觀眾,那意思好像説我們勝利了,你們贏得了觀眾,就是説多數的觀眾是喜歡你們的片子。

  這麼多年過去了,于藍也記不清楚有多少觀眾和她談起過江姐這個人物形象,于藍説,在和觀眾的交流中其實她也不斷加深著自己對江姐的認識。

  于藍:我在80周歲寫這個回憶錄的時候,才悟到在這個祖國的大地上,這麼美麗的、安詳的、和平的、溫馨的、幸福的、平靜的生活著,這就是他們為此而獻身的道理,這不就是她夢寐以求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換來的這個幸福生活嗎?不管做什麼事情我都要想一想,不要有私,要全身心為這個事業去奮鬥,鞭策自己不能後退只能向前。


責編:張麗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