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報告

信息産業部朱高峰:信息化概要 從廣東看全國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2日 17:03

  一

  20世紀中期,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完成了國家工業化;第二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開始下降,第三産業比重不斷上升,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在此期間,以數字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飛躍發展,並開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引起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和應用信息技術等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各個産業的新産業革命。因此,一些學者們提出人類開始進入“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以美國為代表的各國政府提出要大力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為信息社會的到來奠定基礎。

  中國此時正處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工業化階段中,雖然在十年動亂中被迫中斷,但自改革開放以來,重新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業化仍是當前歷史階段的主要任務。面對迎面而來的新技術革命、新産業革命浪潮,中國的工業化也不能再走西方國家歷史上的老路,而要大力應用信息技術等新技術,促進工業化的進程,提高工業化的水平和質量。當然,中國現階段的任務還不是建設信息社會,因此提出了信息化的口號,並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明確了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方針。

  由於信息社會還在發展形成過程中,西方國家不同的學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信息社會進行了描繪,但至今未能提出一致的、清晰的信息社會定義,也沒有一個評價指標體系。2003年聯合國“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也只提出了一個原則宣言。國際電信聯盟正在研究的只限于信息社會的“接入指標”。我國的各種組織對信息化提出了若干個指標體系,但都存在不少缺陷。因此,信息社會以至信息化都還不存在清晰的終極目標。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經濟全球化中出現的種種情況,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會不會對人們目前對“信息社會”的理解引起新的爭議,尚不可知。

  社會發展階段與信息化的關係可見圖1。

  中國的信息化將是個長期的過程,將伴隨著整個工業化的進程而存在,並在工業化完成後繼續前進,進一步促進我國現代化的實現。

  為了敘述方便,後面在提到國外情況時也用信息化來表達。

  二

  對信息化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信息化就是發展信息産業;也有人認為信息化只是指信息應用,而不包括信息産業。廣義的説,信息化內涵應包括信息産業和信息應用兩個方面,信息産業包括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和信息服務業;信息應用包括各行各業與社會各方面應用信息技術裝備和信息服務,以提高效率和效益;與社會各成員應用信息裝備和服務,以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全部。至於信息內容的開發和産業化則內涵于上述兩個方面中。

  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屬於第二産業,講究規模經濟和聚集效應,面對的是全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並非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必須和能夠發展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但作為大國來説,一般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均比較發達,並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在一國之中,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往往集中于某些地區,這些地區一般應是經濟較發達地區。

  信息服務業屬於第三産業,講究普及效應和普遍服務,主要面對本地市場(WTO對信息服務業有跨境服務的規定,但目前規模還很小),每個國家、每個地區信息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之間的關係見圖2。

  信息應用存在於社會的各個方面,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是信息化的本質要求,既講究應用範圍,更要求取得實際效果。信息應用和信息服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信息化程度較低的社會中,信息服務業不發達,很多信息應用所需設施和技術都由應用者自行裝備和開發,水平和效用低,反映出社會分工不夠發達。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會分工程度會越來越高,信息設施和技術大量由信息服務業提供,應用者主要從事真正的實際應用,解決與應用環境的協調問題。在分工細化的同時,兩者間關係將越來越緊密。

  三

  到目前為止,信息化主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當然信息産業的發展直接進入國民經濟統計,信息産業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和設施要滲透到各行業、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應用的目的在於提升改造國民經濟各行業,而不是替代各行業;使社會各個領域(包括政府)提高效率,而不是取代各個領域。信息化的作用類似于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

  四

  國際上信息化的發展很不平衡。發達國家各有韆鞦,如在製造業方面,日本很強。近年來歐洲的芬蘭、瑞典等小國因為有一兩個強大的跨國公司,所以也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韓國追趕很快,某些方面已與日本不相上下。但總的説來核心技術(集成電路中的中央處理器和軟體中的操作系統等)還是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在服務業方面,美國在固定電話上很強大,互聯網中更是佔有絕對優勢,而歐洲和日、韓等國在移動電話方面已遠遠超過了美國,但美國仍掌握第三代移動通信(都是基於碼分多址-CDMA技術)的關鍵核心技術。日本在發展移動數據、延伸産業鏈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在應用方面,各國均有很大進展,美、歐等國在各種事務(包括商務、政務、個人事務)等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並取得了很大實效。而東亞,主要是日、韓在娛樂方面佔據了強勢地位,並大力發展了數字遊戲産業。

  發展中國家也很不平衡,有些小國原來電話基礎很差,但抓住了機遇,大力發展移動電話,如波羅的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已達到相當水平。印度利用其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國際市場聯絡緊密的優勢,大力發展軟體産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在歷屆中央政府的倡導和直接指揮下,信息化有了很大發展,製造業規模已佔世界第三;服務業如電話、移動電話、電視機擁有量的實物規模均已達世界第一;互聯網上網人數佔世界第二。信息産業增加值已佔GDP的6%,高於很多國家。信息應用也正在各個領域鋪開,某些方面已取得較好成效,如:海關、稅務、外貿等。在科研的資料查詢、教育的電子化、個人上網瀏覽和聊天等方面都有了相當進展,但地區間、領域間發展很不平衡。

  五

  綜觀國內外,在信息化中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

  (1)各單位信息技術和設施的引入與本單位的業務內容還較多地存在兩張皮的現象。引入信息技術的目的不明確,有的是由於政府或上級(總部)要求(因為在信息化中各國的政府都起了主導作用,一般説,政府主導作用越強,兩張皮現象也就越多),或不把信息化看作手段,而是作為目的;或不去改變業務流程,而只是簡單地要求信息技術適應原有的流程,等等。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熟練掌握本身業務的複合型人才是個重要的原因。

  (2)在引入信息技術和設施中較普遍的重硬輕軟,重設備輕應用,重基礎設施輕信息內容。

  (3)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較普遍,缺乏頂層設計,缺乏資源整合,標準、規範不統一,應用被設備製造商牽著走,加上體制上的分割,利益的分散化、單位化,使構築必須的統一平臺難上加難。

  (4)目前對信息化效果的定量評價問題並未解決,除了信息産業可以明確計算産值、增加值和各行各業在引入信息設施上的投資可以明確統計外,信息應用究竟有多大經濟效果難以定量分析,現有各種文獻、數據均未能解決此問題。經濟界一直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人完全否定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效果。近年來,肯定的意見已佔很大優勢,但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至於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就更難量化了。與之相應,統計工作也遠遠跟不上,即使對産業來説,由於信息産業橫跨二、三産業,因此各國國民經濟正式統計上均無信息産業的欄目,現有數據都是各個相關組織單獨蒐集的,其可信度並不很高。

  六

  上述問題在我國也都存在,有的方面還比較嚴重。此外,我國還有下述幾個問題:

  (1)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雖已達到相當規模,但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效益差。軟體薄弱,與硬體不成比例。

  (2)信息服務業發展存在明顯的地區不平衡,新興服務業還很薄弱。

  (3)由於經濟體制還在轉變過程中,計劃經濟下條塊分割的烙印還很深,嚴重制約著資源共享、綜合基礎和應用平臺的形成。

  (4)法制環境還很不健全,科技、教育還相對薄弱,對信息化的支撐環境還很不健全。

  七

  廣東地處沿海,改革開放之前並非國家重要發展地區,缺乏國家重大項目支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處於中等偏下位置。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充分發揮了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和中央賦予的改革優勢,很快改變了局面。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在經濟規模、吸引外資、外貿總量等方面均已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在信息化方面由於全國原基礎都很薄弱,所以廣東相對發展速度更快一些。目前,大體上廣東在:①生産總值上約佔全國1/9~1/10;② 財政收入約佔全國1/7~1/8;③ 電信業務收入約佔全國1/6;④ 信息電子製造業銷售額約佔全國1/4;⑤ 信息電子産品出口額約佔全國1/3。

  廣東已經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電子産品生産基地,聚集了一批龍頭企業,有一批産品在國內外已有一定知名度,建立了較強的信息基礎設施。各個領域的信息應用均有發展,某些地域、某些地區開展得較好,在國內有關部門評價中均名列榜首。

  廣東在信息化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製造業産業結構不合理。三來一補比重過大,在出口中80%屬於來料加工,附加值低,不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在軟體中,嵌入式軟體比重過大,而獨立軟體産品相對欠缺。

  (2)科研、教育情況與經濟規模不相適應,本地人才少。

  (3)省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甚為明顯,比其他較發達省嚴重。

  八

  下一步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首要的是貫徹科學發展觀。

  當前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期,如果經濟與社會發展長期不協調,如果經濟社會發展不是以人為本,那就不符合發展的宗旨,國家的方向就成為問題;如果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繼續拉大,將會激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繼續走單純依靠加大投入、大量消耗資源加大污染的發展經濟路子,那發展就不可持續,並將激化很多國際矛盾。所以必須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信息化中貫徹科學發展觀有兩層含義。一個層面是信息化有助於貫徹科學發展觀,一是通過信息化,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消耗,提高附加值,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通過信息化的普及使落後地區、農村地區根據實際條件應用信息技術來發展經濟,以縮小信息鴻溝來促進縮小經濟鴻溝,走協調發展道路;三是通過信息化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另一個層面是信息化工作本身也要貫徹科學發展觀,這就要求在信息化中認真貫徹求真務實精神,在信息化所涉及的大量領域、項目中,篩選出真正有實際需要的,能對企業進步和人民生活提高有用的項目,使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正能見到效果。要杜絕那些形象工程、首長工程等等浪費資源、華而不實的東西,使信息化本身得到可持續發展。

  因此必須把信息化工作與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起來用科學發展觀和求真務實精神來衡量信息化工作,使信息化有真實的需要,著實的基礎,以之來帶動信息化各項工作。

  九

  中國的信息電子産品製造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2003年銷售額已超過18000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三位。近幾年來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在外貿中的比重越來越大,2003年已佔外貿出口額的近1/3。

  (1)産品分為三大類,即生産類、消費類和基礎類。改革開放前期以電視機為代表的消費類産品發展很快,佔據了最大份額。但近十年來,生産類産品,主要是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突飛猛進,在速度和總量上均已超過消費類。具體産品類型上已做到基本全覆蓋,産品檔次上也由低檔向低中高檔全面發展。

  (2)已形成一批由相當規模、較強實力的龍頭企業,如:通信領域的華為、中興、大唐,計算機領域的聯想、方正,電視機領域的長虹、TCL等。一些企業已打入國際市場,有的已與國外著名大企業集團開展直接競爭;有的已形成若干産業集聚地,如:珠三角、京津地區、長三角等,形成了一定産業集中度,其中有的地區已形成相當規模的産業鏈。

  (3)存在的問題:一是整體技術含量低,除少數企業外,絕大多數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加工貿易比重較高,超過80%,高於全國的比重,因此,效益也不高,全行業工業增加值率只略高於21%,低於全國製造業的水平。全國電子百強2003年的R&D投入佔銷售額比重平均僅為3.6%,整個行業R&D投入水平還要低於這個數字,遠低於國際上10%左右的水平。

  二是軟體比重低。2003年為1600 億元,在整個産業中比重不到10%,而且其中軟體産品只有一半左右,缺乏核心産品。對嵌入式軟體的認定上還有待研究,軟體國內市場佔有率還很低,只有30%。

  三是集成電路仍然薄弱。近年來集成電路設計業有較大發展,尤其是不少主機廠開展了芯片設計,但高檔芯片的加工仍大量到境外進行,中低檔産品則品種嚴重不足,導致國産集成電路國內市場滿足率只有不到20%。

  四是企業整體實力仍較弱。國有企業改制還遠未完成,活力差,創新能力弱,已形成的少數龍頭企業與外國大公司比較仍有數量級的差距。大量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尚未形成合理的産業鏈結構。大量企業生存發展主要靠低價勞動力,主要競爭手段是價格戰。

  針對以上問題,要在繼續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大力提倡和扶持有較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發展,加大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對軟體和集成電路要轉變觀念形成産業化戰略,還要研究統計上的一些問題,以把産業做實。

  十

  信息服務業包括郵政、電信、廣電等行業。中國的電信業中,固定電話用戶已達2.99億,移動電話已超過了3億。電話網絡和用戶規模均已位居世界首位,互聯網上網數已超過8000萬,居世界第二位,廣電業中電視機保有量和有線電視用戶數也均佔世界首位。

  (1)近年來,電信業已實現政企分開,組成了五六個全國性大企業,每個不同業務領域均已有兩家或以上企業經營,還有一大批提供網絡接入和內容服務的中小企業。2003年電信業收入(僅包括大企業)為4600多億元。目前的問題是法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規範化的競爭格局。用戶數量和平均每個用戶電信用量增長很快,但平均每個用戶的企業電信業務收入在下降。新技術很多,但發展前景未有定論,企業的發展目標不清晰。

  (2)廣電目前仍處在政事合一的體制向政事分開的過程中,即使分開了,仍然是事業性質,産業化前景不明朗,更談不上形成産業的合理格局。此外,衛星直播電視一直受限,使服務類型有重大缺失。

  (3)地區發展不平衡還很明顯,全國還有一部分邊遠貧困地區不通電話、電視。近年來,廣電村村通工程有較大進展,但在無電地區仍無法解決。電信至今尚有10%左右行政村不通電話,現在正在開展普遍服務工作,但即使通了以後,如何維持也還是個問題。

  除了上述傳統服務業外,近年來興起了各種新的信息服務業,大體上可分為:

  內容服務——包括內容製作、錄入(數字化)、收集、分類、檢索、加工、再加工等等;

  接入服務——包括網絡接入、內容接入、導航等;

  應用服務——包括應用業務開發、應用平臺的建設等;

  諮詢集成服務——包括方案設計、設備選購,直到交鑰匙工程;

  託管服務——包括業務託管、設備託管、網絡系統託管等。

  這些新的服務業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開展,但總的來説還很不發達。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各政府機構、各企事業單位大而全、小而全的觀念根深蒂固,不願讓外人介入;另一方面是這些服務相當大程度上要依附於電信、廣電等網絡,構成他們的增值服務,但電信、廣電等長期以來壟斷觀念同樣根深蒂固,不願其他中小企業介入,即使在電信業中目前已有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運作,但距形成合理産業鏈還有很大距離,在利益分配上也缺乏規範依據。

  新興服務業事關信息應用能否蓬勃發展,同時在傳統服務業已呈現飽和趨向時構成了信息服務業的新增長點。因此,必須從法規、體制、觀念上下工夫,大力發展新興信息服務業。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