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戰場上的生存 > 正文

《戰地廚房》編導手記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12)


編導:任超

  本人生性慵懶,尤以賴床為能事。閒暇之時,經常有一覺睡到中午的幸福際遇,雖然日上已不止三桿,仍不忍心離床。但次次總是耐不住腹中饑餓,只得“忍痛”起床覓食。每每此時,必能重重的憶起食物的好處,想到還有比睡覺更重要的事情,所謂“民以食為天”。

  機緣巧合的是,碰上了一期“吃”的節目,雖然是説軍隊的飲食問題,也勉強算是“術業有專攻”。想象起來,部隊的戰士吹號起床,熄燈睡覺,日裏學習操練,在如今和平年代,想必生活極其規律。吃飯自然也是定時定點。不過在和專家細談之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吃”裏還另有乾坤。


主食加工車

  對於軍隊來説,在和平年代,吃飽吃好自然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是在戰爭年代,槍林彈雨之中,戰士如何吃飯?吃什麼?就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人是鐵,飯是鋼”,可能再沒有比吃飯更重要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剛聽到這個話題時一定是滿腦子的“埋鍋造飯”,這也難怪,“埋鍋造飯”的故事不僅常見於書中,而且還在各種電視劇中輪番上演。如此一來自然是婦孺皆知。殊不知,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埋鍋造飯”早已成為歷史。

  在節目拍攝之初,我就覺得如果能把現在我軍的戰場飲食保障手段全面的展現在觀眾,肯定是一場不錯的“視覺秀”。但是,由於涉及到保密問題,未能完全如願,最終只能從古今戰場飲食保障的發展上形成一條節目脈絡,留下了些許遺憾。不過,拍到的東西也已經足夠讓觀眾對我軍目前飲食保障手段的先進程度達到一定了解。


炊事挂車

  在節目製作過程中,我們不僅感動於科技的力量,也感動於人的精神。我在幹休所裏採訪了一位革命前輩,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並多次立功受獎。老人很熱情也很健談,採訪順利的完成了。在幾天以後,我意外的接到了老人的電話,急匆匆的問我節目做完沒有,説他這幾天一直在回憶當年的事情,想起了一些事情要補充一下,之後他説我記,為這期節目提供了不少的珍貴資料,老前輩的這種精神讓我很受感動。

  最終節目順利完成了,不過拍攝時由於時間緊迫,竟然連我軍的自加熱食品也沒能嘗上一嘗,確實有點遺憾,不過,畢竟把一道不錯的菜肴擺在了觀眾的面前。(編導:任超)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