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追蹤兩會 關注科技 > 正文

“金山銀山”要讓路“綠水青山”
————史振華代表的環保觀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7:02)

  新華社北京3月4日專電(記者郭奔勝、趙承)構建“和諧社會”,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各地在建造“金山銀山”的同時,如何維護自己的“綠水青山”?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史振華的答案是:循環經濟正有為,環保要有新思維。

  史振華代表説,在“十一五”規劃中,江蘇省明確提出“環境優先”的理念,即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發生衝突時,要服從環境保護。目前江蘇人均GDP是2500美元左右,這個階段國際上慣有的現象是,“經濟迅速發展,環境污染迅速增加”。對此,江蘇省要加以避免,決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

  “自然生態系統為什麼可持續?就是因為它是可循環的,對環境的污染是最小的。所以,我們要用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認識來加強對工作的指導。”史振華代表説,去年江蘇省已進行了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抓了各行各業的108個試點,還出臺了“江蘇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從制度上予以保障。此外,江蘇還制定了實施循環經濟的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收費、國債政策等。

  “循環經濟,要結合當地的省情。”史振華認為,江蘇人多地少、資源缺乏,所以除了要側重垃圾廢棄物的處理外,還要更多重視工業、農業的循環發展。

  “環境是資源、是商品的理念已經形成,關鍵是如何在實踐中體現出來。”史振華建議,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起“污染者付費”“治理者受益”的全新環保價格管理體系,開展環境資本的運作。(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