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香港回歸五週年

《經濟半小時》:香港風采 浪漫依然
07月01日 14:31


  目前,香港是世界第十大貿易實體,世界十大銀行中心之一,亞洲的第二大股票市場。這些顯赫的商業地位使香港的經濟發展引人注目。五年來,香港經歷了諸多的考驗,尤其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突襲之後,還能保持穩步的發展,這期間人們看到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經濟復蘇的支持,內地經濟的持續發展對香港經濟的推動,那麼香港回歸五年來,香港的經濟經歷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長足的發展?這些變化與內地經濟的發展又有哪些關聯?

  香港位於連接亞洲和歐洲之間時差的國際時區,同時又是通往中國內地的南大門,這兩個因素鞏固了香港作為世界貿易、金融、商業航運中心的地位。近年來香港經濟雖然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有所下滑,但是有祖國內地作為強大的後盾,經濟已經緩慢復蘇,香港特區政府預測2002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將達到1%。

  香港跟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香港有中國的龐大的市場,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貿以後,我們相信香港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記者:梁司長,很高興您今天在香港接受我們的專訪,香港回歸現在五週年了,您對這個香港經濟目前的運行狀況,是怎麼看的?

  梁錦松(香港財政司司長):香港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經濟體系,受外圍影響很多,所以,在回歸五週年以來,或者是回歸五年以來,我們已經受了外來的衝擊很多。第一個是亞洲金融風暴,第二個是去年的在美國的衰退跟“9.11”的衝擊下,香港進入了第二次的衰退期。但是除了跟外國挂鉤以外,香港的經濟這次也在轉型,特別是隨著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給香港帶來了機會和衝擊,也給香港帶來了好多的轉型因素。

  記者:您剛才提到的轉口貿易在香港的經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內地企業,稱香港是邁向國際市場的一個橋頭堡,那麼現在在中國加入世貿之後,您對香港這個橋頭堡的稱號有什麼樣的看法?

  梁錦松(香港財政司司長):我自己還是保持信心,因為香港的經濟定位是在區域內的金融、貿易、服務、物流跟旅遊的中心,香港現在還有好多優勢,就是我們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制跟監管的制度,還有一個是可兌換的貨幣,有良好的資訊跟訊息的環境,當然,還有一個比較廉潔的政府等等,這些都是外國投資者所接受跟歡迎的。所以,如果很多內地的企業到香港來設立總部,在香港上市的話,可以提高他們在企業管理上面的經營,使管理完善化,而且也跟外國投資者多些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去認識國內的企業。

  記者:您多次重申,特區政府將推動一種本土經濟的發展,我想在您的理解之中,對於這個本土經濟如何去催化它。在任何大的經濟體系裏面,都有這個本土經濟。

  梁錦松(香港財政司司長):它包括了個人的服務、社會的服務、文化活動等等,但是,香港經濟的引擎,或者推動經濟的主要因素不是本土經濟,主要還是這個高增值的活動,包括金融、旅遊、物流、專業服務跟其他與製作業有關的服務,這些是推動香港經濟的主要的行業。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咱們香港跟內地的關係問題,香港它背靠著內地,它有著內地豐厚的資源以及廣闊的市場這樣一個優勢,而且現在在國際上都是屬於很公認的,您認為這些來自於內地的優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有哪些積極的影響?

  梁錦松(香港財政司司長):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了,因為香港的定位就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貿易、服務跟物流中心,它跟周圍的腹地的關係應該是很密切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內地是香港重要的腹地,而且增長也很快。所以,如果整個內地經濟發展的話,對我剛才説的金融、物流、專業服務等等需求都很大,這個本身就是推動香港經濟的最大的保證。世界上所有的包括歐洲的銀行,在香港擁有辦事處、分行,也保持了相當高的數字,這也説明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對香港作為國際中心還是非常信任的。

  香港也是號稱“四大金市”之一,跟倫敦、蘇伊士、 紐約齊名,並列為四大黃金市場。我們對於其前景是非常樂觀的,在國內,尤其是我們國家進入世貿以後,對於企業籌集資金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香港自從1993年為國有企業在境外上市以來到現在,通過H股和紅籌公司,一共籌集到6500億港元的資金,佔我們市場總市值大概是25%左右。

  記者:謝先生您好,很高興您在香港能夠接受我們的訪問,我們關於幾個問題想跟您做一下探討和交流。第一個問題就是從香港回歸以來的資本流動情況來看,您認為香港是否對全球的投資者還有很大的吸引力?

  謝國忠(摩根士坦利亞洲董事):對,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這些地位沒有什麼變化,香港還是主要的為大陸公司融資的一個渠道之一,從97年到現在,大陸公司在香港融資有超過三百億美金的資本,我覺得這個還是非常可觀的,所以香港起的作用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記者:中國現在加入了世貿組織,您認為這給香港特區的經營業還帶來了哪些新的商機?

  謝國忠(摩根士坦利亞洲董事):它有機會,也有挑戰,從機會來説,國際上對資本市場的興趣比過去更好一點,所以對中國的資産的需求會有所增加,這對香港帶來了不少的業務機會。比如我剛剛説的就是一種,功能是300多億美金,今年和明年數字也會比較可觀,對香港來説是有不少的幫助的。從另一方面來説,也有挑戰,因為有不少國際的金融機構希望能夠進入人民幣市場,香港的貨幣跟大陸的貨幣不一樣,從技術上來説,就是一個障礙,所以,有不少國際的金融行業,比如説銀行,他希望在大陸直接投資,而且在WTO的制度下面,會允許他們在中國直接投資,這個對香港來説也是一種挑戰。

  記者:香港在回歸前和回歸後,它作為金融中心的這個強勢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多的改變,除了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之外,您可不可以在這個方面給我們一些具體的數據?

  謝國忠(摩根士坦利亞洲董事):中國的改革步伐的加快對它金融體系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就是金融融資,為中國公司、大陸公司融資,前五年十倍都不止,當然這跟香港的制度有關係,香港的制度比較完善,因為大陸的改革,所以帶來了國際需求,對大陸資産的需求增加得比較快,所以為什麼香港金融行業有比較大的發展。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僱員在這五年裏增長了一倍都不止,而其他的大支行都有同樣的情況。

  記者:你剛才提到了,現在有很多資金在加入WTO之後,他們直接投入到面臨的市場上,我就想請問您,現在上海跟新加坡,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勢必對香港構成一個挑戰,因為香港它為了維持自己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它現在已經放開了銀行業的市場準入這麼一個政策,您認為除了這個之外,香港還應該做到哪些其他的事情,來更好地鞏固它這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呢?

  謝國忠(摩根士坦利亞洲董事):我覺得新加坡的挑戰不是很重要,因為新加坡比較小,不太可能取代香港。而來自於上海的挑戰,確實是比較重要的,上海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市場是人民幣的市場,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作用是把國內的儲蓄變成國內的投資,而香港的話,雖然説它制度比較完善,大多數國際金融機構都在香港,但是它在這上面沒有這個優勢,它不能進入人民幣的市場,所以從這點上來説的話,上海有時間,如果上海漸漸地把它的制度完善起來,對香港會帶來很大的挑戰。

  在香港,進入人民幣的市場,是它未來最終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政策。

  香港既是南亞太區的樞紐港,也是中國內地的轉口港,航運業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2001年,抵港的遠洋船舶達到了37350艘次,平均每天有100多個船舶抵達香港。香港還是現在國內最重要的轉口港,我們相信這個轉口港的位置將會不變的。

  記者:董先生您好,很高興您在香港能夠接受我們的訪問。在我們的訪問之中,現在都在説香港經濟已經有這個好轉的跡象,而且中長期已經看好,而且很多人在做出這樣的一個判斷的時候,都以轉口貿易的增加、恢復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您怎麼來看轉口貿易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現在香港經濟的結構已經基本上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的一個經濟結構,我們香港整個經濟是靠幾環,一個就是説金融服務,一個就是説是貿易跟運輸,另外一個就是旅遊,在這種情況之下,假如説,國內貿易成長,出口實現增長,我相信一定會帶動香港的經濟。所以,服務業對香港來説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行業。

  記者:我們在採訪香港很多經濟界的人士跟工商界的人士時,他們都談到了一個關於跟珠江三角洲共同發展的問題,以前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格局,就是前店後廠,那麼這也使香港這邊做轉口做得很順,大家都覺得這個格局現在在日益受到來自很多方面的挑戰,那麼為了改變格局,對香港的港口業、航運業要做哪些新的發展。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市可以説是一個南中國的門戶,跟鹽田、蛇口,實際上可以説是一樣的性質,就是説是中國的一個港口,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個門戶。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經濟的成長,是以一定的速度前進,那麼對香港來説,香港肯定是得益的,對鹽田來説,鹽田也肯定是得益的,甚至於其餘的港口,蛇口也好,池灣也好,一般來説,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得好,對運輸方面、國際物流方面肯定是有益的。

  記者:剛才我們更多地談到了珠江三角洲以及香港跟鹽田港的合作和競爭的關係,我們有一個最新調查,就是剛才您提到的昆山,昆山這一次是被評為了內地城市裏面投資環境最好的城市,我就想問一下,深圳鹽田港、上海港,現在發展的勢頭都不錯,再加上昆山,包括香港,您怎麼來看這幾個地區的競爭關係?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很多人講香港跟上海怎麼樣怎麼樣競爭,在運輸跟物流方面,我覺得上海跟香港之間,可能不是一種競爭關係,不是一種直接的競爭關係,香港就是南中國的一個門戶,上海可以説基本上是一個長江流域跟華東的一個門戶,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覺得這個競爭不只香港跟上海,而可能是一個珠江三角洲跟長江流域的競爭。

  記者:您可不可以最後再給我們做一個總結,就是我們怎麼樣來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這樣一個物流中心的地位?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我想剛剛講到的,最要緊的就是説,我們怎麼樣面臨我們比較高的一個成本,比如剛剛講到的過境的程序假如可以簡化,簡化的前提下,我們節省時間,使得我們這個成本也可以減低。

  記者:關鍵是在降低成本。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是。

  記者:還有一個,在咱們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問題,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包括現在也是,我們很多內地的企業往往稱香港是邁向國際市場的一個橋頭堡,您覺得,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香港這個橋頭堡的地位會削弱嗎?

  董建成(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我相信短期之內不會,為什麼?在中國加入世貿以前,最近這五年,有很多行業在國內是能夠接受外資投資的,在這個情況之下,香港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為什麼呢?香港的優勢在於文化和語言方面,對國外投資者來説,外資到國內去投資,他們會感覺到香港對他們的了解以及他們對香港的了解,這種互相的了解是比較好的。在這樣的前提下,香港在投資方面還是起了一個很大的仲介作用。我相信,在將來這五年,在中國加入了WTO以後,中國這個市場會越來越開放,但是,在這個前提下,也會增加很多公司,國外的投資者會對中國發生興趣。還是回到我剛剛講的,香港對國內的了解一定是比我們國外的朋友來得深入,因為我們有一統的文化。

  香港的金紫荊廣場,這裡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性時刻,同時這裡也成為香港回歸之後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現在幾乎每一個到香港來旅遊的人都要到這裡觀光。香港回歸之後,旅遊業已經成為香港賺取外匯的第二大行業。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資料顯示,去年香港旅遊業收入達到643億港元,來香港人次達到1373萬人次,而這其中來自祖國內地的遊客達到440萬人次,佔到遊客中的30%。

  記者:很高興您在香港接受我們中央電視臺的專訪,您曾經提出了一個口號,現在也是一個很流行的口號了,香港人也以此為榮,就是動感之都就是香港,我們感到您成了香港一個最大的推銷員了,那麼在您的眼裏您覺得香港的魅力在哪?

  周梁淑儀(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香港的魅力是多元化的,當然,香港的特色就是一個國際的大都會了,很多的人,無論是我們內地的同胞,跟外地的朋友,他們都很喜歡來香港旅遊跟消閒。那麼他們對香港印象特別深的,就是香港是東方跟西方文化的一個薈萃,所以他們覺得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而且,他們也很喜歡到香港來購物。另外,我們也是美食天堂,這些都是能夠發揮我們香港的魅力的。

  記者:中央政府放寬了內地遊客來香港旅遊的限制這樣一些措施,您覺得給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周梁淑儀(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我們其實非常感謝內地對香港在手續方面、在程序方面做了不少的改進。無論是旅行團還是個人商務的旅遊,都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尤其在旅遊社方面,以前只有4家,現在67家,還會進一步增多,聽説會開放到200、300家,那這個一定是對內地想來香港旅遊的客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們看得出,自從2002年1月開始,內地來的旅客增長的比率是很快。

  記者:四月份一個最新的統計數字出來了,內地遊客總人次佔了第一,那您可不可以把我們原來來自內地的遊客和原來來自美國、日本遊客在香港一些消費需求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周梁淑儀(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基本上內地的遊客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購物。一般他們消費的60%多,是用在購物方面,一般的旅客平均數是50%,但是他們超出這個平均,就是超過60%。

  記者:我們知道香港現在正在建設迪斯尼,我們想知道香港的旅遊業還有哪些進一步去開發內地市場的一些舉措呢?

  周梁淑儀(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迪斯尼樂園會2005年建成,那個時候,我們計劃有很多的遠遠近近的旅客,他們都是對迪斯尼樂園有興趣,當然內地,特別是家庭方面的旅遊,尤其是小孩,他們一定有興趣去迪斯尼樂園。比較遠一點的其他地區,同樣也會對迪斯尼樂園有一定興趣。

  記者:除了您剛才介紹的這些增強香港本地的旅遊吸引點外,你們對內地有什麼投資計劃嗎?

  周梁淑儀(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在內地,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珠江三角洲的會,跟澳門、跟廣東省不同的景點,我們有一個合作,在推廣方面,在宣傳方面,我們有一個夥伴的關係。我們也跟另外一些省,例如四川、湖北、新疆,簽了一些協議,我們幫助他們在香港推廣他們的旅遊,他們幫助我們在他們的省推廣香港,是一種雙邊的推廣。

  據介紹,目前香港港口處理的集裝箱,約有七成與內地有關。每年進出香港的內地船舶超過4000艘次,而且內地沿海大部分港口都開辦了至香港的集裝箱航線。

  現在,設在香港的跨國公司已達3200多家,創下11年來最高記錄;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移民海外的港人,已從世界各地返回香港,至今年5月份回港人數已達40多萬。

  有資料顯示,香港仍然是內地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佔全國外來投資總額的近50%。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機構到香港投資,已有2000多家內地企業在香港從事銀行、貿易、旅遊和分銷等業務。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而香港也是內地第四大貿易夥伴。去年,內地與香港的總貿易額達1500億美圓。

  香港銀行的業務中有55%以外幣為單位,到去年底銀行持有的海外資産總值達4195億美元。

  在香港,外匯是不受管制的,投資者每天24小時與世界各地外匯市場保持緊密聯絡,香港的外匯交易額早已躋身全球7大市場之列,銀行間同業拆息的成交額每天平均超過2000億港元。

  此外,香港是全球最開放的保險業中心之一,擁有206家認可的保險公司,其保費總額達到640億港元,佔到本地生産總值的5%以上。

  1980年,香港集裝箱吞吐量是147萬個標準集裝箱,超過日本神戶,成為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1986年香港趕上美國,吞吐量達229萬個標準集裝箱,躍居世界第二;1987年,吞吐量增長到345萬個,超過荷蘭鹿特丹港,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2000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達1810萬個標準單位,被評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

  1998年,訪港旅客為960萬人次,旅遊收益為552億港元。2001年,訪港遊客已達1373萬人次,旅遊收益為552億港元。今年僅1至4月,訪港遊客已達50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4.2%,再次刷新訪港旅遊遊客人數記錄。

  在廣東話中,“水”是一個很受歡迎的詞,因為它除了被解釋為喝水的“水”之外,還有“財産”和“資金”的意思。最近在香港報章的財經版中,出現了一個熱門句子:從“南水北調”到“北水南調”,意思是指過去的投資都是香港對內地的單方投資,現在已經出現內地資金開始投向香港,對於香港人而言,雙向的資金流動和貿易合作會給香港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萬劍英)


責編:小荷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