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科技快訊 > 正文

我國科學家探明多發性硬化免疫治療機理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0日 11:11)

  新華社上海5月19日電(記者仇逸)我國科學家最近在多發性硬化的免疫病理機制和調節機理研究方面獲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探明了免疫調節劑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機理,明確了進一步尋找更優化藥物的方向。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多發性硬化是一種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大腦和脊髓炎症和神經脫髓鞘變化為特徵,好發于青壯年時期,發病高峰為22歲至26歲,患者中男女比例約為1:2。全球約有患者300多萬名,在我國青壯年人群中也越來越多見,病人最初的症狀為眼疾、手腳不靈便,逐漸癱瘓。

  多發性硬化的發生與免疫調節紊亂相關,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1995年,動物實驗偶然發現小分子多肽免疫調節劑可伯松對治療多發性硬化有效,但是原因不明,效果也不夠理想。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健康科學研究所臧敬五領銜的研究小組通過系統性的研究,發現可伯松可以激活T細胞的轉錄因子Foxp3,再通過干擾素介導,將自身反應T細胞轉化成免疫調節細胞,從而糾正免疫調節紊亂,達到治療的目的。

  臧敬五表示:免疫系統由自身反應T細胞和免疫調節細胞組成,正常的情況下兩大組成部分相對平衡,大多數的自身免疫病的發生,與自身反應T細胞上升主導有關,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通過多發性硬化免疫病理機制研究,有助於認識許多自身免疫病的機理。

  這一研究為闡明多發性硬化的免疫病理機制和進一步研究有效的小分子多肽免疫調節劑提供了關鍵的理論依據。研究人員已經與上海瑞金醫院合作,建立多發性硬化病研究中心,尋找新的多發性硬化的免疫治療方法。此外,還將進一步探索自身免疫類疾病的發病及治療機理。(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