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首次環球大洋科考凱旋 曾培炎致信祝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3:5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1月22日電(記者邱紅傑)22日上午10時,“大洋一號”科考船緩緩靠泊在青島團島碼頭。它經過近300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國首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各項任務,回到出發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致信祝賀,他希望廣大海洋工作者,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科學態度,進一步認識海底世界,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積極培養海洋人才,為推動我國海洋事業蓬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國家海洋局、中國大洋協會、科考隊員和船員親友在碼頭上舉行了熱烈歡迎儀式。“大洋一號”于2005年4月2日從青島出發,執行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啟程前,曾培炎作出批示,他指出,開展環球海洋科學考察,對提高海洋科研水平,掌握國際海底資源情況,增強國際海底事務中的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他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確保首次考察圓滿成功。

  據國家海洋局介紹,我國首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活動共歷時297天,行程43230海裏,先後有包括美國、德國一些海洋研究機構在內的國內外20多家研究單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了這次大洋考察活動。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説,環球考察的三個預定目標已達到並有所突破。一是實現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工作由單一的太平洋考察區域向三大洋的擴展,實現了由單一的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向多種資源綜合調查的轉變,拓展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中的活動空間;二是對西、中太平洋海山區的富鈷結殼、三大洋中脊上幾個關鍵熱液活動區的海底硫化物系統及其周邊極端生命現象的考察均有新的發現, 並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樣品;三是順利完成了對我國自主研製的深海裝備的現場試驗和驗收。

  據介紹,此次科考活動中使用的設備,很多為我國自主研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設備在實際運用中穩定可靠,效果良好,標誌著這些設備從科研成果走向了實用化階段。如我國自主研製的電視多管沉積物取樣器,在2005年6月17日進行的太平洋海域試驗中獲得成功,獲取了幾乎保持原狀的近5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樣品,對提高我國在海底水界面環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國內1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了考察工作,使我國的深海大洋人才隊伍得到了擴充和鍛鍊,積累了工作經驗。

  去年10月初,“大洋一號”在航渡期間停靠了國際海底管理局所在地牙買加首都金斯敦,並舉辦了“公眾開放日”活動,增強了我國在國際海底事務中的影響。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南丹率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處全體成員登船參觀,對中國政府在國際海底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高度讚揚。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王飛説,環球科考活動體現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活動中的國際地位。利用停靠外國港口的機會,“大洋一號”開展了多項活動,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政府在和平利用國際海底資源方面所作出的各種努力。(完)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相關鏈結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