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朱鎔基總理出訪非洲四國並出席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

背景資料:非洲魚米之鄉——喀麥隆
08月23日 15:11

  近年來,中非國家喀麥隆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生産水平位列非洲前茅,成為非洲大陸上著名的“魚米之鄉”。喀麥隆人自豪地稱自己的國家為“沒有饑餓的國家”。

  喀麥隆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中西部,西南瀕幾內亞灣,東北與乍得為鄰,東與中非共和國、剛果毗連,南與加蓬、赤道幾內亞接壤,西與尼日利亞交界。全國面積約4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54公里,首都是西南部的大城雅溫得。

  喀麥隆人口1520萬(2001年)。全國部族有200多個,主要包括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圖族、西北班圖族等。與此相應,全國共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均無文字。法語和英語是喀麥隆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喀麥隆是非洲法語國家共同體成員國。

  公元5世紀起,喀麥隆境內先後形成一些部落王國和部落聯盟國家,1884年成為德國的“保護國”。1922年,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當時的國際聯盟將東、西喀麥隆分交戰勝國法國和英國“委任統治”。1960年,法託管區根據聯合國決議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1961年,英託管區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併,成立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取消聯邦制,成立了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2年11月,保羅比亞就任總統,並於1984年改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

  保羅比亞總統執政至今,對內堅持實行“民族復興”綱領,貫徹有計劃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對外奉行獨立、不結盟和廣泛國際合作政策。喀麥隆走上民族自強和經濟發展的道路。

  喀麥隆跨赤道雨林和熱帶草原兩個氣候帶,氣溫和降水條件均十分優越,其水力資源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三,這給喀麥隆以農業為主的國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而獨立後的“綠色革命”計劃更給農業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喀麥隆一躍而成為非洲大陸的“魚米之鄉”。

   喀麥隆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1%,耕地面積佔全國的18%,糧食自給率達到97%,這在糧食問題嚴重的非洲可説是奇跡。喀麥隆的主要經濟作物有可可(産量居世界第五)、咖啡、棉花、花生、油棕等。另外,喀麥隆的森林覆蓋率為40%,總面積2197萬公頃,其中可開採面積1740萬公頃,這使喀麥隆的林業蓬勃發展起來,林業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木材及木材加工品出口收入佔出口總額的20%。喀麥隆的漁業和畜牧業也十分興旺,畜牧業是外資投向的第三大發展項目。

  除農業之外,獨立後的喀麥隆在工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及對外貿易上均有日新月異的發展。

  1971年3月26日,喀麥隆共和國與我國正式建交,建交後兩國友好往來不斷。


責編:趙瑋寧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