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香港回歸五週年

與時並進,逆境自強,共創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董建華專訪
06月29日 16:13


  香港回歸5週年,舉國同慶;5年成就不尋常,舉世矚目。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今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香港回歸5週年,是香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在過去5年遇到不少挑戰,但我們成功地落實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這一巨大成就來之不易,這是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堅定不移地按照基本法辦事,以積極和務實的精神落實‘一國兩制’的結果。”

  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保持香港經濟活力


  董建華説,5年來,在國家的高度信任和廣大市民的支持與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落實了“一國兩制”,有效地維持了社會的穩定,保障了香港市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生活方式,消除了香港回歸以前海外産生的種種擔憂和疑慮。我們有效地維護了市場主導、公平競爭和自由經濟體制的基本原則,保持了香港的活力。我們與內地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港人對國家的認同不斷加深。

  董建華介紹説,從1999年開始,特區政府在保證行政架構和公務員隊伍穩定的情況下,對公務員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合約制取代長俸制、薪金與表現挂鉤制、簡化紀律處分程序、引入以服務精神為本的管理文化等。今年,第二屆特區政府,將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改革政府架構,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升公務員在公眾中的形象。

  董建華説,1998年,我們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穩定了香港金融市場的運作。面對金融風暴給亞洲廣大地區帶來的經濟困難,特區政府採取了減稅、減差餉等一系列措施,紓解民困,重建信心。1999年,出口開始好轉,海外資金大量入市,本地生産總值全年實現了3.1%的增長。2000年,更上一層樓,全年本地生産總值增幅高達10.5%,為1987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率。去年,在世界經濟不景等因素的影響下,香港經濟再次出現了暫時的困難。特區政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努力促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至今年4月,進出口恢復增長,地價開始回升,樓市趨向走旺,旅遊業逆市上揚,全年經濟形勢前景樂觀。

  “香港回歸祖國的5年,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實踐取得成功的5年,是香港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並取得成效的5年,是全體香港市民勇敢面對各種挑戰奮發有為的5年,是香港與祖國內地緊密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的5年。這5年的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尤為寶貴,這為香港特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激勵著每一位港人為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斷奮鬥。”董建華説。

  建立良好管治架構,開創施政全新面貌

  香港的發展,正隨著世界形勢的急速變化,進入一個關鍵的時期。董建華説,在競選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的時候,我向廣大市民承諾,要進行特區政府架構的改革,改進政府部門辦事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董建華説:“日前,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任命,正式公佈了第二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問責制官員守則已在昨天刊登《憲報》。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進行的最大的行政改革。”

  早在2000年,董建華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主要官員問責制的構想。幾年來,立法會議員、學者、傳媒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都非常熱烈地參與討論這一構思,表達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特區政府內部經過詳細研究和參考各界的意見,反復推敲問責制的理念和不同的方案,終於訂定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具體內容。

  董建華介紹説,在設計問責制的具體安排時,我們堅守了兩大原則:第一,問責制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特區政府是在符合基本法的基礎上制定問責制,而問責制的各項安排,都絕對符合基本法的要求。第二,推行問責制的同時,確保公務員體制的完整性,為香港保持一支常任、中立、廉潔和任人唯才的公務員隊伍。公務員的招聘、考核、升遷、調配和紀律處分制度,不會因推行問責制而作改動。在問責制下,公務員隊伍的固有精神和優點將繼續予以保留,併發揮得更好。

  董建華表示,主要官員問責制以及所有有關的安排,都完全符合基本法,同時確保了公務員體制的完整性。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可從公務員隊伍內或從社會各界人士中物色合適的人選擔任主要官員,從而能更好地為市民服務。同時,問責制下主要官員權責分明,可以更好地接受問責,這將會強化主要官員重視民意、民情,讓市民更了解政府的政策,承擔更大的責任。

  董建華披露,配合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實行,行政會議也將進行改組,要讓這個協助決策的機構,發揮更大的效能。同時,還將加強政府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對民意的掌握和評估。

  董建華説:“主要官員問責制將如期于7月1日正式實施,這將建立起良好的管治架構,為施政帶來一個全新的面貌。我相信,香港定能全力邁步向前,取得期望的成果。”

  繼續致力推動香港走高增值路線

  去年以來,面對香港經濟出現的困難,特區政府調整了發展思路,確立了“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提供高增值的服務”和“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推動新的增長”的發展方向。董建華説,國家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是完全符合當今科技發展大趨勢的重大決策。進入21世紀,科技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和發展的主導力量,成為産業結構變化、經濟增長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董建華認為,面對經濟全球化、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及內地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香港必須實現經濟轉型才可保持競爭力。在這個以知識為本的紀元裏,創新與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香港正致力締造有利於科技發展的環境,藉著發展創新科技,從而提高效率、生産力和競爭力,邁向高增值的知識經濟路向。

  董建華表示,第二屆特區政府將繼續致力推動香港走高增值路線。他説,為配合香港經濟轉型,香港將繼續善用本身的競爭優勢,繼續致力推動創新科技、鼓勵創業、支持工商業建立本地品牌和提升設計水平,也即推動高增值服務及産品,在全球爭取更大的市場。

  他透露,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問責制下新設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將主理這方面的工作。他説,合併資訊科技和創新科技的政策範疇,有利於更有力地全面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過去5年,香港商業機構和本地大學在應用研究和發展方面加強合作,建立良好科研基礎。1997年以前,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的公共研究項目中,商業贊助佔900萬港元,基金贊助則為2.22億港元。而今天,商業贊助額已增至5900萬港元,基金贊助額則達3.18億港元。

  同時,配合科技發展而設的多項基建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數碼港第一期租用率近期可達80%。科學園月底即告開幕,租用情況也十分理想,海內外共有16家公司簽訂租約,另有多家機構正在磋商中。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還展開了多項計劃,在創新科技方面提供更多應用研究。

  董建華説:“我們這些計劃,加上香港日益優越的發展環境,相信會吸引到各地科研學者和工程師前來香港。”

  香港有信心實現第三次成功轉型

  毋庸諱言,第二屆香港特區政府和整體社會將面對不少新的挑戰,包括經濟增長放緩、通縮、財赤和高失業率。但董建華表示,面對困難,香港各界要有信心。

  他説,信心是基於香港擁有的許多優勢,包括地理位置的優勢、良好營商環境的優勢、人才薈萃的優勢、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以及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物流和旅遊中心的優勢等。目前,香港需要努力強化和發揮這些優勢。

  董建華説:“香港最大的優勢是有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中央同意放寬內地旅客來港,已使內地居民來港旅遊人數大增;香港與內地還將建立更加密切的經貿關係。這些已經並將繼續幫助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幫助香港經濟復蘇,幫助香港市民增加就業和發展機會。”

  董建華指出,香港經濟轉型無捷徑,需要時間。一個國家,一個地方要成功,有幾項必需的要素:穩定的政治局勢,健全的法治,完善的社會經濟制度,良好的營商環境等。香港已經擁有這一切要素,目前最需要的是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有鬥志、有韌力,就有克服困難的力量。

  董建華認為,排除一些不可預知的因素,完全有信心預期,隨著世界各地尤其是香港主要貿易市場的經濟開始轉好,香港經濟將會慢慢地溫和復蘇。

  展望未來,前景光明。董建華最後自信地説:“香港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曾經兩度成功轉型,我們有信心使香港經濟實現第三次成功轉型。”(薛永興 薛建華)


責編:曹勁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