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學對話

  科技傳播的特點及作用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科技傳播是科技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在不同個體間實現知識共享的過程,對科學技術研究、科學技術應用、社會文明進步具有多方面的基礎功能”。推動科技傳播的外在動力是什麼?科學普及與科技傳播的關係是什麼?

  【特邀嘉賓:翟傑全】這是我個人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科技傳播的基本功能就是促進科學技術知識的共享,有了這種共享,才會科技研究、應用和社會文明發展。有關的問題我在《讓科技跨越時空》一書做過一些討論。推動科技傳播發展的動力大約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説,內部的動力就是科學本身的需要,外部的動力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所能給予的條件。比如,從上個世紀中期之後,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最終推動社會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各個方面都對科技知識産生了需求,這就促進科技傳播成為一項全社會都必須加以重視的社會性事業,國家與政府也開始將科技傳播納入到宏觀管理的範疇。另一個促進科技傳播發展的社會動力就是新技術在傳播領域的應用。傳播領域也往往是新技術最先應用的社會領域之一。比如,互聯網技術最初源於一種軍事動機,但開發出來之後,很快連接了美國幾所重要的大學,為科研提供支持,承擔了重要的科技傳播的任務。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影響到科技傳播水平、質量、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科學普及與科技傳播的關係,目前可能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的學者提出一種觀點,大體是説“科學傳播是科學普及的第三個階段”。我個人一直堅持這樣一種觀點,科技傳播是一個較為廣義的概念,科技傳播可以區分為專業交流(專業傳播)、科技教育、科學普及、技術傳播(包括技術擴散、技術轉移等)。它們面向不同的社會群體,功能有別,傳播手段、通常使用的媒體也有所不同。而且這種區分對將來研究科技傳播的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都是有利的。以這樣的觀點,科普是科技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和類型,可以成為“科技公共傳播”。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科技傳播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和發展過程?翟老師是否能給我們的網友做一個簡單概述?

  【特邀嘉賓:翟傑全】對“科技傳播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和發展過程”這一問題,其實我研究的並不深入。在我的《讓科技跨越時空》中也有一章做了一些討論,但實事求是地講,對那裏講到的觀點,我並沒有足夠的自信,原因是使用的分析問題的框架是否有足夠的概括力,如果沒有足夠的概括力,説出來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可能就不具有太好的普遍性,對我們看待科技傳播的發展就可能意義不大。在那一章中,我主要還是從專業交流、科技教育、科普、技術傳播幾個方面做了一個概括,將科技傳播演進歷史劃分為前科技傳播、科技傳播的産生、近代和現代四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的科技傳播還基本上未實現專門化,科技知識傳播更多地附屬於其他傳播過程;近代隨著專業雜誌的出現,科技傳播實現了專門化;現代階段(從十九世紀開始),科技傳播開始了它的專業化發展,並且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標誌就是新的傳播手段和形式的出現,例如大量的專業雜誌和專業交流機構出現了,科技情報工作獨立了,科技教育成為教育的主體,科學普及和技術傳播也産生了。科技傳播實現了獨立發展和“全面開花”。

  我還可以提到另外兩個觀點,一是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的學者認為有三個階段:科學普及、公共理解科學、科學傳播。我個人對這一觀點還不大認同,原因是科學普及産生的歷史並不長,在古代、近代就沒有科技傳播了?而且支撐這一觀點的一些分析似乎還有些靠不住,如認為當代科學傳播強調科學家與公眾的雙向交流等。第二個是人民大學的林堅有一本書,《從書海到網路:科技傳播的演進》,應該説是專門討論科技傳播演進的,從書名可以看到他主要是從媒體、媒介的角度總結科技傳播演進歷程的。科技傳播演進歷程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關鍵是要找到研究這一問題的理論框架和科技傳播演化的“中心線索”。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當前新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傳播的意義是什麼?

  【特邀嘉賓:翟傑全】這一問題雖然顯得抽象,但問題本身很有意義。討論科技傳播的意義,不能抽象地去討論,一定要放到時代背景中,才能看清它的重要性,才能看出我們如何加強對它的建設。與科技傳播發展有關的這個時代背景,我覺得至少應該談到三點,一是科技本身的發展,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三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這三個方面當然是關係很密切。科技本身的發展,包括大科學模式、科技的廣泛應用等等,對科技傳播提出了更多要求,也為科技傳播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知識經濟的發展決定了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資源,也就決定了必須把科技傳播放到一個利用這種戰略資源的手段的高度來看,社會必須將科技傳播作為一項社會事業來建設,而不是寄希望於科學家多寫一些科普文章、多參與一些科普活動等等;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則要求配套建設一個國家科技傳播體系,發展科技傳播産業體系,制度相關的科技傳播政策,提高國家科技傳播能力,否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就難以有好的運行效果,甚至無法建立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識到,科技傳播與科學知識的生産、應用並列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三大基礎。對共享科技知識、促進科技發展與應用、提高社會的整體科學能力、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示範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念、建立科技界與工業界的互動機制等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過去我們強調科學研究、強調科技應用,也強調科技人才培養,但似乎對科技傳播並不看重。現在我們應該將專業交流、科技教育、科學普及、技術傳播看做一個統一的事業來加強建設。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科技傳播是一個相當綜合的研究對象,涉及諸如傳播技術、傳播技巧、傳播方法、傳播媒體、傳播政策、傳播産業、傳播體制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問題”,請問,翟老師,傳媒在科技傳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特邀嘉賓:翟傑全】説到傳媒扮演的角色,我想首先要區分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專業媒體主要在科學界産生作用,是科學家相互交流科技新知識的仲介和平臺。而大眾媒體則面向社會公眾,起作用的範圍是整個社會,作用的對象社會公眾。兩種媒體在作用方面有共性的地方,它們都首先是知識傳播的載體和仲介,其次也是科技傳播的中心,傳播雙方繞它而建立傳播關係,由它而發生傳播活動。但兩種媒體也有巨大的差異。大眾媒體傳播知識,這是它要扮演的基礎角色。但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大眾媒體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要複雜的多。大眾媒體除去傳播知識之外,還是科技方面的一個互動仲介和平臺,在知識得以廣泛傳播和共享的基礎上,由它完成一種整合,實現政府、科學家、公眾就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問題展開討論。大眾媒體具有議題設置的功能,能引導社會關注某些特定的科技發展問題,或就某些科技發展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影響到有關科技發展的決策。這樣,科學才不再僅僅是科學家的科學或政府的科學,而成為整個社會的科學。這是在當代我們看待媒體角色的一個重要基點。因此從某種意義看,媒體應該處於科技公共傳播的中心位置。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科技傳播研究在國際上興起的時間不長,國內開展這方面研究的歷史更短。翟老師,您對此進行研究的初衷是什麼?

  【特邀嘉賓:翟傑全】 科技傳播研究在國際上的確興起的時間不長,儘管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就研究過農業技術傳播的問題,但科技傳播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應該説在80年代前後,而且至今似乎整合的還不是很好。我個人在85年開始發表這方面的文章,當時在《科學管理研究》85年的第三期以筆名發表了“科學傳播學淺談”一篇小文章,提出了“科學傳播學”這個名稱。我最初研究科技傳播是出於對科學學的興趣。當時還是北大的研究生,興趣廣泛,看了當時傳入國內的傳播學的一些譯介性文章,自己又對科學學研究有一定了解,覺得科技活動中也有傳播的問題,就想“研究”一下傳播過程在科技活動中起什麼作用,而且當時似乎還沒有人做過這個題目,沒有這樣的學科,於是就開始試著寫這方面的文章。事情就這麼簡單。到90年,自己寫過幾篇文章,但感覺國內好像沒什麼人研究這方面的問題,自己也開始懷疑這一學科能否成立,當然當時也不知道國外的情況,所以後來興趣就轉向其他問題。直到95年國內召開首屆科技傳播研討會,才知道國內的一些情況,之後等於説又回到這一領域,對科技傳播的一些基礎問題做了一些討論。就我個人當時的情況看,科技傳播研究是學科交叉的一個結果。

<<上一頁下一頁>>
第5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