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2002國際數學大會

我國數學家漸具“世界眼光”
08月27日 16:22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長達9天的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將於明天閉幕,4000人的聚會、近200個報告,使中國數學家在家門口就感受到了全世界,而走向世界的他們也越來越具備“世界眼光”,按照世界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

  基礎研究領域,只有世界第一,沒有世界第二。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以日益開放的姿態和胸懷走向世界。

  “20世紀50到70年代,我們和國外的交流很少,而現在國際會議越來越多。”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李福安研究員説:“就拿我們研究院來説,最近3年獨立舉辦或和國內其他單位合辦的國際會議就有25個,如1999年的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學術大會和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世界大會。”

  “文革”以前,我國數學家出版6種專著,而改革開放以後的20多年間,我國數學家在國內外出版專著高達200多種。走向世界的我國數學家不僅在國際組織中擔任職務,也“佔領”了越來越多國際學術刊物的版面和職位。

  現在我國數學家活動的半徑日益全球化。他們不僅走出去,也請進來,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數學所就開始對國內和國外開放,逐步建立了訪問學者制度。“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最近3年裏,我們接待了1000多名訪問學者,其中國外有600多人。”

  基礎研究最終要通過課題來體現。課題的設置也越來越具“世界眼光”。進入知識創新工程的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最近兩年專門成立了國際化的研究團隊,組合國內外的優勢兵力,進軍世界級的數學難題。

  “選才”的範圍也漸具“世界眼光”。要挑就挑最好的,北京大學早在1998年就聘請著名數論專家田剛回國做“長江學者”;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後的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盡攬天下英才,麾下聚集了一批在國際上都叫得響的專家。

  “數學研究最主要是和別人討論,不能悶頭做。而以前我們那點錢能出去幾次?又能請幾個人進來?”鞏馥洲教授對此深有感觸:“現在比以前要強多了,我一年8萬元經費,主要用來請國外合作專家訪問。做博士前老在想一年寫不出一篇文章怎麼辦?現在,有機會去做兩三年才可能出一篇文章的問題,往往只有這些問題才能在國際上拿得出手。”

  一生成就足以問鼎世界的吳文俊豪情萬丈:“我相信,中國數學會復興。我們一定會有完全獨創的成果,讓全世界的數學家都來學習。”(記者李斌 朱玉 張景勇)

  由此進入“2002國際數學大會”專題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