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報告

    生態省建設的實踐表明,這種“三贏”模式是像海南這樣欠發達地區發揮後發優勢,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海南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發展不夠快、開發程度不高,屬於欠發達地區,但由於生態省的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得比較好,成為當今發展的最大資本。工業發展滯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個沉重負擔,但絕大部分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近乎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特別是我省200萬km2海域中蘊藏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産資源,基本上尚未開發。在當前世界油價高,能源問題越來越緊迫的形勢下,這對海南乃至全中國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自明的。由於先前的欠發達,我省的生態環境整體上保持了全國最優的狀態,保存下來的良好生態是海南最寶貴的財富和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由於先前的欠發達,我們有可能在發達國家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情況下,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從而超越傳統工業化進程中的若干階段,快步走上新型工業化的道路;由於先前的欠發達,我省的人口負擔相對較輕,土地資源足以支撐我省的全面小康建設和現代化。總之,由於上述原因,海南生態省建設所採取的後髮型“三贏”模式是行得通的。

  當前海南進入了一個穩定、健康、較快的發展時期。黨中央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按此要求,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環境“共贏”的路子,避免走先發達地區的先污染環境後治理的老路,而生態省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生態省建設不是單純地謀求環境保護,而是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互促互動、共同繁榮。事實上,生態省概念的外延已經涵蓋了海南發展的全局,統領經濟、社會、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諸多領域、諸多部門和諸多方面。海南歷年來提出並行之有效的種種發展目標,如把海南建設成為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熱帶濱海旅遊勝地、新型工業省、海洋強省、信息智慧島、健康島、長壽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中國人民的度假村和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等,都自然而然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最近三年來,海南又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生態市縣、文明生態鄉鎮、文明生態農場、文明生態社區、文明生態村等活動,逐步完善著生態省機體中的各級組織、器官和細胞。生態省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全省工作的一個總的平臺和科學發展觀在海南的完整載體,有利於實現海南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統籌海南的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 重要機遇期內的發展藍圖

  目前,我省正在對1999年制定的《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行全面的修編。這次修編的著眼點,就是站在新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用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生態省建設五年的經驗教訓,充分吸取繼海南之後陸續開展生態省建設的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等省的新鮮經驗,進一步明確到2020年生態省建設的主要任務。在海南的生態省建設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扎紮實實地推進生態省建設,使之向著生産更加發展、生活更加富裕、生態更加良好的文明目標邁進,擬突出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針對薄弱環節,採取有力措施,促進生態省建設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優化的良性發展。在海南的生態省建設過程中,要盡一切努力將海南特有的資源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並以逐漸增長的經濟實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海南社會和文化事業的全面進步,形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生態優化之間的良性互動。五年實踐中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主要是有些領導幹部對於生態省建設的總體戰略地位認識不到位,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生態型産業和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生態省建設的制度、法規、政策、標準還不夠完善,以及對生態省建設的資金支持乏力,等等。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著生態省的未來發展。《綱要》的修編針對上述問題分別提出了應對措施,包括系統配套的生態建設、污染防治、環境保護措施,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人居環境建設措施,生態省的行政組織、經濟政策、法制建設等保障措施。

  (二)是根據海南省不同地區的生態特點,解決好統籌生態省産業的區域佈局問題。海南省是陸地小省和海洋大省。海南島中高周低,從外圍到中心分為三個生態圈(海洋生態圈、海岸生態圈、沿海臺地生態圈)和中部山地生態區。在這個包括四個生態亞區的複雜生態巨系統內,進行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環境的有效保護,實現“三贏”的發展目標,是一項極其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我省在五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四個生態亞區的不同特點,構建了包括五個方面的生態省可持續發展産業體系。即環境優勢型産業的升級換代(農業、旅遊業、房地産業);膠糖類傳統産業的生態轉型(蔗糖、橡膠種植及其加工業的鏈網重組);資源集約型産業的園區經營(天然氣與天然氣化工、石油加工與石油化工、清潔漿紙業、鈦鋯冶煉等);新興潛勢産業的研發孵化(汽車製造、海洋生物、醫藥、食品、能源等);生態服務型産業的培育催化(交通、能源、人流物流、生態環境修復等)。這是一種基於海南島生態系統特點的,對海南的諸種資源加以高效利用的産業佈局。

  (三)是實施科教興瓊戰略,增強我省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環境的優化必須依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靠教育。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曾根據1998年的統計數據,算出中國31個省級區域(不包括港、澳、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相對評估值,得出海南省的整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全國排序為第14位,屬中間略為偏上水平。評估顯示,海南的環境支持能力在全國排在第一位,但海南的社會支持能力排在第24位,智力支持能力排在第29位。其中萬人擁有大學教師數、中學以上學生佔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小學升學率,以及科學家、工程師佔科技人員總數的比例,均在全國排序第28位。為了儘快改變歷史形成的這種落後狀態,海南近年來加大了對科教事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對教育的投入有了較大的增長,但在全國各省級區域的排序還沒有明顯的變化。由此看來,海南今後的生態省建設除應繼續加強原有的優勢環節外,應大力加強社會管理和科技教育等薄弱環節,儘快消除全局發展中的社會“瓶頸”和智力“瓶頸”。尤其是要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和人才工作的力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提高海南整體教育水平和全民文化素質,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持續不斷地努力,為此,我們出臺了《關於優先發展教育的決定》和《海南省農村教育十年發展規劃》,力爭在2020年達到全國中等水平。

  (四)是要繼續打造一流的人居環境和建設一流的生活質量,讓海南人民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這是人民政府的根本的責任。在這方面海南有著特殊的優勢。人居環境包括外環境和內環境兩個方面,由於海南有著全國最潔凈的空氣和水質,以及醉人的風光和宜人的氣候,所以現在的外環境已經是全國最佳的;內環境主要取決於人均居住面積和住房的質價比,由於海南房地産業的超前發展,目前在海南可用中等的支出獲得上等的住房。文明生態村的建設更使農村的人居環境大為改觀,使許多城裏人大感意外和羨慕。目前海南人的生活質量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20世紀末海南經濟發展水平處於全國第14~15位的情況下,海南人的綜合生活質量排在全國第11~12位。五年的生態省建設使海南人的絕對生活質量和相對生活質量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海南完全有可能在2020年前後在綜合發展指標和實際生活質量上達到國內一流的水平,大體上與發達地區同時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到2020年生態省基本建成時,海南省人均生産總值將達到3萬元,是1988年5986元的五倍多,比發達地區還會有較大差距,但如果全面地進行評估,由於在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方面的絕對優勢,海南的綜合發展指數將不會低於16年後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

  目前,我省在修編生態省建設規劃時,又啟動了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進行總體規劃的工作。就是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將全島統一佈局為:以海口為中心的瓊北經濟圈,以三亞為中心的瓊南旅遊圈,東部旅遊産業帶和西部工業走廊。這個大城市建設規劃在全國屬首創,有利於生態省建設的整體協調和全省資源的合理利用,預示著海南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四、 科學技術在生態省建設中的第一推動作用

  生態省建設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是基礎、循環經濟與生態産業是核心、環保意識與生態文化是靈魂,而所有這一切建設的目的都是為了人,使人在同自然的和諧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全面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多方面提供保障,如行政組織保障、法律法規保障、經濟政策保障、科技與人才保障等。這裡我要借這次莊嚴的學術年會,著重談談科技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在生態省建設中應當是第一推動力。海南省原有的科技基礎薄弱,致使農産品加工嚴重滯後,旅遊業科技含量很低,單位生産總值的能耗、物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種狀況必須儘快改變。

  (一)是要充分發揮先進適用科技在保護資源和環境方面的主導作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需要建立由現代科技武裝的生態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需要解決消除化學污染和尋求生物治蟲技術等一系列科技問題;工業生産中有如何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解決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科技問題。特別是海南的重點生態産業基地,如位於儋州市的國家農業科技園、位於三亞市的農業科技城、位於海口市的生態藥谷、位於東方市的清潔天然氣化工基地、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漿紙一體化、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生産基地等,更必須依靠成套先進適用科技的開發與應用。

  (二)是要充分發揮先進適用科技在變資源環境優勢為經濟優勢中的核心作用。海南是生態強省,同時是經濟弱省,二者反差極為明顯,這是目前制約海南發展的突出矛盾,同時也蘊藏著極大的開發利用潛力。如海南的熱帶藥用動植物有1千余種,生物制藥剛剛開始就已形成年均增長30%以上的發展速度,應用先進生物科技進行深度開發的潛力巨大;海南優勢農産品的開發亦是如此。不久前,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國熱帶農業大學的科學家們培育出新的腰果品種,單産是原品種的10倍左右,目前已在小範圍推廣獲得成功。據有關農業經濟專家估算,如果其培育、生産、推廣、加工的相關科技問題都能配套地解決,海南在2010年即可形成綜合産值達數十億元的腰果産業。如何發揮科技的第一推動力作用,將各種資源、環境優勢有效地轉變為經濟優勢,始終是海南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

  (三)是要綜合利用各門科學技術研究海南整體生態系統的存在和演化規律,使我們在生態省建設中獲得更大的主動和自由。海南整體生態系統是個極為複雜的非平衡、非線性巨系統,是諸要素協同演化的自組織系統,它還包括各類經濟—社會—生態複合子系統,對於這樣複雜巨系統的狀態描述、演變規律、價值評估和檢測調控,以及相關的海南資源與生態價值評估、海南的綠色GDP體系研究等,都需要綜合運用各門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和哲學的知識與方法,才有可能逐步接近問題的解決。海南這方面的研究力量單薄,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國內外專家參與合作。2004年8月,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合作構築了中國綠色GDP的基本理論框架,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奠定了初步的基礎。海南省有條件率先進行這方面的試點,包括海南省綠色GDP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以及將綠色GDP納入幹部政績考核指標等。

  (四)是利用海南優越的生態環境、大特區的體制政策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環境,把海南打造成理想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海南歷史上曾經部分地發揮過重大科技成果孵化地的作用。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曾依託海南省三亞市的條件創造了驚人的奇跡,現在三亞已成為中國越來越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其實,海南有條件成為各種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式住宅對於科學家有極大的吸引力;海南的交通和電訊基礎設施完善,大特區正在探索增創新的體制優勢和政策優勢,為來海南從事長期或短期研究開發提供很好的工作條件;海南本土民風淳樸、熱情友善,加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帶來新的知識、資金和開拓精神,有助於團結合作,成就一番于國、於民、于己皆有利的事業。我們要為在海南工作的科技專家,特別是那些有傑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提供相對優惠的科研、工作和生活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為生態省建設和海南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實現他們個人最大的生命價值。

  各位領導、專家、女士們、先生們: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一切成功的實踐活動都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統一的過程。生態省建設這項偉大的系統工程,要想達到預定的目的,取得預期的成功,就必須依靠科學的力量發現和把握有關的客觀規律,從科學規律所展示的可能性空間中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合理的重構,恰當地確定我們的目標,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有效的技術措施,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地加以實現。如果對科學規律把握不準、所採取的技術措施失當、主體選擇或決策失誤,都可能使生態省建設受挫。我們清醒地看到,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危機正在步步逼近,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和文化衝突不斷加劇,可供人類選擇的空間和時間不多了。我們不能繼續走竭澤而漁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不能繼續走弱肉強食的惡性競爭道路,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省建設是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一種積極的嘗試,是海南人民堅定不移的選擇,我們希望在這條道路上開展廣泛的交流合作,共同努力,開創人類美好的未來!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