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春天的記憶 > 春天的記憶 > 正文

殷殷漢字情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0日 13:00

  如果將26年來的信息産業放在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的背景下來觀察的話,我們會欣喜地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這26年是信息成倍增長,通訊不斷加速的26年,也是計算機等相關産業空前繁榮的26年,計算機的進步和大量普及帶動社會結構發生了令人驚嘆的改變,但是又有誰還能記起70年代初,那讓中國人自豪的優美的漢字因為無法在26個字母的標準鍵盤上實現輸入而成為了信息時代文字輸入技術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多少人在這道難題面前殫精竭慮卻無功而返。一時間,“中國的漢字與電腦無緣”,“中國文字註定要走拉丁化”的輿論鋪天蓋地。

  26年過去了,今天,漢字文明的血脈長河,並沒有在我們這代人身上斷流!令全世界人欽佩的五筆字型輸入法的誕生使漢字的國際地位空前重大,在中國漢字文化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許人們並不知道,有一位人們熟悉的老人,在26年後的今天,仍然在為祖國的文字事業鞠躬盡瘁,這位老人就是五筆字型發明人,王碼集團董事長王永民。

  王永民1943年生於河南省南陽市一個農民家庭,196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係。中國科技大學一向被人們稱為中國科學家的搖籃,在科大,王永民幸運地得到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的親自教誨。1966年,當王永民即將大學畢業,準備報效國家時,形勢變了,全國開始“大串聯”,王永民的青春也蹉跎在了上山下鄉的歲月中。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技大會勝利召開,王永民激情澎湃。從知道大會召開到結束,半年以來,王永民一直在為大會工作。當時大會的準備是先從市裏開始,市裏的材料準備好了報到省裏,最後才到中央。王永民當時是南陽市科委的一個辦事員,一直在為大會準備材料,寫材料。談起對當時科技大會召開的感觸,王永民難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他説“科技大會的召開,讓科技人員感受到了科學的春天,有一種枯木逢春的感動,有了科技大會,我們就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能不激動嗎。”王永民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後來他自己為了紀念3月18日的科技大會,特寫詩抒情:“春雨春風搖翡翠,故鄉故事話崢嶸”他説我們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就像萬千枝條上的一個枝條,在科學的春天裏搖曳著。

  科技大會召開後,南陽地區科委承擔了省裏重點科研項目--漢字校對照排機的研製任務。此時,在科技大會的政策鼓舞下,王永民主動向領導提出了承擔這項高、精、尖的科研重任。一開始,他只是想找一種現成的漢字編碼方案,然後,設計出一種新型鍵盤來進行漢字校對工作。但是這個方案卻難以實行。漢字編碼方案的研究工作涉及語言文字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心理學、信息科學等多種學科,很少有人問津。為了找到一種好的輸入方案,他跑上海、蘇州、杭州,翻閱了國內外相關資料。在一次調研的途中,王永民還遇到了車禍,差點沒丟掉性命,但是一切並沒有阻止他的研究。

  1984年,中國的體育健兒肩負著祖國的重托,代表著民族的尊榮,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賽場上,頑強拼搏,頻傳捷報,曾使我中華振興的號角響徹全球。十億同胞,包括僑居海外的炎黃子孫,為之歡欣鼓舞,豪情激蕩,世界看到了東方巨龍騰飛的希望。然而,就在這時,《參考消息》上,卻出現了這樣一條報道:

  “法新社洛杉磯8月5日電 新華社派了22名記者,4名攝影記者和4名技術人員在奧運會採訪和工作。在全世界報道奧運會的7000名記者中,只有中國人用手寫他們的報道”……

  中國人,只有中國人,一手高擎著金牌,一手緊握著鋼筆,在採訪奧運會的7000名各國記者中,筆耕墨種,用手寫自己的報道。

  英雄的巨人,落後的工具,是多麼的不協調!

  1984年,剛剛研發出五筆字型軟體的王永民放棄了南陽科委的穩定工作,來到北京來推廣五筆字型。王永民來北京有兩個目的:第一,想知道這個技術投入使用後是什麼樣子。第二,別人説漢字在電腦時代不能使用了,他要看看漢字是不是真的走進死衚同了。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粗具規模,四通,京海,科海等公司挺立在中關村,而王永民的生活離這些很遠,那時他住在府佑街的地下室裏,每天白天去各大部委院校機關推廣五筆字型,晚上就在地下室裏編教材以及培訓材料,艱苦的環境沒有泯滅他對科學事業的追求,國家的科技政策給了他信心,領導的關心讓他更加努力,當時任河南省科委主任兼副省長的羅幹來到地下室看望他,嚴濟慈寫信鼓勵他。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美國第二大電腦公司DEC電腦公司以二十五萬美金買下了五筆字型的技術,王永民搬出了地下室進入中關村,1989年,王碼電腦公司成立。據1992年調查,當時有90%的人學習五筆字型,人們都認為只有會打五筆字型才是會計算機,五筆字型在社會上廣泛普及。當時學五筆字型盛況空前,各種學習班,培訓教材鋪天蓋地,我國首席經濟學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溫鐵軍就是當時第一批學習班中的一員。

  五筆字型雖然很熱,但他也有人們不滿意的方面。很多學五筆的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五筆字型有點難,拼音選字慢而煩”。隨著各種輸入法的出現,學習五筆字型有所降溫。正當我們這個民族痛切感到雙手操作26個字母鍵困難而無奈的時候,手機出現了。於是,能不能擺脫26個字母鍵?能不能僅僅用10個數字鍵就可以向電腦、向通訊設備輸入文字信息,特別是漢字呢?就成為我國網絡時代,數碼時代對漢字輸入技術提出的歷史性課題。將漢字編成數字代碼,用數字輸入的迫切要求,首先表現在通訊方面:在手機上書寫短信息。

  王永民研究“五筆數碼”這一課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2000年,五筆數碼研究成功,我們用10個數字鍵就可以輸入漢字,比我們大多數人目前使用26個鍵打字更快更簡單易學。王永民説,如果説把“五筆字型”比做飛機的話,只用數字鍵,單手打漢字的“王碼6鍵”輸入法,就相當於自行車,而“王碼9鍵”則相當於汽車。

  從科技大會召開到現在,26年過去了,王永民從最初發明的五筆字型到現在用於手機輸入漢字的五筆數碼,26年來,他一直沒有停止過鑽研探索的腳步,王永民説:“我的工作是不會停下來的,因為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