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上河北行

省長季允石在河北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09月10日 13:35

  過去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河北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跨世紀發展的重要時期。經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省九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全省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076億元,五年平均增長9.5%;全部財政收入544億元,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10%。三次産業比例由1997年的19.3:48.9:31.8,調整到2002年的15.6:49.9:34.5。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種植結構趨於優化,優質專用品種增加,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較快。畜牧、蔬菜、果品生産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4%。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41%,提高16.1個百分點。鄉鎮企業增加值、上交稅金年均分別增長15.3%和13.6%。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工業結構調整10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産,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到10.4%。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比1997年提高29.2個百分點。服務業全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得到加強。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國有企業改革成效明顯。73%的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如期實現。84%的國有企業進行了改制,組建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採取股份制改造、兼併、拍賣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37.3%,五年提高10.1個百分點。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市場體系建設進程加快。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展開。在加快上述重點改革的同時,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

  對內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五年累計進出口總值264.5億美元,年均增長10.1%,其中出口184.9億美元,年均增長7.1%;累計實際使用外資74.2億美元,比前五年增加13.8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42家前來我省投資;累計利用內資840億元。各類開發區建設力度加大。"走出去"開始起步,境外投資辦企業83個,投資總額8100萬美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牢固確立科教興冀主體戰略地位,認真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教育事業在發展中壯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文化、體育、衛生等戰線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全省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9047元,按現行匯率計算接近11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0元,年均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2685元,年均增長3.3%;恩格爾系數分別由41.9%、50.3%,下降到35.4%和40%。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五年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8億元,發放救災款10.6億元,農村大多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剛剛過去的2002年,全省人民奮發進取,團結奮鬥,勝利完成了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9.6%;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2%(按可比口徑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3%和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087億元,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0億元,增長10.8%;進出口總值66.7億美元,增長16.3%,其中出口46億美元,增長16.2%;實際使用外資10.5億美元,增長12.3%。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工業經濟呈現良性發展態勢,服務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成績。

  今後五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基礎

  今後五年,是完成"十五"計劃,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五年。力爭發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加快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創造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企盼,也是各級政府的重大責任,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入實施科教興冀、兩環開放帶動、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大市場取向的改革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國民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今後五年,我們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力爭到2007年使國內生産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翻一番,接近或達到1萬億元。

  --走新型工業化路子,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有選擇有重點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全面發展服務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

  --繁榮農村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壯大縣域特色經濟。

  --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環節的各項改革,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轉變政府職能,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和信用體系。

  --發展開放型經濟,全面提高開放水平。發揮環渤海和環京津優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對內經濟聯合與協作,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

  --大力實施科教興冀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的重要作用,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推進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加快城鎮化進程,優化生産力佈局。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調整優化城鄉結構,努力建立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加快城市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步伐。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和有效保護資源,加強污染源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做到經濟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總量,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確保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9%,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繼續堅持擴大內需方針

  積極增加投入。加大投資力度,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以上。圍繞壯大優勢産業、提升傳統産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特別是信息産業,加強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全面促進社會投資,因勢利導,在投資準入、金融支持、稅費徵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營造更為寬鬆的環境。努力擴大消費。繼續保持和增強消費的拉動作用,培育和完善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充分發揮財稅、金融的調節作用。繼續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和農村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保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改良品質,提高單産,增加效益。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和區域佈局結構。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扶持一批帶動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發展設施農業,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改善欠發達地區生産生活條件。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路子,是加快全省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堅持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地區結構,在調整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推進調整。

  促進工業結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和老工業基地,加強企業技改項目的謀劃實施,淘汰落後技術設備。大力推進信息化。優先發展信息産業,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電子政務先行,以政務信息網絡平臺和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為突破口,促進各級政務部門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積極發展服務業。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

  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 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取決於體制的不斷創新和完善。要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環節,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斷為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産權制度改革步伐,年內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制,省市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力爭在産權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調整優化企業産權關係,建立新型勞動關係。城鎮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都要加快産權結構調整,推進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

  加快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推進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強市場體系建設。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搶抓機遇,趨利避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深入實施兩環開放帶動戰略,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的規模和水平。

  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市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落實"免、抵、退"政策,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國際資本和産業向我國轉移的重大機遇,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充分發揮開發區集聚輻射功能。加快"走出去"步伐。繼續做好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應對工作。充分運用過渡期的各項政策,加快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對國內外客商的吸引力。

  

  努力擴大就業 改善人民生活


  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發展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歸宿。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切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廣開就業門路,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容納勞動力較多的服務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實用技術培訓,推進以促就業、接保險、保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再就業援助活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建立和完善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保護社會弱勢群體。

  深入實施科教興冀戰略

  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增強綜合競爭能力,必須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觀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冀戰略,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加快科技創新。圍繞經濟結構調整,抓好製造業信息化、農副産品深加工、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三個重大科技專項,加強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工作。推進科技興農,加快發展科技仲介機構,搞好應用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制和技術産權交易機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改革與創新,調整教育結構,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人才戰略。做好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


責編:復蘇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