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戰場上的生存 | 節目簡介 | 節目內容 | 編導手記 | 走近科學 | 科技頻道  
戰場上的生存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古訓,一直是人們對軍事後勤最淺顯而又最直接的認識。經歷了無數戰爭洗禮的軍事後勤,伴隨著戰爭形態的巨變,也由最初的“糧草” 階段,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讓人眼花繚亂的現代化階段,這其中的發展和變化,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和認識到呢?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這句《孫子兵法》中最警醒的語句,給了我們節目策劃一個最直接的理念。軍事後勤在發展和變化中所包含的科學和故事,也給了我們這套系列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節目源泉。因此,這套系列選題的訴求點是:講述後勤的歷史,了解後勤的科學,展示中國後勤的風采。
    2005年3月21日至26日《走近科學》每晚20:30播出
節目簡介
《説盔》簡介
《流動的營盤》簡介
《戰地廚房》簡介
《軍服的故事》簡介
《非常載荷》簡介
《死亡三厘米》簡介
節目內容
死亡三厘米(03月26日 20:30)

    二零零四年三月,解放軍某部戰士正在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戰士盧剛是個剛剛入伍四個月的新兵,在這之前,模擬投擲訓練他已經參加過好幾次了。
    可是今天一枚沉甸甸的真手榴彈拿在手裏的時候,他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盧剛按照教官武軍的指導,把手榴彈拉環套在右手小指上,拉開導火索,用力把手榴彈扔出去的一瞬間,意外發生了!突然襲來的死亡離他還不到3厘米。炮彈、手榴彈的破片形狀不規則,邊緣非常鋒利,對於士兵的傷害最大!
非常載荷(03月25日 20:30)

    我們今天的節目要講的是在戰場上,戰士們是如何攜帶他們的裝備的,大家可以看看這幅圖,這是我們中國士兵身上攜帶的裝備,大家可以看一下,他們身上挂的東西,比如説武器,彈藥,生活物資,絕對要比我們外出旅行的時候帶得多。而且對於戰士來説,背著這些東西並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去作戰,那麼,怎樣攜帶這些東西就是一個很值得去考慮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這些士兵在帶了這些東西之後,還有沒有足夠的體力能夠投入到戰鬥當中。
軍服的故事(03月24日 20:30)

    假如説有兩支不同國家的軍隊集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怎樣來區分他們呢?相信觀眾朋友們肯定會説,看他們的軍服。沒錯!軍服是軍人穿著的制式服裝,它有統一規定的樣式、顏色、用料、服飾以及穿著方式。通過軍服,我們可以區別敵軍和友軍、軍隊和地方;通過軍服,我們還可以看出,誰是空軍,誰是陸軍,誰是海軍以及他們的職務等級。這就是軍服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識別。除此之外,軍服還有什麼其他的功能呢?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軍服的故事。
戰地廚房(03月23日 20:30)

    説到軍隊的飲食保障,大家馬上就能想到古代的埋鍋造飯,也就是在地上挖個灶,把鍋架在上面做飯。所以軍隊駐紮過的地方灶的多少能夠客觀的反映出軍隊的數量和規模,因此古代戰爭史上也就留下了很多“減灶以示弱,加灶以示強”的故事。不過現在軍隊吃飯的方式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形式也日新月異。“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已經成為我軍新時期的作戰思想。但是任何戰爭都離不開人,而人必須依靠一日三餐來補充能量。
流動的營盤(03月22日 20:30)

    有句話説得好叫做“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對於今天的部隊來説,營盤已經不再是鐵打的了。要保證部隊完成好各種軍事任務,還必須要鑄造好流動的營盤。而在流動營盤當中充當著主要角色的野戰帳篷,也由原來的遮風避雨的生活性能向偽裝、防輻射等生存性能轉變。帳篷不是戰鬥力,卻影響著戰鬥力的發揮。那麼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將向您講述野戰帳篷和生存的故事。
説盔(03月21日 20:30)

    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爆發。像往常一樣,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精確的空中打擊之後,美英聯合部隊開始了這次戰爭的首次地面行動,目標是伊拉克南部重鎮烏姆蓋斯爾。就是在這次戰役中,25歲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埃裏克成為“戰場上最幸運的人”,在與當地武裝發生激烈的交火時,埃裏克頭部的位置竟被四發子彈相繼擊中,而因為有頭盔的保護,埃裏克居然不可思議的倖存了下來。
編導手記

 
《死亡三厘米》拍攝隨筆

 
《非常載荷》編導手記

 
《軍服的故事》編導手記

 
《戰地廚房》編導手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