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中華民族 > 正文

《邊地傳奇》系列節目(四)泥土掩藏的千年之謎(2005—第9期)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4:04)


  中華民族2005-9 泥土掩藏的千年之謎

  《邊地傳奇》系列節目(四)

  播出日期:2005年3月14日 14:50

  編導:超克

  內容簡介:

  神秘的青藏高原,海拔三千八百米處的一個藏族村莊,隱藏著古老文明的遺跡。就在一座普通的陳舊院落中,一位藏族老人親手揭落了一段輝煌歷史的封塵,一間低矮小屋的墻壁上,竟然默默地負載著千年之前的藏傳佛教壁畫。更令人震驚的是,真正的傳奇還在壁畫之後若隱若現——吞彌桑布扎,一個在敘述西藏文明史時無法越過的名字,竟然就是如今這座破舊民宅昔日的主人。當藏族老人白瑪桑珠在不經意間讓這些曾經輝煌的壁畫重見天日的時候,又一段西藏文明謎一樣的歷史浮現於世。

  解説:西藏,給人們的感覺是離天最近的地方,是一片充滿神聖、神秘和傳奇色彩的高原。這片高原上的偉大民族書寫了一個金色佛光燦爛奪目的歷史和博大精深、風格獨特的文化。和其他民族一樣,藏族的歷史和文化主要是依賴於藏文來記載和傳承的。各個民族文字的誕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比如漢字是起源於獸骨占卜術,因此,早期的漢文字被稱作甲骨文。人們把獸骨上龜裂的圖案推演成漢字,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在社會的需求和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它是社會的産物。

  解説:藏文的産生卻大不相同,藏文是由一個人發明創造的。那麼,這個人是誰?他是哪人?他是在什麼時代、根據什麼來發明藏文的呢?

  採訪:諾布旺丹(社科院民族文學所副科研)

  公元七世紀是唐朝盛世,當時吐蕃也處在它的鼎盛時期。當時吐蕃跟中原、特別是唐朝之間還有鄰邊的一些民族和地區,比如説跟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來往非常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吐蕃的國王,也就是藏族的第二十七代讚普松讚幹布就感覺到這樣一種沒有文字的煩惱,覺得要是沒有文字,和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交流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他就決定要創制文字。那麼這個文字是誰來發明的?現在普遍認為是一個叫吞彌桑布扎的、當時最智慧的一個人,是當時吐蕃王室裏最聰明的一個人,由他來完成。

  解説:被人們稱做藏文之父的吞彌桑布扎是西藏尼木縣人,尼木縣位於拉薩以西二百公里處,現在的行政區劃歸拉薩市管轄。這裡地處藏北草原的南沿,平均海拔三千七百米,是一個水草豐美的高原牧場。

  解説:尼木縣吞巴鄉的吞巴村,是一個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寨。這裡雖然離拉薩只有二百公里,但是交通卻不是很方便,信息也沒有其它地方那麼暢通。它靜靜地依傍在雪山腳下,清澈的雪山融水匯成的條條小溪從村中穿過。

  解説:自古以來,這裡盛産的藏香就聞名于天下。在村子裏的每一條小溪上都有古老的水車晝夜不停地轉動著,水車帶動著搖臂在石板上敲打出小村的生活節奏,瀰漫全村的松木香味兒渲染了小村的生活味道。這聲音是打磨松木段時發出的,這味道是松木段被打磨成泥的時候散發出來的。

  解説:八十歲的白瑪桑珠老漢是村裏年歲最大的老人,他是一個製作藏香的能手。如今他年歲大了,腿腳不如以前靈便了,也不能下到水車的深槽裏去幹體力活了,他就幹一些像打制松木段的技術活。年輕人也都喜歡和他在一起幹活,不僅能學到手藝,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和村中年歲最大的人在一起能給自己帶來福氣。

  解説:白瑪桑珠老漢從小就生活在這裡,但是他也像其他村民一樣,不知道這個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裏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這個秘密是什麼呢?

  採訪(諾布旺丹):那麼最近幾年呢,西藏的各地發現了很多歷史的遺跡,在這些遺跡中也發現了許多非常有研究價值的東西,比如説我們大家知道西藏的西部有一個叫阿裏的地區,阿裏境內有一個地方叫古格,古格地區曾經是,也就是在公元11世紀的時候形成的一個小王國,當時這個地方是中亞各種文明的一個交匯點。在這個王朝的遺跡裏面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特別是壁畫,這些壁畫非常有特點。類似這樣,我覺得在古代的這些文物遺存裏也可以找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解説:白瑪老漢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 繼承了父親製作藏香的手藝,每天都不停的調製香料和木泥,製作藏香。他們一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製作藏香出賣,一年也能有幾萬元的收入。

  解説:家裏還有十幾畝的青稞地,在收割的季節裏,二兒子 和其他人都到地裏去收割青稞麥,他們的青稞麥除了製作青稞粉和糌粑以外,還要用來釀製青稞酒。

  解説:白瑪桑珠一家就居住在這座老房子裏,這還是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時候,在政府的關照下,世代身為農奴的白瑪桑珠一家搬進了這座老屋。當時白瑪桑珠就知道,這座房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同期:郎達(小屋的主人白瑪桑珠老人的二兒子)

  我父親搬進來的時候,這個房子就是這個樣子,墻上全部都抹著一層泥巴,泥巴外面又糊了一層舊報紙。院子裏也沒有什麼東西,只有前面的房子是新蓋的。

  採訪:大丹增(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部)

  據説吞彌這個家族傳了大概是七代,七代以後就不存在了。但是當地的人們把村子叫作吞巴,它們仍然認為自己是吞彌桑布扎的後代。

  解説:2003年9月的一天,白瑪桑珠老漢決定把居住了幾十年的房子認真、徹底清掃一下,然後把這間正中央的大屋子重新粉刷一遍,當作客廳來用。

  解説:他撕掉陳年的舊報紙之後,墻面上還有一層均勻的泥巴墻皮。由於年頭長了,加上高原乾燥的氣候使這層泥巴墻皮變得很硬了。白瑪耐心地刷洗著墻面。突然間,洗掉了墻皮的地方有些異樣,白瑪老漢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解説:彩繪的壁畫瞬間使白瑪老漢興奮異常,他立刻叫來了全家人認真地、仔細地、虔誠地清洗墻壁。一天、兩天、三天,壁畫似乎無邊無際,等到他們把整個房間所有的墻壁都清洗過了以後,才發現,壁畫也鋪滿了所有的墻壁。

  解説:看到滿墻光彩奪目的壁畫,白瑪桑珠老漢驚呆了,這個具有千年曆史的老屋,為什麼會有這滿墻的壁畫呢?

  同期(郎達):我父親撕掉墻上的舊報紙,洗掉了泥巴以後,就發現了墻上的壁畫,他覺得應該把這些壁畫好好地保護起來。

  解説:起初,白瑪桑珠老漢以為這些壁畫也是和古老的傳統一樣,繪製的都是藏傳佛教的內容,講述的是慈善仁懷,宏揚的是無邊的佛法,描述的是佛界的永恒和蕓蕓眾生的生死輪迴。但是經過慢慢品味之後,他覺得這些壁畫有些不同尋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畫的是另外一種含義。受了一輩子藏傳佛教文化熏陶的老人是能夠看懂的。

  同期(諾布旺丹):藏族的壁畫,它的內容是比較廣泛的,而且不拘一格,但是它的主題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一些內容,它用非常形象具體的畫面來展示佛教的內容,佛教的思想,使得人們皈依佛法,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這樣。所以壁畫也好、唐卡也好,它們的內容涉及佛教的宇宙觀、人生觀,包括高僧大德的生平,還有世俗和宗教的關係這些方面的內容,等等。所以內容不拘一格。另外還有一些天文、運算、醫藥,等等都有。但是純粹描寫世俗內容的、特別是生活內容的比較少,但是在我們在房間裏發現的這些壁畫裏頭,和以外的發現,有這樣三種內容。第一,我們剛才講的,也就是宗教的內容,這裡頭有很多高僧大德的生平,還有表達佛教思想的一些東西。這是第一個。第二,就是壁畫中講的這個院落本身的一些情況。

  解説:這面墻上的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個人正在向吐蕃王松讚幹布敬獻祝詞,就在這個人的下面,用藏文寫著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一語道破了天機。

  同期(諾布旺丹):這個壁畫裏頭還有吞彌桑布扎本身當時是怎樣創造發明了藏文字,還有他發明文字寫的一首詩,然後獻給松讚幹布。這個詩符合史料裏給我們提供的一些歷史事實的。

  解説:公元七世紀,正是藏傳佛教興起的時期。吞彌桑布扎是吐蕃王朝的大臣,史書《賢者喜宴》記載,松讚幹布派遣十六名青年才子去印度學習文字。這些人有的畏懼路途艱險半路而歸,有的到了印度之後不適應當地的熱帶氣候而染病身亡,也有人苦於不懂梵文而返回了吐蕃,他們都沒有完成學習文字的任務。於是,松讚幹布又派遣聰慧、正直、勇敢的吞彌桑布扎前往印度。吞彌到印度之後,拜了南印度一位精通語言的大學者婆羅門李勤為師,苦心專修了七年,終於學成而歸。吞彌桑布扎遵照松讚幹布的旨意,用梵文的五十個字母做楷模,結合古藏文的特點,創造了沿用至今的現代藏文。

  解説:壁畫中再現的就是剛剛創造了現代藏文後的吞彌桑布扎把用藏文書寫的祝詞詩歌獻給松讚幹布時候的情景。

  同期(大丹增):當時,印度的學者讚譽他為“桑布扎”,咱們説吞彌桑布扎,桑布扎是印度語,是對吞彌的一個讚譽吧。所謂“桑布扎”,在藏文裏叫作“桑布”,就是“智者”的意思,或者説是大學者的意思,同時,吞彌桑布扎也得到了松讚幹布很高的讚譽,吞彌桑布扎創造現代藏文是他的一個主要的歷史性功績。

  同期(諾布旺丹):目前來看,這個壁畫是誰畫的,這一點我們很難定論,從我們現在的發現來看,從這個壁畫的顏色、從它的風格等等來講,它肯定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裏完成的,它肯定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是在不同的時期、由不同的人來畫的,這一點是肯定的。

  同期(大丹增):當地的人,它們還是認為他們是吞彌的後代,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理解,當地人非常崇拜吞彌桑布扎,而且當地還有那麼多的傳説,還有有關的一些人家,當時跟他這個家族關係密切的,比如説有的地方是叫做當時吞彌桑布扎曬乾肉的地方,還有叫做榨油的地方,像這樣跟他有關的有一些,這樣就是説,在當地群眾的心目當中,吞彌桑布扎具有崇高的威望,所以我想,從這個角度理解,有可能是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偉人,他們就畫了這些壁畫。

  解説: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的一支,公元七世紀,佛教先後從中原地區和尼泊爾傳入當時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貴族中間流行,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西藏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與中原地區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相互融會,形成了藏傳佛教。

  在公元七世紀,吞彌桑布扎創造了新藏文以後,到公元九世紀,這個時期借助新藏文,西藏的書面文化形成了一個發展高峰,不僅有大量的本地區、本民族的作品問世,還大量翻譯了唐朝、印度等地區和周邊國家的書籍。這些書籍包括醫藥、天文、曆法、文學、科學等,當然也有大量的佛教經書,甚至當時還翻譯了儒教的書籍,這些其他民族的文化與西藏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風格獨特的藏區文化。

  解説:藏傳佛教的經書浩如煙海,如果沒有文字,那麼它的記載、傳承和宏揚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藏文字的發明對藏傳佛教的傳承與發展,對藏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解説:吞彌桑布扎,這位藏文之父,為神聖的雪域高原,為高原上偉大的民族立下了豐功偉績。

  同期(諾布旺丹):關於這些壁畫的起源,我覺得它跟任何一個民族的繪畫一樣,也是在勞動過程當中,是在反應老百姓的生活,或者是某個宮廷,或者是某個階層的生活,反應這個內容而興起的。我們現在看到西藏最早的繪畫,就是現存在大昭召寺和布達拉宮的某些房間裏我們從他們的這些畫風的研究來看,基本上剛開始的壁畫反應的是人的一些勞動的情況,比如説大昭寺的壁畫,它主要講的就是大昭寺當時興建的一些情況,有扛木頭的,有鋸木頭的,還有蓋房子的,等等,都栩栩如生,我覺得這可以算是藏族壁畫最早的一個狀態。後來呢,大家知道,公元7世紀,佛教傳入西藏以後,佛教作為主要的一個意識形態把藏族方方面面的一些文化成果納入到佛教的體系裏,那麼,繪畫最初只為勞動大眾服務、反應真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被納入佛教的體系裏,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壁畫。

  解説:這千年的壁畫,似乎借助白瑪桑珠老漢的手,來講述著自己千年的故事。用它的班駁、用它的絢麗、用它沉睡千年所積蓄的熱情、用它再見陽光時的愉快,向世人講述著自己和吞彌桑布扎的傳奇往事。其實,這段傳奇往事早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就牢牢地紮根在伸手可觸白雲的聖潔高原之上了。

  同期(大丹增):吞彌桑布扎是西藏的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者,是大翻譯家,也是松讚幹布當時的導師,又是現代藏文的創始人。為什麼説他是現代藏文的創始人呢?因為西藏原來有一種古藏文,是象形文字,吞彌桑布扎後來在古藏文的基礎上,對古藏文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他創造的現代藏文,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自從有了吞彌桑布扎創制的現代藏文以後,除了西藏以外,全藏區通用的一種藏文,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吞彌桑布扎對古藏文的一些方面進行了改進,比如説藏文的拼音,還有一些虛詞,變得精練化,使人們容易學,這是第二個方面。由於對藏文這樣一些改進,使現代的藏文,雖然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至今,人們容易學,也看得懂。

  同期(諾布旺丹):我們這次的發現,除了所發現的這個房間裏的壁畫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房間有很多的壁畫,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把所有的東西都做研究,也沒有觀察非常全面。那麼我想到底其他房間裏存的壁畫還會出現什麼新的發現,那就很難講了。我想,肯定還有以外的一些發現。

  解説:親手揭開了這個千年小屋的秘密之後,白瑪老漢沒有離開這個院落,他搬進了另一個小屋裏。從此,他便終日守望在這座由於壁畫而四壁生輝的空房子旁邊。對他來説,陳舊的房屋是一座聖殿,裏面珍藏著所有關於西藏的昨天、今天和未來,也珍藏著他揭開秘密時激動的心跳和虔誠的祈禱。

  (完)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