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美國

中醫藥研究在美國-針灸研究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5:38

  世界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從1970年起就廣泛收集世界各地有關中醫、針灸文獻,1972年專門成立了“針刺法特別委員會”翻譯分析這些文獻,了解各地研究情況。目前全美有26個醫療中心從事針灸研究,研究比較深入的項目是經絡穴位電學特性研究和針刺鎮痛機理研究.

  1.經絡穴位電學特性研究

  為了對經絡穴位的存在提供客觀的依據並進而闡明其實質,近年來美國學者對經絡穴位的電學特性從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1)對穴位電阻測定的研究

  美國Matsumoto應用直流電阻測定儀探測穴位,證實至少80%的穴位可以被檢查出來。Kripper查出穴位的電阻為100一200千歐,非穴位則在1兆歐以上。Wulfsohn用50微安直流電在8例健康人12條經絡的27個代表穴位上測試,並和穴位兩側1/4英寸的對照點比較,結果穴位電阻為794197千歐,非穴位點為1407306千歐,兩者相差56%,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

  鋻於影響體表電阻測定結果的因素較多,因而以Reichmanis等(1979年)為代表的一個研究中心,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單位的贊助下,利用電橋平衡的原理,比較精確地測定皮膚電阻,並進行客觀的描記,發現三焦經與肺經穴位的皮膚導電性明顯地高於在解剖學上相似部位的非穴位之間導電性(P<0.05)。而其中陽池、外關、支溝、尺澤、列缺等穴位則更為明顯,因而認為,穴位是客觀存在的。Orkin等也應用類似的橋式電阻側定儀證明,在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全身多數穴位具有較非穴位電阻低的特性。

  此外,美國Wheeler等在羊身上找到非常穩定的低電阻點,有些點能夠和我國古代的動物經穴圖相對應。Klide報道了在豬身上測定低阻點。Niboyet最近報告指出,任何一種動物都存在有類似穴位的低阻點。在儀器的設計和電參數方面美國學者作了進一步研究。Fraden等最近對各種電學參數對皮膚的生理和物理的影響以及和電阻測定的關係進行了探討,結果他認為皮膚阻抗的測定只能用對皮膚影響很小的電流(1微安)和頻率相當高(大於100赫)的參數,才能保證得到精確的測值。

  總之,多數學者的意見是肯定的,即認為電阻值較低是説明穴位客觀存在的生物物理指標之一。但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由於影響皮膚電阻的因素較多,尚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2)對穴位電位測定的研究

  Becker根據Burr提出的,關於任何生物體表均有電勢分佈的原理,在蠑螈體表測出背側和腹側各有一條高電位和低電位的線,並認為這些高電位點可能與經穴有一定關係。Becker等以後用標準皮膚電位測定法證實人體有些穴位與其周圍皮膚相比,表現為正電位。Brown等用直流耦合放大器(內阻1兆歐)和生理記錄僅對正常人上肢六條經脈的主要穴位進行探測,他們發現多數高電位點和傳統的經穴位置相符合,而且這些高電位點也是兩側對稱,不同個體和不同時間測定,其位置基本不變。Wheeler等利用類似儀器測量了羊體表的高電位點,結果發現這些高電位點也正是它的低電阻點,而且它們的位置都是相當穩定的。

  總之,穴位電位的特異性已有一些報道予以肯定。但是因為測定方法學上困難較大,尚待更多的資料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此外,由於這項指標反映的是經穴的一種主動電學現象,進一步研究不僅在説明經絡的客觀性,而且在闡明經絡的作用方式及其實質方面將有重要意義。

  (3)對經絡電特性的研究

  對經絡電特性的研究比對穴位電特性的研究難度更大,也更為複雜。Reichmanis等(1977年--1979年)應用拉普拉斯平面分析(La-place Plane Analysis)對同一條經兩個穴位之間交流阻抗測定的結果,發現同一條經的兩穴之間阻抗較經旁對照點之間的阻抗低,容抗高,即①心經少海穴與靈道穴之間的交流阻抗,比其兩側旁開1.6厘米的對照點之間阻抗均低(P<0.05);②與阻抗相反,少海穴與靈道穴之間的容抗(C)則比其旁開對照點之間的容抗為高;③相角(φ min)則無明顯差異。其方法的持點是,通過一雙線示渡器的圖形,分析V(t)與I(t)曲線。于經絡直流電阻與交流阻抗均顯著不同於非經絡線的皮膚部,因而認為經絡系統是信息的傳遞網絡,可能是區別於目前已知神經系統以外的信息傳導系統。

  美國學者對經絡的電學特性研究結果説明,經絡可以傳導電流,穴位在多數受試者身上存在。

  2.針刺鎮痛機理研究

  針刺鎮痛機理研究是國外學者針刺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美國學者主要從以下兒方面進行了探討。

  (1)針刺對痛閾影響的研究

  美國紐約大學康復醫學教授Hthow Loo研究表明,對合谷穴進行電針強刺激(超過痛閾),可正常受試者對牙齒電刺激的不適感閾升高30知,在40分鐘後達到最高值,

  (2)有關內啡肽能對針刺鎮痛調節作用的研究

  美國北芝加哥醫學校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系教授Seymour Ehrenpreis教授指出:內啡肽能系統地在針刺鎮痛中具有重要作用,這表現在①針刺後腦與脊髓內的內啡肽含量增高;②用不同藥物調節內啡膚的活性可對針刺鎮痛産生預期的影響,如用內啡肽受體拮抗劑納各酮等可減弱針刺鎮痛效果,而用腦啡肽降解抑製劑D.苯丙氨酸、thiorphan、bestatin、桿菌肽等則可增強針刺鎮痛的效果。從而證實該類物質與針刺鎮痛的機制有密切聯絡。美國弗古尼亞醫學帛的D. Mayer指出,他從研究腦刺激鎮痛、應激鎮痛到針刺鎮痛的過程,其共同點是都可被納洛酮阻斷。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Agupert等的研究表明,耳部電針刺激可使大鼠産生被納洛酮翻轉的鎮痛作用。伴隨這些行為效應,還會出現腦脊髓中內啡肽水平顯著增高,下丘腦中底部及丘腦中部的β-內啡肽樣免疫反應活性及內啡肽樣放射性受體活性降低。此外,通過放射性受體測定亦表明,導水管周圍灰質的內啡肽樣放射性受體的活性降低。這些結果説明,電刺大鼠至少可通過激活中樞神經系統內啡肽能回路,導致某些大腦部位釋放內啡肽,使腦脊液內啡肽水平上升,從而産生部分鎮痛作用。他還指出由於血漿內啡肽水平未因針刺而改變,因此在對大鼠進行針刺的過程中,不涉及垂體內啡肽。因此雖然針刺能激活大腦的內啡肽系統,但這並不意味著針灸的全部鎮痛作用都是內啡肽調節的。有關神經體液因素參與針刺鎮痛的原理有待於進一步闡明。美國華盛頓大學的C. R. Chapman,收集了81篇有關針刺鎮痛研究論文,其中44%討論與內源性阿片肽的關係,而他們的工作未能證明納洛酮能阻斷人體針刺鎮痛,有63%是動物實驗,這些實驗結果很難與應激鎮痛區分。他的結論是,針刺肯定有鎮痛效果,但其機制不明。此外,Seymour Ehrenpreis教授最近又發現另外一些神經介質系統也與針刺鎮痛的效果有關,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膽囊收緒素、乙醋肥鹼、組織胺、P-物質、γ氨基丁酸、血管緊張素II等。

  (3)其它有關研究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生理學教授Jin MoChung通過對去大腦脊髓動物所做的一系列完美的實驗表明,針刺對髓末梢神經可産生抗熱痛的鎮痛作用,但對夾痛或觸痛無效。這可能提示來自無髓C纖維的疼痛比由針刺祥刺激誘發的來自Ag纖維的疼痛更易被抑制。Pomgmn教授在研究中對清醒的人進行的微觀神經學記錄(通過正中神經)表明,得氣感是由髓細胞神經纖維所調節的。這些纖維與導數動物模型有長時間鎮痛作用的那些纖維相似。

  美國紐約大學康復醫學教授Mathew Lee對針刺對皮膚循環的自主控制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這一優秀試驗設計包括用紅外線彩色熱象圖測試手、足、而部的皮膚溫度。用産生輕微痛感的手針或低於痛閾的lHz的電針刺激健康受試者的合谷穴及足三里穴,結果刺激側肢體的各個部位均出現明顯的血管舒張,而電針結果則不大一致。這種區別是否因刺激強度不同所致,看來只有當獲得“得氣”感時才能取得一致的結果。Lee教授令人信服地證明,針刺不僅可用於鎮痛,而且還應進一步研究其對自主功能的影響。

  美國Deaconess醫院精神科主任,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George Ulett指出電針可使正常受試者的白細胞計數上升40%,但刺激針灸穴位與非針灸穴位的結果無顯著區別。刺激強度保持在痛閾以下;在得氣情況下作重復實驗,結果是令人感興趣的。很顯然,需要對針刺的非鎮痛作用作更多的研究。Ulett教授的另一項重要研究表明,針刺抑制受試者的實驗性疼痛與嗎啡及催眠術作用相同。但兩者並非同一現象。

  上述針刺鎮痛機理的研究表明:針刺有升高痛閾、産生鎮痛效應的作用,該作用可能與神經系統有關,可通過多種神經纖維、經上下行痛覺抑制傳導通路,被多級中樞的多種神經元整合,引起多種神經介質及其他體液物質釋放增多而産生鎮痛作用,因而不具有明顯的特異性。

  3.針灸臨床研究

  1986年出版的《疼痛》(Pain)雜誌發表了有關針刺鎮痛的臨床研究的兩篇綜述,作者引用了63項研究指結果指出,針刺最常研究的兩種病是頭痛及腰痛。此外還有患肢痛、咽痛、拔牙術後痛、癌痛、多發性末梢神經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頸綜合徵、滑囊炎及肌腱灸……。多數研究表明,通常有60%一70%的慢性疼痛患者獲得有臨床意義的短期鎮痛效果。安慰劑則不會有這麼高的效果。就疼痛來説安慰劑有效率在30%-35%之間。至於遠期療效,有一部分患者在隨訪時確實能維持原療效,但此種病人較少。

  近年來針刺臨床研究,除鎮痛研究外,對其它方面也進行了研究,據《美國針灸雜誌》報道,美國紐約林肯醫院戒毒部用針刺戒毒戒酒取得良好效果,在有急性戒斷症狀的病人中,有90%獲得緩解。此外針灸減肥,針灸治療艾滋病等方面研究都有一定進展。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