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2005科技活動周 > 正文

調查報告顯示:保健品行業面臨假冒産品、科普不足和週期性發展瓶頸等三大課題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10:15)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段世文)前不久剛剛完成的《中國保健品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假冒産品、保健科普不足和週期性發展瓶頸等三大問題已成為保健品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國保健協會1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就《中國保健品行業調查報告》有關內容進行了通報。

  這份迄今為止中國保健品行業最全面、詳實的調查報告,是自去年6月至今年3月,中國保健協會組織的保健品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市場調查的産物,這次調查的範圍覆蓋除港澳臺之外的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涉及企業2025家,産品2591個,一些關鍵統計數據的取得使人們對行業的狀況有了完整、清晰的認識。

  據保健協會秘書長朱康年介紹,與一般意義上的假冒知名品牌産品不同,判定一個保健品是否屬於假冒主要依據該産品是否取得國家批准文號,在調查到的2591個保健品中,有767個産品已被認定為假冒或疑似假冒,其主要形式是偽造或冒用保健品批准文號,佔市場上保健品總量的25.99%。

  朱康年指出,假冒保健品的存在,而且比例如此之高,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侵害了正規企業、産品的權益,使整個保健品行業蒙受了不白之冤,行業整體形象也受到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截至去年6月30日,國家共批准了3829家企業的6009個保健食品,而調查報告顯示,僅有1917個産品上市銷售,三分之二的産品沒有在流通渠道出現。朱康年認為這些沒有上市銷售的保健食品除了少部分轉入直銷市場外,絕大多數屬於有批准文號但沒有生産、經營的“幽靈産品”,這些産品的存在説明保健品行業低水平重復開發、重復申報現象嚴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則是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在藥店、超市這個保健品銷售的主渠道內沒有出現新的、形成全國影響的保健品。”朱康年介紹説,大量“幽靈産品”的存在和傳統保健品市場出現的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説明保健品行業正在進入成熟階段,對企業的實力、産品的水平、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康年指出,今後隨著一些相關政策的出臺,國內企業將面臨巨大的市場和政策壓力,保健品行業很可能將進入新的週期性發展瓶頸,而保健科普教育的滯後是核心問題,調查報告中的消費調查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朱康年認為,目前中國保健品行業的規模和企業實力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干預市場、通過自身力量進行資源整合,克服發展瓶頸的能力,因此,短期的發展瓶頸會對部分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對産業發展影響有限。(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