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戰場上的生存 > 正文

《軍服的故事》編導手記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16)

  自打策劃和拍攝完六集系列片《感受老槍》後,就下決心不再碰軍事題材的片子。因為軍事題材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不説那繁瑣的報批手續和接下來等待批准的漫長時間,就是同意拍攝後的各種限制也會經常打斷你的思路。

  但是,有一天,同事于雲波的一個信息,讓我的心又一次的動了起來。

  事情的起因是:9月下旬的某一天,欄目主編、人稱老帥哥的柯師傅告訴我,編導于雲波在拍攝《防彈衣》的時候,去部隊某研究所採訪,對方透露出想跟《走近科學》欄目合作做一套有關後勤片子的念頭,柯師傅的話讓我心裏頭頓時感到癢癢的,馬上打起了小九九。

  當初策劃《感受老槍》,雖然費盡心機,讓同志們吃了不少的苦頭,但是節目播出後的反響還是不錯的,看來觀眾對軍事題材的片子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既然有市場,而現在又有部隊研究所做合作單位,那拍攝和採訪時,就會省時、省力了許多,有這等美事,何樂而不為呢?哈、哈、哈!


  在柯師傅的鼓動下,第二天,我去了部隊的研究所,與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回家後,根據交流的意向和本人時間不長的部隊生活,寫了一篇在我看來有點大氣磅薄的策劃書。

  策劃書的開頭借用了《孫子兵法》中最警醒的語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接下來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古訓,一直是人們對軍事後勤最淺顯而又最直接的認識。經歷了無數戰爭洗禮的軍事後勤,伴隨著戰爭形態的巨變,也由最初的“糧草” 階段,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讓人眼花繚亂的現代化階段,這其中的發展和變化,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和認識到呢?最後,這套系列選題的訴求點定位為:講述後勤的歷史,了解後勤的科學,展示中國後勤的風采。

  系列節目本來策劃了七集:軍服、防彈衣、頭盔、單兵攜行具、單兵野戰口糧和飲食裝備、野戰營房和帳篷、後勤的後面。

  然而,好事多磨,當同志們忙活了一段時間,拍攝進度剛剛過了三分之一時,部隊研究所突然來電話説,不再進行合作,同時也不提供專家。這下讓同志們都傻了眼。研究所的專家,進度快的同志們採訪了一部分,進度慢的牙根就還來得及,怎麼辦?節目還能不能做下去呢?

  緊急會議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召開,經過一番論證之後,柯師傅最後的決定是節目繼續做,只是取消45分鐘的人物篇《後勤的後面》,同時大家調整思路,另起爐灶。會議完後,同志們各自行動。


攝像張學國照片

  我被安排做軍服。本來節目的主題是圍繞今年12月,全軍士兵要換上的新冬裝來開展,這是與我們合作的研究所研製的。但是,現在要改變思路,從何下手呢?沒轍,只有從歷史説起,好在軍服有漫長的歷史,但是這樣就必須找一個承載這段歷史的人。

  接下來的時間,我不斷的出入在北京的幹休所,採訪了十多位老革命,想從中找一個有軍服故事的老軍人。反復的尋找中,我終於遇見了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員劉岩少將,如果您想知道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那就請您抽空看一看我做的《軍服的故事》。

  這套系列下來,我又在想,今後還做不做部隊的片子呢?現在肯定是不想。但是,我揮之不去的部隊情節,過段時間會不會又讓我衝動呢?我把想法告訴了柯師傅,他厲聲地對我説了兩個字:打住!(編導:劉未)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