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黨的三代領導

2001年12月18日 在中國文聯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09月16日 14:39

  各位代表,同志們,朋友們: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進入新世紀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的首次盛會。這次會議的目的是,進一步團結和動員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奮鬥。

  文學藝術,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生動反映,也是人類精神創造活動的重要表現。在社會前進的歷史洪流中,一切先進的、健康的文學藝術,都給予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二十世紀的一百年,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是中國人民為改變積貧積弱的狀況和實現振興中華的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一百年。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伴隨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文化的誕生和發展,我國的文學藝術適應時代特點和人民要求,與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走過了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不平凡歷程。

  二十世紀的一百年,也是中國人民精神極大解放的一百年。中國人民在追求自身解放和幸福的奮鬥中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創造精神。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發生的這個巨大變化,是與我國文學藝術的繁榮進步分不開的。

  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辛勤耕耘,奮發前進,創作了大批優秀作品,涌現了許多享譽中外的優秀文學藝術家。他們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為我國文學藝術的繁榮,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代表和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人類已經跨入了新的世紀。本世紀中葉,我們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到那時,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將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將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為之奮鬥的歷史使命。一切有志氣、有理想、有抱負的中華兒女,都為能夠投身於這一壯麗事業而感到自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需要先進的精神文明。實現這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之路。我們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在推進兩個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建設中肩負著重大的職責。

  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

  努力建設我國的先進文化,使它在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間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與努力發展我國的先進生産力,使我國加快進入世界生産力發達國家的行列,都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只有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促進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才能為發展經濟、發展先進生産力指引正確的方向,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發展和繁榮先進文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征程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們必須不斷增強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這樣,才能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地向前奮進。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各族人民在建設偉大祖國和美好家園、抵禦外來侵略和克服艱難險阻的奮鬥中,不斷培育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團結統一、獨立自主、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精神。中國人民正是依靠這個民族精神,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締造了為世人驚嘆的燦爛的中華文明。

  這個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的歲月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個民族精神,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繼承和發揚,並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在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面,文藝可以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産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和奮鬥業績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裏,也反映在幾千年來我們民族産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中,反映在我國一切傑出文學家、藝術家的精神創造活動中。

  通觀我國和世界的文明發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時代都會産生出本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優秀作品往往成為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成為人民奮鬥的號角。古今中外的文藝巨匠,他們的傳世名作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呼喚和要求,或者為社會變革而吶喊,為時代進步而歡呼,或者為敢於取勝的英雄人民而讚美,為知難而進的頑強勇士而頌揚,或者對先進事物加以熱忱的支持,對腐朽事物進行無情的鞭撻,或者給人們以美好的愉悅,給人們以理性的啟示,等等。總之,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都是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靈呼喚和時代最迫切的前進要求的作品,都是雋永藝術魅力與現實社會進步相結合的結晶,都是文學藝術家們的思想感情與創作靈感為時代和生活深刻感召的産物。正因為這樣,歷史上一切文藝巨匠們的作品連同他們的名字就代代相傳,成為歷史的不朽。

  通觀我國和世界的文學藝術發展史,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歷代文學藝術家們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傳世之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具有踏著時代前進的鼓點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我國秦漢以前的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説,從古希臘神話、史詩到歐洲中世紀的十四行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以及十八、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藝術形式也不斷創新,爭奇鬥艷,形成了每個時代文藝作品的特色和優勢。這種中外歷史上的文藝創新精神,是很值得認真思考、學習和借鑒的。

  當代中國的文藝工作者,應該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努力推進我國文藝的創新和繁榮,努力創作出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們時代的進步精神的作品,用以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為繁榮祖國文藝的百花園,為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作出自己的貢獻。這就是我國當代文藝工作者肩負的莊嚴使命。

  無論是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還是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個方面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文藝形式,創作出無愧於我們時代、無愧於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的優秀作品來。在我國的文藝百花園中,優秀作品會越來越多,傑出的文藝家們會大批涌現出來。這也是人民的期待。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投身並深刻了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不斷推進我國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積極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先進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堅持追求真理、反對謬誤,歌頌美善、反對醜惡,崇尚科學、反對愚昧,堅持創新、反對守舊,成為先進文化發展的骨幹力量。

  希望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牢記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這個真理。堅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努力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認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意義,充分認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認識人民群眾對文藝發展的基本要求。脫離人民、脫離生活的藝術,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只有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才會有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才能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群眾性文藝活動,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文藝工作者應積極進行指導和幫助,並努力創作有利於群眾性文藝活動蓬勃開展的優秀作品。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積極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傳統與開拓創新是統一的。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發展。要立足自我、博採眾長,以推進我國文藝形式、風格、流派的充分發展,實現體裁、題材、主題的極大豐富。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高度重視文藝理論和文藝評論工作。文藝的發展,離不開文藝理論的指導和文藝評論的促進。要適應時代特點和結合實踐要求,努力加強文藝理論建設,積極開展文藝評論,大膽進行文藝理論和文藝評論的創新,為我國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正確引導。

  總之,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組成浩浩蕩蕩的文藝大軍,在新世紀的征程上,為繁榮祖國的文學藝術而奮發前進。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文藝工作,熱情關心和精心推進文藝事業的發展。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真誠團結、充分信任和熱情關心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對優秀的作品和優秀的人才要大力扶持,積極宣傳,給予獎勵。要熱情支持文藝工作者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施展聰明才智,並積極引導他們更好地把握時代精神和人民的要求,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要促進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加強團結,相互學習,相互激勵,提倡文人互勉,反對文人相輕。要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文化素養好、富有創造才華的文學藝術家。

  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和文藝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舉社會主義文藝的旗幟,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希望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進一步發揮黨和政府聯絡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促進先進文化的發展而不懈努力。

  各級文聯和作協要加強同文藝工作者的聯絡,竭誠為他們服務,依法維護他們的權益,促進他們的團結合作,引導和組織他們加強理論學習和積極深入生活,努力把文聯和作協建設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發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海外華人文藝界的聯絡與交往。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文藝發展規律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更好地促進文藝的發展繁榮。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和改善對文聯和作協的領導,關心和支持他們的工作,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需要偉大文藝作品的時代,也是能夠産生偉大文藝作品的時代。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投身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和文學藝術學養,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描繪人民奮鬥的多姿多彩的圖景,奏響祖國發展的昂揚高亢的樂章,創作出更多的反映時代精神和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努力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責編:高楠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