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踏上南極冰蓋最高點 > 正文

極地科考20年間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9日 14:32)

  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在中國極地科考進入第20個年頭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極地科考20年間,究竟是怎樣一幅圖景?

  南極洲是地球上寧靜聖潔的大陸。科學發現證明,南極洲在全球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未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為揭開這個冰雪世界的種種奧秘,各國科學工作者以堅忍不拔的精神,迎著南極的狂風暴雪,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考察,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充分體現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堅強毅力,在南極大陸譜寫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極地考察事業是從1980年起步的。1983年全國人大批准加入“南極條約”。1984年10月5日,鄧小平同志題寫了“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1984年11月,我國南極考察隊首次進入南極,掀開了我國極地考察的序幕。1985年2月,在西南極喬治王島建成了長城站,同年10月取得南極條約協商國地位。1990年,在東南極建立了中山站,並在上海成立極地研究所。1993年,擁有了“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

  20年間,我國極地考察事業由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在一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提高了我國在國際極地事務決策中的地位。

  20年間,在小平同志題詞的鼓舞下,我國已經形成了“三站一船”的兩極考察規模,成功組織了20次南極考察(第21次考察正在進行之中)、兩次北極洋區考察、1次北極站區考察及數次南極內陸冰蓋和冰架考察。

  通過這些考察,幾代科學家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裏開展了一系列的極地考察活動,獲得了大批極其寶貴的數據、資料和樣品,豐富了人類對冰雪世界的認識。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説,20年來,我國極地考察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取得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地質研究方面,進一步深入了對東南極地殼演化的認識,考察隊還採集了4000多塊隕石標本,使我國隕石擁有量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躋身世界隕石大國行列,為研究宇宙、天體運動和火星生命等取得了珍貴的資料和物證。在冰川研究方面,開拓了埃默裏冰架與海洋相互作用這一新領域,使冰川學研究更廣泛地與國際前沿研究相結合;在日地空間環境研究方面,發現並證明了午後極光等一批重要現象;在南極近現代環境演化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球化學標型元素組合研究南極千年尺度的重要生物種群演化的新方法,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此外,我國科學家在氣候研究、地震觀測、南大洋物理海洋考察等方面也取得了優異成績。

  我國極地科考的成績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肯定。2004年6月21日,在南半球的“冬至”,也是南極洲的重大節日——仲冬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賀電中指出,我國南極考察工作走過了20個春秋。我國南極考察工作者與各國南極工作者緊密合作,攜手奮鬥,取得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成果,豐富了人類對南極的認識。中國人民祝賀各國科學工作者在南極科學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期待著大家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今後,我國將在進一步加強科學考察能力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考察工作,同時注重加強國際合作,培養年輕的從事極地科學考察與研究的人才隊伍,使我國的極地考察事業邁上新的臺階。(新華社記者李斌、張建松)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