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加拿大

加拿大中醫藥現狀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5:57

  加拿大中醫針灸醫療,主要是以私人診所形式開展的,近年來發展較快。目前全加拿大約有中醫針灸從業者2000余名,中醫針灸診所遍及全國各省。這些診所大多為華僑開辦的,旦都附設藥店。每個診所一般有五六位醫護及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數職,即當大夫又能抓藥,又會製劑。診所主人不僅會看病,而且又會經營採購,銷售中藥,服務熱情週到,看病療效好,深受患者的歡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醫針灸開業者,經濟情況都很好,即使受診所聘用的中醫師,按每個病例取酬,每天可診20余人,收入也不菲。僅從他們的住房以及乘車的擋次就足以説明其生活是優裕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奚永江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陶志達教授為個中之尤。這也可從另一個方面説明中醫針灸醫療在加拿大是深受歡迎的。

  加拿大頭頸部癌症患者中有近1/4的人曾經試圖用非西醫療法治病。特魯多醫院的研究人員對在特魯多醫院治療過頭頸部癌瘤的200名病人進行了調查。這200人中有77名病人(38.5%)出於某種目的採用過非西醫替代療法,45名病人(22.5%)用非西醫替代療法治療過頭頸部癌。較為年輕、受過大學教育和較為富裕的病人(收入在4萬美元以上者)比其他病人更傾向於採用非西醫療法。這些病人採用的非西歐療法中有半數係採用草藥治療。這些病人大量採用非西醫療法反映草藥、針灸等替代療法在過去10年間日益為公眾所接受。

  近年來在加拿大中醫針灸療法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偏頭痛、頭痛、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三叉神經痛、面癱、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高血壓病、中風後遺症、小兒中耳炎、多發性硬化症、哮喘、失眠、各種過敏症、肩凝症、膽石症、慢性鼻炎、鼻衄、落枕、糖尿病、足跟痛等。此外,還試用針灸戒煙、針灸減肥、針灸治療某些免疫缺陷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療效。因此,目前在加拿大不論華僑還是純歐美人,認為中醫針灸療法能治病,從而信服中醫針灸療法的越來越多。

  目前,中醫藥療法、針灸療法在加拿大還不能享受醫療保險,病人需要自付醫療費用。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醫那裏自費看病。在大多數針灸門診上,最常見的疾病是肌肉骨骼疾病,而且大多是經過西醫多方治療而無效的病人,約有9O%以上病人都是慢性病、罕見病、頑固棘手的難症雜症一空中藥及針灸治療,有不少病人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有些病人完全康復。因此,目前加拿大不少的西醫,也主動地學習針灸和中草藥的使用方法。許多醫生認為他們必須學習一些針刺療法技術,以便在醫療競爭中取勝。因為在西歐一些國家如法國,針刺療法己是醫療競爭中所必須擁有的技術了。

  加拿大中醫針灸界多年來在普及中醫針灸療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對中醫藥探討研究方面幾乎沒有開展。僅有個別學者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如:用拇指內收肌功能測定來探討脾主肌肉、脾與肺之間的關係,以及證明補中益氣湯對氣虛者的新陳代謝有明顯促進作用等。此外,在1996年1月加拿大政府宣佈;國家將拿出部分科研資金,用三年時間來了解有哪些中藥種類及其用途,借此幫助制定使用中醫中藥的有關規定。這個項目的負責人説:"中西藥治療的區別在於,西醫只處理病症,而中醫研究病源系統,旨在調整整個身體系統。雖然中藥治療時間較長,但往往很有效。現在西方人也開始選用中藥,尤其是治療慢性病,如減少疼痛等,正因為如此,我們出鉅資研究中醫中藥,希望建立一些標準。"

  加拿大聯邦政府衛生部計劃以正在實施的優質生産管理(GMP)規定來管制中成藥,使在加出售的中成藥更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加衛生部計劃將中成藥納入優質生産管理範圍,主要是對中國大陸一些生産成藥的機器設備及衛生不滿意。例如,加衛生部過去在檢驗進口的中成藥中,發現不少含有鐵金屬成份,這可能與使用鐵金屬工具有關。一般現代制藥廠處理藥物的器皿,都已改用更為安全的鋁製品。此外制藥廠的環境衛生條件,以及工作人員是否穿戴符合國際優質生産管理標準規定的工作服、手套、鞋、帽等,都在考慮之列。一旦實施優質生産管理,加批發商在進口中成藥時,必須要制藥廠提供有效證明其産品符合標準,才能批發銷售。優質生産管理規定除要求制藥廠符合安全衛生外還要詳細列明藥物的成份,此外它對進口批發商儲存藥物的場所,同樣有嚴格的規定。 加拿大卑詩省已經成立了中醫針灸管理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簡稱卑詩)省原則批准中醫全面合法化,決定成立"卑詩省中醫針灸管理局",任命省原針灸局主席樂美森御用大律師為主席,統一管理中醫師、針灸師和醫療業務等。上述決定使卑詩省成為加拿大第一個對中醫針灸等醫療方法予以全面合法化的地位。目前,針灸療法已在魁北克省和亞伯達省立法管理。卑詩省省長克拉克強調指出,對中醫立法,政府三年前就開始了審議。省衛生廳長表示,中醫這個行業早就應該得到承認,政府決定設中醫針灸管理局,即承認傳統中醫是一個具有一系列診治手段的防病健身體系,如針灸、草藥、推拿、氣功療法和太極拳等等。 按照卑詩省有關法規,上述立法決定公佈後,需用3個月徵求公眾意見,然後提交省議會通過,所以上述決定目前稱為"原則批准"。

  加拿大西部省份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總理克拉克也在一次省府會議表示,應該把中醫納入該省的健康計劃。雖然該省政府尚未將這一問題列入議事日程,但公眾會最終支持把中醫納入健康計劃,因為傳統中醫與西醫配合運用有助於戰勝嚴重疾病。哥倫比亞省衛生部長普裏迪支持將中醫納入省健康計劃。

  加拿大的中醫藥方面的出版物主要有:《骨科》,由David Legge 編著,1990年悉尼學院出版社出版。243頁,軟皮。《骨科》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市新南鯨中醫學院整骨師和針灸師David Legge所提供的一系列講座該書編排全面、插圖精緻、並有索引部分,是臨床實用的參考書;該書的15種劃分便於查找局部病變,其版式允許將其打開平放于桌上。該書分為3部分,第1部分綜述中醫學概論,重點論述肌肉骨骼系統,包括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病理和病因,治療重點及中醫治療的適用範圍(包括穴位選擇)等;第2部分綜述肌肉、韌帶和關節組織及其特殊疾病與治療;第3部分為該書的主要部分,用精緻的插圖標出所有關節區域的局部解剖,並用西醫和中醫觀點進行注解,講座所有的有關穴位,詳細描述局部區域的檢查方法,出現的疾病及治療。作者注意到,儘管許多中國醫生在治療肌肉骨骼疾病方面具有高超的技術,但他們經驗(用於啟蒙)似乎並未通過其著作在西方傳播開來。大量的中國經典和現代著作在描述治療人多數肌肉骨骼疾病的合理依據方面是不充分的。在中國文獻中,過分想念使用局部壓痛點和遠端經驗穴,反映了缺乏更為特殊的治療的資料。因此,作者認為應有一本手冊既闡明用中醫治療肌肉骨骼疾病的方法,同時也包含有用的西醫觀點的資料。作者具有東、西方醫學的知識和經驗,一方面闡明了西醫學的肌肉、韌帶、軟骨、骨等,指出西醫強調的是結構,併合理的力學方法描述了各部分組織之間的關係及協同作用,各部分均有圖譜;另一方面闡明中醫學的經絡、臟腑、氣血等,指出中醫強調的是功能,各部組織的活動及相互關係。這並不意味著西醫學忽略功能或中醫忽略解剖,而僅僅強調的是兩個系統之間的差別。兩種傾向各有優缺點。西醫使用的治療模式強調糾正和抵抗,如抗炎藥、鎮痛劑、組織切除或修復等,很少使用真正的正常功能支持療法。事實上,經常出現反作用。許多治療,可能在緩解症狀的同時,也消耗或破壞健康功能,如藥物或手術的副作用等,中醫學方法更為廣泛,也更為綜合,它是整體系統,在動態的、活的機體範圍內觀察症狀,這使我們能夠確定全身因素,而這可能是很重要的。中醫調節身體各部分之間的各種關係,包括內臟間的關係,以及機械的和解剖學的關係。中醫學認為這仍然是功能變化,而並非出現結構改變,並按此治療。同時使用兩种醫學的治療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他們各自的局限性。這有助於我們根據中醫理論用針刺、艾灸、鍛鍊、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同時在結構和機械方面更詳細地了解疾病的性質。這使我們能夠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這還使我們認識到在西方進行醫療的現實,如果要使中醫中藥理論和方法在澳大利亞治療肌肉骨骼疾病中發揮更大的使用,中醫師就必須使用科學的語言同時忽略使用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工具它們可能不符合中醫理論,但卻是有效的)也是不聰明的。中西醫兩個系統有著極大的差別,但這種差別有利於他們相互補充,同時並用中西醫可以增強我們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我們的治療技術。推薦使用對象:所有針灸師及在醫療中使用針灸的其他醫師。

  加拿大各省都有中醫針灸學術組織,長期以來,這些組織在維護行業利益、推動加拿大中醫針灸事業發展方面,起到了組織與領導作用。其中較著名的有以下幾個:

  ①魁北克針灸協會(AAQ):成立於1972年,是加拿大最早的中醫針灸學術組織。該協會的創始人Oscar Wexu醫生曾是法國國際針灸學會的副會長,在他的領導下,魁北克針灸協會為加拿大中醫和針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②國際中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ATCM):成立於1980年,會址設在蒙特利爾,主要負責人為加拿大維克芳(Oscar Wexu)該會主要從事中醫、針灸的學術研究和經驗交流工作,並出版《中醫與針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雜誌。

  ③氣功靜坐強身社:成立於1981年,社長林則信,社址在加拿大多倫多。該社為加拿大政府批准的不牟利的社團,設有日班、夜班、中英文班等,學習內容包括靜坐法、八段錦、導引術和吐納術。該社還出版了中英文氣功書籍多種。還曾多次應邀在電視臺向觀眾示範表演靜坐功法,通過儀器向觀眾顯示發功前後的生理變化以及練功後患者入靜的程度。北美觀眾反響極為熱烈。

  ④加拿大中醫與針灸協會(CMAAC),成立於1983年,是加拿大全國性中醫針灸學術組織。該會創始人Cedric K.T. Cheung現為世界針聯副主席,在他的領導下,現該會已擁有600余名會員,有健全的組織,在全聯邦10個省中,有8個省己有分會。

  ⑤安大略職業針灸師協會(PAAO)成立於1987年12月,該協會為加拿大中醫與針灸協會的分支機構。 加拿大的中醫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僅有一所中醫藥針灸學院。該學院成立於1989年,位於安大略省倫敦市,學制四年,所招學生必須具備理科大學學位或以上水平,至1993年巳招收三個年級學生。所設課程除中醫、中藥、針灸、耳針外,還有西醫甚礎課。學生多為白人,學習努力,教師教學認真,甚至有美國的學生慕名而來求學。學院有電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方便,並定期聘請中國專家授課。多倫多米奇倫學院(Michener)針灸中心是加拿大首家針灸中心。該學院早在一年半以前就成立了針灸係,由具有中國中醫大學學位、行醫經驗和取得了北美洲醫學學位的華人教師主導教學,把中國的針灸列為全日制課程,先後招收了二屆學生。儘管學費昂貴,4年收費達34000多加元(1加元約0.67美元),但招收的學生還不到申請者的10%。學生離畢業尚早,卻早就有社區健康中心要求他們畢業後前去任職。這説明針灸已為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所接受。該中心現有學員38人,其中華裔學員只有7人,其餘都是非華裔加拿大人。這是加拿大第一個集教學、科研和臨床于一體的針灸中心。它標誌著中國傳統針灸療法被加拿大主流社會所認可。 加拿大的中醫針灸界,為了使中醫針灸教育在加拿大取得承認,多次促請政府大學部門設立中醫針灸科,目前艾伯塔大學是北美第一所提供中醫課程的大學,該課程得到官方認可,具備大學程度。在多倫多市的社會自然科學大學的醫學院設有中醫專業,培養中醫針灸師,目前在校學生約100多人。

  此外,加拿大的針灸協會還開辦一些短期培訓班。一些雜誌如加拿大《電視指南》週刊上定期講授中醫藥知識。在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的H.迪恩思等人正在建立一個中醫藥數據庫,該數據庫目的是為培訓中醫學生及中醫行醫者提供幫助。目前該項目已選好了軟體並已進入了該項目的初期階段,最後該數據庫將進入專家系統,提供檢索服務。所有資料都將標示明出處。資料收錄範圍徵求了中國和世界上專家的意見,力爭把可靠的資料收錄進來。這些都説明了中醫針灸教育在加拿大受到了重視,正在逐步發展起來。

  為了提高加拿大中醫針灸學術水平,加拿大中醫針灸學術團體,開展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如邀請我國中醫界專家學者講學、考察,舉辦各種中醫針灸學術交流會等。並多次主持召開了一些國際性的中醫針灸學術會議。如:

  1.1985年4月12-1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召開了國際針灸學會第九屆世界大會。參加這次大會的有來自中國、美國、法國、西德、澳大利亞、墨西哥、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埃及、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25個代表團,加拿大魁北克文化和移民部長雷納爾高丹(Gerald. Godin)代表魁北克總理勒內勒維克(Rene. Levesque)參加了大會的開幕式併發表了講話。

  2.1986年6月6一8日在多倫多召開了首屆國際中醫藥針灸學會會議。到會的各國學者共IOO余人,收到論文50多篇,我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高德副教授、天津中醫學院二附院田芬蘭主任醫師等5名代衷應邀參加了會議。

  3.1986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了世界中國醫藥學術大會。該次會議是加拿大中國醫藥文化學院及加拿大魁北克省針灸公會聯合主辦的。

  4.1988年9月14-18日在加拿大多淪多召開了加拿大第二屆國際針灸學術會議。中國(包括台灣省,香港地區)、美國、新加坡、日本、哥倫比亞、英國、阿根廷、加拿大、埃及、波蘭等12個國家和地區共1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交流論文60篇。加拿大總理代表、安大略省省長代袁、世界針聯秘書長、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日本駐加拿大領事、加拿大藥物管理處助理、加拿大華人社團領導、華人自由黨代表、華人保守黨代表、中文電視臺、世界日報、新道日報、華人電視臺的記者出席了會議開幕式。世界針聯秘書長王雪苔教授代表世界針聯主席胡熙明宣讀了書面發言。

  5.1996年4月7-9日在加拿太溫哥華市召開了第四次國際氣功會議。出席本次會議的代表共370名,來自中國(包括台灣省,香港地區)、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荷蘭等9個國家和地區。會議收到論文,200多篇。加拿大卑詩省省長代表、省議員社新志、我國駐加拿大溫哥華總領事揚宗良出席了會議開幕式。會議期間進行了氣功學木交流、氣功演示、諮詢和氣功科研産品展銷。

  這些會議對提高我國中醫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尤其在加拿大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