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戰場上的生存 > 正文

《戰地廚房》簡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3:30)


  “埋鍋造飯”是軍隊裏沿用了數千年的後勤保障的方法之一。無論中外軍隊還是古今戰爭,長期以來,軍隊的飲食保障主要靠埋鍋造飯、炊事拖車、部隊送飯等形式組織實施。這種情況在國外一直延續到二戰以後。

  十九世紀末,拿破侖率領軍隊在歐洲各地作戰時曾説過:士氣來自士兵的伙食。所以他要求法國政府運送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給他的士兵。在經過了15年的實驗之後,巴黎人尼古拉斯阿珀特發現了一種保存無菌儀器的方法,為此法國國王親自授予他“罐頭之父”的稱號,這也許是最早的單兵野戰口糧。

  雖説現代戰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人們仍然離不開糧秣,只是其含義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目前,美軍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部隊,在戰場上普遍裝備了“即食食品”——熱食化的“單兵野戰口糧”。所謂即食食品,就是隨身攜帶不用複雜加工,可以即時食用的方便食品。熱食化則指對“單兵野戰口糧”進行方便的加熱處理。

  資料顯示,1976年以前,解放軍還沒有專的軍用食品,一九七六年總後勤部開始發展專用軍用食品,主要是壓縮餅乾、脫水米飯、脫水麵條三種主食及多種副食罐頭。品種單一而且沒有營養,不適合現代戰爭所需的食品。

  1983-1986年,我軍開始根據戰場飲食保障的需要,研製第二代野戰食品。

  1995我軍開展了高能野戰口糧和以主食、副食、湯飲料以及自加熱器四大系列為基礎的新一代野戰食品的研究。在相應技術領域,都獲得了較大的突破,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我軍的自加熱器研製也獲得了較大的突破,發熱效率達到美軍90年代的技術水平。

  飲食裝備是部隊在平時訓練、演習和戰時進行飲食保障任務的重要保障手段。進入90年代以後,我軍飲食裝備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基本形成了以炊事車為主體較完整的野戰飲食裝備體系,且已在一些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提高我軍戰場飲食保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3月23日20:30播出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