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追蹤兩會 關注科技 > 正文

薛禹勝代表:科學家要為經濟發展構建“數學模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1日 18:02)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專電(記者王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電自動化研究院總工程師薛禹勝代表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立一個可以預測中國電力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數學模型,以便讓企業和政府部門從十年一次的、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市場動蕩中解脫出來。

  然而,和下面的想法相比,這一計劃頓時黯然無光:如果模型可以大致預測出電力市場的波動,那麼加入足夠多的變量,是否也可預測出中國未來的社會變遷呢?

  現在,這位在世界範圍內也稱得上造詣精深的電力系統專家,開始考慮向經濟學和社會學領域尋找突破。

  對於中國來説,電力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是電力投資在“過熱”和“短缺”之間的巨大波動。在中國目前電力供應持續短缺的大背景之下,大批電力項目紛紛上馬,政府監管部門擔心數年之後就會導致出現供給遠大於需求的現象,進而造成這些電廠虧損,並導致為它們提供資金支持的銀行出現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壞賬,給整個社會經濟造成危害。

  一般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電力市場化程度不高。但薛禹勝説,考慮到2003年以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就曾出現電力危機和北美地區大停電事件,這表明電力市場的穩定與管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他説:“美國市場經濟的經驗和電力市場化的條件比中國好得多,最大的電業災難卻偏偏發生於此,中國也應該吸取他們的教訓。”

  因此,一個讓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想法在他腦海中盤旋:“既然電力市場的‘試驗’會讓一國經濟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可不可以把它搬到試驗室去做?有無可能建立一個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倣真系統,把以前純物理系統的電力系統,變成一個動態的宏觀系統?”

  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為他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他將在倣真系統中儘量用數學及物理模型解決能“定量”的部分,而對不能定量的“人的參與”,則請來發電廠、電網公司、調度員、用戶等市場參與者代表(或者了解他們決策傾向的人),坐在終端,完成整個系統的倣真。

  “現在投資方沒有辦法預測3年或者更長時間以後的市場狀況,投資是盲目的。”薛院士説,“我不能肯定倣真能達到最終目的,但有這樣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數學模型總比什麼都沒有好吧?”

  目前,薛禹勝和他的研究團隊對該模型研究已經進行了兩年,完成總體計劃大約使用2300萬資金。薛院士説,現在系統已經可以將美國加州發生的電力市場崩潰的過程“倣真”出來,並建立起模型。

  然而,電力市場並不是薛禹勝的最終目標。在他的腦海裏,將數學模型計劃推廣開來,在主要經濟領域和重要行業引入倣真系統,甚至對社會的未來進行預測和推理,供決策者參考。

  “這完全看技術手段的支持能力。”薛禹勝説,“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目前還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構想,是一個很遙遠的目標,也許這輩子都無法實現。儘管阻力很大,也不知道能走多遠,但中國正在著手建立和諧社會,我希望能為這個宏偉目標提供技術支持。”(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