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中華民族——尋找鐵騎兵 > 正文

鐵騎兵紀實

  (二)起義前後

  在和老兵接觸中,總聽他們説起騎兵第四師的師長烏勒吉敖喜爾、政委關保扎布和畢力格巴圖爾三個人。老兵親切地並稱他們為烏、關、趙(畢力格巴圖爾又叫趙璧誠),騎兵第四師的歷史和戰士的個人命運似乎都與這三位蒙古族首長有關,在他們提起烏、關、趙時,總讓人禁不住與三國歷史的劉、關、張相聯絡。尤其是烏勒吉敖喜爾,在戰士的印象中,他既是一位兄長,又是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傳奇人物。

  1936年夏季,根據共産國際和蒙古人民革命黨關於“潛入軍隊,掌握武裝力量”的指示,趁偽蒙古軍招募新兵之機,烏勒吉敖喜爾潛入偽蒙軍被分配在第八師任中校參謀。他利用師長包悅卿的朋友關係,介紹關保扎布等蒙古人民革命黨黨員在重要崗位任職,同時與內蒙古大青山八路軍支隊取得了聯絡。晉察冀革命根據地派老趙(畢力格巴特爾)秘密與烏勒吉敖喜爾取得聯絡。烏、關、趙三位同志從此走到一起並開始了漫長的地下工作。

  今天,我們恐怕很難想象八年抗戰,他們幾乎用了八年的時間在敵對陣營中潛伏,在抗戰即將勝利的最後時刻,他們終於可以打出抗日的旗幟策馬揮刀。當他們興奮地回到共産黨領導的抗戰陣營中時卻接到命令:放下武器,到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受調查並進行整訓。這是當時共産國際對整個歐洲戰區起義部隊的規則要求。但是這個規定對騎兵四師的全體官兵來説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以烏勒吉敖喜爾為首的騎兵將士們忍受著莫大的委屈整隊出發,離開抗日戰場,也離開自己的故鄉草原,遠赴蒙古人民共和國。

  當騎兵第四師從蒙古人民共和國回國後,正趕上解放戰爭的重要時期。兩個連共一百多人的部隊立即進入戰鬥狀態。他們集結在烏蘭察布盟的吳家村,抓緊時間招兵整訓並與國民黨進行週旋,大批牧民青年充實到了騎兵第四師。在對國民黨實施最後一次痛擊的天津戰役中,騎兵第四師是唯一一支由毛主席點名參戰的民族騎兵部隊。他們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功勳。

  烏勒吉敖喜爾師長離休後,被分配到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廳當廳長,後來到了建設廳,直到離休。烏勒吉敖喜爾一生鍾情錫察草原,他的革命生涯就是從那裏開始的。在他波瀾壯闊的戎馬一生中,始終與錫察草原息息相關。晚年時他提出將自己的骨灰撒在錫察草原上。然而,老戰士都不同意,有人提議他去固陽烈士陵園,因為那裏葬的都是他的戰友和部下,戰友們能常去看望老首長,老人卻不同意,他説那裏埋葬的都是戰鬥中犧牲的烈士,我沒有資格去那兒。老人去世後,戰友們按照他的意願,在錫察盟正藍旗的草原上選了一個開闊地,將烏勒吉敖喜爾師長和他的親密戰友關保扎布政委一起安葬。

本篇文章共有 10 頁,當前為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