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中華民族 > 正文

《邊地傳奇》系列節目(九)大苗山裏的法國女人(2005—第14期)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2日 17:30)


  中華民族2005-14大苗山裏的法國女人

  《邊地傳奇》系列節目(九)

  播出時間:2005年4月18日

  編導:劉劍魁

  內容簡介:

  一位來自巴黎的法國女人,孤身一人在廣西的大苗山區生活了十幾年,穿民族服飾、學民族語言、住民族木樓。潛心研究少數民族文化,還組織扶助了三千多名少數民族女童上學讀書。

  文稿:

  片頭預告解説:

  遠離都市的廣西苗鄉

  高鼻褐發的異國女性

  鍾情少數民族文化

  扶助貧困兒童上學

  本期請看——大苗山裏的法國女人

  解説:你能想象嗎?廣西——柳州——融水縣——大年鄉,在這個遙遠的村寨,居然能聽到法語的童聲合唱,純潔的聲音與自然的山水,變奏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

  教孩子們唱歌的是法國人,她的中國名字叫方芳。她在巴黎念大學的時候,學的就是漢語。畢業後,她一直在中國從事導遊或者翻譯工作。2000年,她乾脆在大苗山定居下來,成了一個高鼻子的大苗山村民。方芳目前是一所法國的慈善性民間團體中國色彩協會的駐中國代表。她在大年鄉的主要目的,是扶助這裡的少數民族貧困兒童上學。

  柳州機場距離方芳在大年鄉的家,要坐七八個小時的汽車,方芳平時很少到這裡來。今天,方芳要來迎接的是中國色彩協會的會長一行。中國色彩協會是一個在法國註冊的民間團體,主要的工作是扶助中國的少數民族兒童上學以及從事一定的少數民族文化研究。

  廣西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大年鄉里,就有苗族、壯族、侗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生活。在融江河畔這個侗族村寨裏,當前最重要的事情,無疑是修建鼓樓。對於侗族來説,沒有了鼓樓,就沒有了根。

  經過八個小時的車程後,方芳帶她的同事們第一個來看的項目,就是這座鼓樓,也許像這裡的村民一樣,在方芳的眼裏,鼓樓也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中國色彩協會最近扶助的項目裏,最有特色的一個了。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侗族民間有"建寨先建樓"的説法。每個侗寨都應當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鼓樓至今仍是侗家人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場所。侗寨鼓樓,外型像個多面體的寶塔,而層數則一般為單數,層數越多越好。在大年鄉修建的這座鼓樓裏,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它的外形,而是它梁柱上的對聯和橫批。這些字句也許是法國女性方芳多年來對大年人的影響所致。

  同期(方芳):這個樓是侗族的鼓樓,侗族的鼓樓是一個很有侗族文化代表性的一種建築,這個樓是,原來這裡有一個,所以這個村叫古樓,就是因為以前有一個很古老的一個鼓樓,後來這個鼓樓由於時間長壞了,後來就倒塌了。

  解説:這裡的鼓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後來年久失修;于宣統年間重修,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毀,從此後,這座村莊就一直沒有鼓樓了。

  同期(方芳):他們一直很想再做一個(鼓樓),可是沒有錢,所以他們要求我們幫他們,我很長時間找不到人,後來就找到一個在上海生活的德國人,他願意做這方面的投資,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資金帶到這裡做一個新的鼓樓。

  解説:當年為了紀念建樓而立的兩塊功德碑中間,恰巧還有一塊空地,也許,就是先人們為第三次建樓而準備好的建碑之地吧。

  同期(方芳):

  方芳:以後不寫這個宣統、光緒、寫方芳。是不是這樣?要寫扶助的那個人、是個德國人、是一個德國人扶助這個樓。

  石校長:以後跟你再了解誰投資。

  對,他可能會來的,他來過一次,他來過一次大年,他會來, 他是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德國人。

  方芳:反正我跟你了解,了解清楚了好寫這個功德碑

  方芳:對,是啊,是啊,以後我給你們他的名字。

  解説:除了查看鼓樓的施工進度以外,方芳還帶著她的同事們,考察了侗寨的生活水平和獨具民族特色的民居,這些都是中國色彩協會關注的內容。

  同期(方芳):我們幫學校、我們幫教育,教育是政府安排的教育,還有另外一種教育就是傳統教育,因為他們的傳統教育還有很多的道德、還有,他們民族的各種歷史原因,這些也是很重要,對他們來説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身份,所以有這個鼓樓對保持他們的民族傳統是非常重要的。

  解説:古樓村的這座鼓樓,已經投資了五萬元,預計將於今年五月峻工。據説,那個時候,這座鼓樓將是融江河上的第一座鼓樓了。

  同期(方芳):我原來是在法國巴黎出生的,後來我讀大學的時候學了漢語,學了四年得了一個碩士畢業證,後來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帶旅行團,從法國來中國旅遊。就是在這個期間我就産生了對少數民族的一定的興趣。

  解説:有人説,追求事物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物我一物,融為一體的境界。對於方芳來説,這種説法倒是相當的準確。2000年,方芳把家從北京搬到大年鄉之後,就蓋起了這座極具少數民族風格的木樓。如今,這座木樓已經和方芳一樣,成為大年鄉村民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窗口了。

  同期(方芳):我想蓋這個木樓,原來是想住在一個自己覺得比較舒服一點的地方,有另外一個事情就是,我覺得這裡的木樓,非常好看,我也想給這裡的人,就是給他們看一個木樓不一定是一個落後的住宅,不一定要蓋一個磚房,才是一個現代化的東西,一個木樓如果設備很齊全,也是一個很現代化的東西。我的房子是一個在衛生方面、在取暖或者是別的方面,是比較、比較現代化的,所以是,想做一種給別人看的,給這裡的人看,不一定要放棄木樓,就是木樓也要改善的。

  解説:如果説方芳的這座木樓裏,她最想展示給村民們的,是那種將現代生活用品與傳統木樓相結合的生活方式的話,那麼,她最想展示給自己的,無疑就是這些她四處蒐集而來的瑤族的傳統挂畫,她把這些挂畫,懸挂在二樓大廳裏最顯眼兒的位置,也許對於方芳來説,想更深切地感受這些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沉積,讓它無時無刻地保持在視野裏,才是最佳的方式。

  同期(方芳):最驕傲的可能是我採集的那些瑤族的那些,可以説是他們宗教方面的一個東西,這種畫是很古老的、現在很難找的一些畫,它們的每個方面都是畫得非常好的、非常的仔細的,還有很有傳統的、也是代表他們民族的,有很多的故事在裏面。

  解説:對於文人來説,字畫是藏品,對於商人來説,古玩是藏品,對於方芳來説,這些她放在自己家裏二樓的轉角處的東西,就是她的藏品。每一個到家裏來的客人,第一眼都能看到這些她引為得意的收集。也許,當地的村民也不如她收集得多。但正是身邊這些我們不太注意的物品,總能給我們帶來意料不到的驚喜。

  可能只有這個書架,才能不時地提醒來訪者,這所住宅的主人,是一位來自異域的學者。方芳在法國出版了《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馬賽克》一書。

  同期(方芳):排列就是在中國南方的30個少數民族,一個一個地介紹,一個一個地介紹,先介紹他們的語言特點,另外是他們的歷史,後來就是介紹他們的風俗,就是各方面的風俗,就是婚俗、或者是葬禮、或者是什麼歌曲,還有什麼別的有意思的風俗。我蒐集這些資料可能有10年的時間差不多。

  我在法國的一些圖書館,找到一些中國在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寫的一些人類學的一些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研究,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都是很詳細的,我就用這些書做我的基本的材料,後來我用我自己的一些經驗還有一些法國人以前寫的一些東西,全部放在一起,然後産生一本書。

  解説:對於方芳來説,大年最吸引她留下的,除了這裡的青山綠水以外,就是這裡淳樸的村民。

  同期(方芳):可以説我是一個愛少數民族的人,愛中國少數民族的人,特別是愛大苗山的少數民族的人。

  方芳和我們這裡的少數民族的關係非常好,她非常喜愛我們這些民族,包括我們這些,苗族的這些蓋瓦的這些木房子,她非常喜愛,所以她自己在那邊做了一個木房。

  同期(方芳):(那一年)水災,很多的路塌方了,塌方了以後,沒辦法,這個車沒辦法去拉木頭,那幫我做這個房子的人,他説我們怎麼樣,如果不能拉木頭,房子也做不了,你還有,以後做這個房子的費用,越等越高。

  同期(石校長):我們知道這些情況以後,我們就找村裏面,找人,幫她修路。

  同期(方芳):他們定了一個時間,他們都來了,就把這個路的有塌方的可能十幾個地方,每一個地方可能有三十個人差不多,在每一個地方,一共來了可能有三百個人來了,那一天天氣特別熱,這個太陽很辣的,他們在那裏很辛苦,也總是有這個微笑,我抱了一個老奶奶我就哭了,我一想我就要哭了,真的是我最感動的事情。

  解説:幾經努力,方芳的木樓終於修建起來,而她的家裏,也成了方芳研究民族文化和了解少數民族生活的平臺,四里八鄉的村民,也經常到這裡來,與這位來自異域的女性,共享一杯清茶,閒話幾句家常。

  由於房間比較多,方芳把一些房間佈置成客房,有朋友和客人來的時候,就可以住在這裡,享受山野的寧靜。

  在這山清水秀的天地裏,方芳在木樓裏享受著山裏的生活,也始終牽掛著那些孩子們。

  解説:這天早上,方芳要帶著她的法國同事去考察被扶助兒童上學的具體情況,這是他們此次廣西之行的重點內容。這一天要去的兩個村莊,都不通公路,必須步行前往。有意思的是,他們大多穿上了別具中國特色的解放鞋。

  同期(方芳):這裡只有這種鞋合適,這個路泥濘得很,就是下雨的時候路很爛啊,很容易滑很容易摔跤,這個是安全鞋,我最早我當然經常摔跤了,後來他們告訴我要穿這個,後來我爬坡的時候肯定要穿這個,我離不開,我可能一年用幾雙

  解説:如今,在方芳家裏,還有一個木桶,裏面裝著十幾雙各種尺碼、新舊不一的解放鞋,方芳説,一到下雨天,這些貌不起眼的解放鞋,就會大派用場了。

  同期(方芳):對,那就是我給我的朋友,因為有時候我們沒有時間上街去買,所以我準備一些,給他們用,有時候他們也自己去買,自己去買就,就丟在我的房子,他們不帶走,所以我都洗了以後,裝進那個桶裏,他們可以隨便用,每個大小都有。

  解説:在這些來自他鄉的客人行進的路上,不時有當地的村民與方芳打招呼,而方芳也用當地的語言和他們交流。

  同期(方芳):現在我也會説一點苗話跟他們交流,就是基本的交流。就是苗族不説你好,苗族沒有這個你好這個説法,他們説你去哪,你從哪來,侗族的地方我跟他們説,就是我不會説侗族話,我叫方芳,我問他們你叫什麼。他們總是説你吃飯了沒有。

  解説:融水縣的許多村莊,還十分落後。“狗不耕田,女不讀書”的陋習仍然存在,由於貧困的生活,許多兒童特別是女童無法接受教育。中國色彩協會扶助的對象,也就以女童為主。從1998年開始到現在,接受扶助的對象,已經遍佈融水縣和旁邊的三江縣還有貴州省的從江縣。在當地的許多學校裏,所有的女學生都是方芳他們扶助的對象。

  同期(方芳):有很多,特別是那些孩子,就是我們扶助的那些孩子,他們現在很多會説法語的,有幾個,像我們説你好,很多會説的,然後他們也是説再見,都會説。

  幾個女孩:(法語)你好!

  方芳:還有些唱法國歌,有的唱得比較好的 一些法國歌。

  沒有忘記啊

  這個是以前跟我去北京的一個。

  方芳你好

  方芳:你好 ,你好。

  方芳:就是最早認識她,她們都是有一點點野蠻的小女孩,就是她們都是天天在坡上看牛的那些小女孩,當然是有點害怕,有一點害怕,有外來的人來,不管是不是外國人,他們怕別人,就是不是他們村裏的不像她們媽媽的那種人,她們有點害怕,有點害羞。

  女孩:開始的時候是她先來抱我,所以我才敢抱她。

  不怕,就是跟她認識多年了,抱她沒有什麼怕的感覺。

  方芳:後來我到學校,我教她們唱一些歌,後來她們就慢慢熟悉我,後來她們也經常到我家來看我,到我家來畫畫。

  女孩:有時候她説我是她的女兒,有時候我叫她乾媽,這樣子。

  韋老師:孩子們就像方芳的孩子一樣,孩子們也沒有什麼感謝她,就是在學校認真讀書,然後到期末考試,只能把最好的成績去報答他們的幹爸爸媽媽。

  解説:給新的需要扶助的對象建立檔案是開始扶助的第一步。

  同期(方芳):後來我把孩子放進我的有扶助學生的名單,給他拍一個照片,帶一個小黑板寫他的名字、他的學校。然後通過這個照片,我把所有的地址、年紀、學校都寫清楚,現在我把這些照片全部寄給我們協會的中心,讓他們自己發給每一個人,有一個新的扶助者願意扶助,他們寄一個照片給他,然後登記好一點,扶助者有一個對象,我們就是要把這個管理得要比較好一點,因為是不能弄錯的。

  同期(孩子):(法語)我愛你們

  解説:中國色彩協會組織參與扶助的人來自法國、意大利、德國、比利時等國家,人數已經超過了1500名,而接受扶助的學童,已經超過了3000名。

  中國政府2007年將全面推行對貧困地區學童的“兩免一補”政策,到那時,這裡還需要方芳嗎?方芳希望能夠繼續留在大年,為這裡的孩子們多做點什麼。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