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慧眼識寶 > 編導手記 > 正文

傢具和家的遐想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31日 10:11

  


編導:王穆丹

  老實説,本來我對中式的傢具並沒有太多的好感。雖然並沒有自己的家,可是在我的想象裏,理想的家,應該是鋪著厚厚的地毯,大大的柔軟的沙發,到處都扔著靠墊,可以光著腳走來走去,無論哪都可以隨便的靠靠躺躺。

  當我描述我的想法時,多次被斥為是懶人的追求。不過還是覺得中式的硬木傢具很沉很硬,磕一下疼半天,樣式古板,顏色又都太重,不在我的理想家居之內。所以剛拿到這個老傢具的選題,頗為頭疼。

  不過,在工作裏每次都遇到不同的題目,也經常是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拍攝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最短的時間一步步學習,用自己的理解去總結,又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種理解表述出來,帶來小小的成就感。

  於是先通過一些關係,尋找專家。找到了一位古傢具的收藏家,張德祥。在他家裏,我第一次見識到了古傢具的魅力。

  那天是個炎熱的午後。張先生的家很遠,機場方向,過了大山子,一個農村的小院裏。院子裏種著菜,還有一片薄荷,養了幾隻鴨子。幾間屋子裏滿滿摞的都是老傢具。張家兩口子都極為謙和親切,那天下午過得十分愉快。

  説起老傢具,張先生滔滔不絕,眼裏放光,能感覺出來他是真愛。這時我才發覺我的淺陋,我的印象裏中式傢具只是一些笨重的大櫃子,八仙桌之類。可張先生家裏的那些傢具真是漂亮,顏色、樣式都是我從來沒見過的。不過最後因為太忙,遺憾他沒能參與拍攝。

  後來我發現,所有的傢具收藏者,幾乎都在郊區有自己的倉庫,沒辦法,傢具這東西太大,太佔地方。要是想收藏傢具,家先得足夠大。

  這次拍攝可能是我做過的所有節目裏跑得最多最零散的一次了,前期採訪去過七個地方,拍攝則是去了八個地點,光是傢具市場就去了四個。專家也是前後找了好幾位,有一位是遇到了颱風過不來北京,最後確定為節目裏的兩位。不過總的説來這次拍攝算十分順利了,像龍順成傢具廠,興隆傢具廠等都很支持。

  傢具這期節目,帶著一股文化味道,做起來感覺比較放鬆。反正自己是從零開始,位置擺得很低,倒是常常有些驚喜,尤其是在整個過程裏保持一種連玩帶學的心態,隨時做好碰壁的準備。

  在傢具市場裏轉悠的時候,我發現了幾種非常好看的老傢具,一個是條案。這是過去用來放擺設的,樣式很簡單,但是線條非常優美流暢。其實這條案本來是攝像趙發仲喜歡的,老念叨著。我隨著看了幾件之後也惦記上了。他拍錢幣那一集時就從西安帶了不少錢幣回來。我們還開玩笑説,這節目不能再拍了,老是有購物慾望,這麼下去要傾家蕩産了。不過原本窮人們也沒有家産可蕩。

  本來不是很注意別人家裏的傢具。但是這段時間無論去誰家都要瞄兩眼傢具。有一天去朋友家玩,她的客廳很大,角落裏擺了一把椅子,看上去破破舊舊的。一眼就喜歡上了。朋友説那是擺設,從沒人坐過,我當時就坐上去,和一隻漂亮的小狗合了影。腦子裏浮想:傍晚時分,天色有點昏暗,對著大落地窗,外面是燈紅酒綠的街道,一把老椅子,坐上去吱呀作響,旁邊一壺悠悠冒氣的香茶。正在遐想的功夫,領導電話猶如當頭棒喝,審片日期將至,這才回過神來。

  編完了片子再看總是很多遺憾,最遺憾的是,還是沒有把我理想中的,那种老傢具的美很好的表現出來。不過,就像龍順成傢具廠的一位木工師傅和我説的,木頭是有靈性的。傢具的美要人在使用中慢慢的感受,木頭那種手感,那種紋路的細微差別真是很難傳達的。“紫檀的沉穆、黃花梨的明麗、雞翅木的紛華、烏木的細膩,紅木的富貴、楠木的文靜、櫸木的文雅、柏木的溫潤、樟木的斑斕、核桃木的細緻”……一切要自己去體味。

  就我見到的傢具裏,吸引我的並不是紫檀和黃花梨的,那些傢具精美是真的精美,但是價格根本不是平常百姓能問津的。我倒是喜歡那些樸實自然,帶著平民氣的柴木傢具,很多都非常有味道,無論造型還是紋路還是裝飾,是隨心所欲的創造。真想在家裏擺上兩件,心裏盤算著,條案可以放筆記本電腦啊,有很多格子的櫃子可以用來放DVD,當然還有我喜歡的帶小抽屜的梳妝檯,可以把我的化粧品都藏進去…..

  看到一段話十分喜歡,作為本文的結尾。

  “和每件老傢具相處,都像談一場戀愛。有些開始的時候難分難捨,恨不能天天守在一塊,時間一久就慢慢歸於平淡;有些從一開始就知道看錯,從此或擱置或轉讓,不再用心;只有極少的幾件,卻是可以鍾愛一生,哪怕是傾家蕩産都不離不棄。”

  <編導:王穆丹>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