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春天的記憶 > 春天的記憶 > 正文

科學的春天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0日 11:22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文革後中國科學家迎來的第一個盛會,這次大會的召開不僅使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它也是中國開始進入新時期的歷史變革的標誌。本期作為開篇將以多個親歷者的視角再現這一事件的經過和在中國新時期歷史中的作用。

  故事一:1978年春,此時,“文革”動亂已結束1年多,中國面臨百廢待舉、百業待興的局面。科學教育文化領域是“文革”的重災區,恢復正常秩序、重新振興起來是當時迫切需要做的工作。鄧小平復出後主抓這一工作,胡耀邦、方毅等科學家陸續恢復工作。其實,從1977年七八月間中央就決定召開這次大會,其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本來,鄧小平同志只準備參加一天的會議,後來竟然連續參加了4天,可見黨中央對這次大會的重視程度。

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組自己的一部分”的著名論斷。

  故事二:起草《科學春天的故事》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進展得很順利,前景鼓舞人心。會議組織者在3月25日碰頭商議的時候,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大會閉幕式的構想,要請文件組為郭沫若院長起草一個講話稿,給大家再鼓鼓勁。

  距離會議閉幕的日子不足一週了。此時,郭沫若仍臥病在床。會議開幕式時,他是從醫院直接來到主席臺就座的,而且未能久坐。由他親筆寫講話稿已經不可能,那麼誰來代為起草呢?簡報組的胡平建議請徐遲來寫,説徐遲和郭沫若都是詩人,有相通之處。徐遲剛剛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發表了描寫數學家陳景潤的著名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一時間名滿天下。胡平説,徐遲對科學家比較熟悉,正好再接再厲,再完成一篇為科學開拓道路的好文章。大家一致同意請徐遲執筆。由於這個建議由胡平提出,所以領導就派他去請徐遲。胡平趕到友誼賓館,順利地找到了徐遲,説明來意後,徐遲欣然接受,而且答應當天晚上就動筆,讓胡平第二天下午來取稿子。第二天,胡平趕到友誼賓館時,徐遲果然已經完成了講話稿。3頁《人民文學》的稿紙基本寫滿,約720字,頗具詩人特色。

  文件組的同志看後,認為徐遲草擬的講話稿比較分散、浪漫,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沒有問題,但在大型莊重的會議上宣讀看來不太適宜。這怎麼辦呢?得另找新的起草人。童大林説,不能再找了,時間不等人,再找人這個事就泡湯了。就在我們內部找人寫吧!大家商議後,決定就請胡平來寫。胡平推脫不了只好答應下來。胡平趕到友誼賓館,把這一決定委婉告之徐遲後,便坐上公交汽車往家趕。他看到路邊的柳枝已經飽含綠色,吐出嫩葉,隨風飄來飄去。感慨地想到,前些天在賓館裏忙於會務,渾然不知春天已經到來,而且春分已過,又一個清明將要來臨。他突然産生了聯想:春天來了,這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春天!科學的春天已經來臨了,那就讓我們迎接科學的春天吧!他激動了,感覺到文章的題目已躍然紙上,這就是《科學的春天》。

  故事三:紀念郵票的故事

  紀念郵票J25和J25小全張就是為紀念這次全國科學大會而發行的。郵票和小全張均由郵票設計家許彥博設計。據許先生回憶,當時,他“以全部熱情進行創作設計”,其設計主導意識是“用解放了的藝術表現解放了的科學”。他很快設計出2枚郵票圖稿,其中1枚“科學的春天”寓意深刻。畫面是一個奔放的少女,在原子意象圖中憧憬廣闊無垠的宇宙,背景是建設四個現代化的中國大地(見附圖)。圖稿融進了郵票設計家清醒而深沉的藝術思考,表現了中國人民歷經漫長的文化禁錮之後,迎來“春天”的激情。

  郵票圖稿送審時,得到大會籌備處有關人員的讚許,後來卻被領導否定。原因是“表現科學不應畫少女,應畫老科學家”,還有“少女的裙子太短”云云。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既淺薄又迂腐,但在當時卻被看作“言之有理”,因為在漫長的極左思潮桎梏下形成的思想僵化,一時難以轉過彎兒來。這是1978年的現實,今天的歷史。

  許先生只得重新設計,他在構圖、色彩上摒棄“文革”郵票的設計套路,尋求新時期的表現手法,尤其在色彩上更有精彩之處。如第2枚郵票的彩旗、底色,清閒素凈,在新中國郵票中尚無前例。這個色彩,鋪陳出1978年的“早春”天氣和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到來前夕的時代氣氛。這次設計的3枚郵票圖稿均通過了審查,J25M上的3枚郵票即是。

  後來原來設計的少女“科學的春天”在光明日報發表,在全國引起轟動。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