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追蹤兩會 關注科技 > 正文

“帶污乳汁”難以哺育6億中華兒女
————代表委員心憂“母親河”污染之痛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0日 10:45)

  “養育了全國近4億人口的長江流域2003年污水排放總量達164億立方米,平均每分鐘吸納的污水達3萬噸。”

  “滋養著近2億沿黃兒女的黃河流域2003年污水排放總量達44億立方米,河道三分之一水生生物因污染絕跡。”

  長江在“哭泣”,黃河亮“黃牌”,“母親河”的乳汁難以哺育6億中華兒女。

  “從長江的500個水質斷面檢測點看,污染的情況遠遠超過了人們想象,水污染已威脅到用水安全。沿江一些城市在江邊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全國人大代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説,長江水體富營養大幅增加,部分支流出現“水華”現象;色漂浮物、旅遊垃圾增多,影響了航運和壩庫發電、泄洪等功能。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陳宗興深有同感:“目前長江上運營的21萬多艘船舶每年排放含油廢水和生活污水3.6億噸,排放生活垃圾7.5萬噸。另外,因事故而造成的油品、化學品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對長江水環境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數億噸沿岸泥沙被水沖走,古森林急劇減少;長江裏的白鰭豚、中華鱘、刀魚等可能滅絕……有專家預言,如果再不及時保護長江,10年以內長江就可能變成第二條黃河!

  和長江一樣,黃河也有一本觸目驚心的“污染賬”。

  全國政協委員朱佩玲説:“黃河干流40%的河段水質為劣五類,基本散失水體功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近15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黃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於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排污溝’。2003年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變成‘一庫污水’,水庫泄水呈‘醬油色’。”

  “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朱佩玲説,除工業污染外,生活污水和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的“農業污染”目前也呈現加重趨勢,所佔比例不斷上升。黃河流域污染已由集中的工業點源污染逐漸變化為工業點源污染與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並重,沿黃很多農村出現了用黃河水澆地,作物減産、燒死莊稼的事件。

  全國人大代表吳存榮説,污染加重的黃河,直接危及到了生態環境和沿黃百姓的飲水安全。隨著黃河流域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廢污水排放量將持續增加,初步估計到2010年,全流域年均廢污水排放量將超過65億立方米。如不採取治理措施,黃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質有可能全部劣于五類水質標準。

  誰應對每年208億立方米的污水負責?“母親河”如何保障6億中華兒女的飲水安全?

  “建議全國人大儘快制定專門的流域法,完善現有法規,強化環保部門的執法權力。”陳宗興委員建議,要增加治理長江的投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長江中上遊和三峽庫區的保護,加大庫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諄諄之言,拳拳之心。代表委員們還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綠色GDP,把環保工作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政績考核。此外,在具備了有效的監測網絡基礎上,探索建立排污區域賠償制度,讓過度佔有資源者付出應有代價。可以通過“排污收費”的辦法,由河流段面水質不達標者,向下游提供補償,迫使地區政府加大對本地區污染的治理。(新華社記者姚潤豐、張建平)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