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中華民族 > 正文

寨子系列——麗山麗水大利尋(2004—第38期)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9日 17:27)


  中華民族2004-38麗山麗水大利尋

  首播日期:2004年10月11日

  編導、攝像:矯捷

  解説:大利位於貴州省榕江縣裁麻鄉,全村共有二百多戶人家,一千多人。是一個風光秀美的侗族村寨。侗族號稱中國的水稻民族,侗族村寨大都依水而建,水是侗族的靈魂。青山郭外斜,綠水繞阡陌,風雨橋上聽風雨,石板路旁覓舊蹤。老人醉臥風雨橋,頑童嬉戲成群,古樸、清新的大利寨能不費吹灰地喚醒你關於歷史、關於自然的一切美好想象。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樹亦幽,群鴨戲碧水,人在畫中游。

  解説:熱情豪放、不拘小節的侗族女子們率真得可愛。我們的攝製組剛一進寨,就受到了她們的熱烈歡迎。滿滿的酒碗端到你的嘴邊,盛情難卻,想不喝都難。在大利寨,酒的意義早已超出它本身,酒成了各種婚慶、喪俗、祭禮的代名詞。大力寨人以酒待客,我們也只能入鄉隨俗了。

  敬哥哥,一杯米酒是妹心窩窩,可惜哥哥早有伴,妹我不敢心多想。眼看著招架不住,急呼同伴前來解圍,誰知他們避之唯恐不急,遲遲不肯前來救駕。最終三個人都被熱情的勸酒歌説服了。這樣的心聲,叫人怎麼忍心拒絕呢?

  解説:跟往常的安謐恬靜相比,今天寨子裏可有些熱鬧非凡。明天楊顯銀的小孩兒要打三朝,為了準備三朝酒,他特意殺了一頭三百多斤的大黑豬。大利寨家家戶戶都養豬,豬是家庭的主要財産。每逢重大慶典,都要殺豬慶賀。小孩出生三天后打三朝,辦三朝酒,這是侗族的古老傳統。豆腐是三朝酒席必不可少的菜係。在大利寨,採用的還是古老的滷水點豆腐法。自家打出來的豆腐白白嫩嫩,吃起來余香滿口,它的製作要經過五六個工序,是很繁複的。年輕人忙得不可開交,老人們插不上手,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新生兒的祝福。那就是唱侗族大歌。

  解説: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合唱,主要的旋律在低聲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無伴奏交響樂”。若不唱歌青春好象流水過,人生一世多短暫,歲月如梭你我各奔前程,此時相聚應永記心中。寨子裏的這支老人合唱隊平均年齡有60多歲了。聽著他們低沉雄渾、氣勢磅薄的歌聲,我們的思緒不知不覺地飄回到了久遠的侗族歷史中。

  解説:寨子裏的兩條青石板古道始建於道光五十八年和乾隆十一年。在這青灰潮濕的石板路盡頭雕刻著兩隻青蛙。這兩隻青蛙曾經給寨子帶來了滾滾財源。可是物極必反,財源太旺,寨子反而消受不了了。説來也巧,恰好一個雲遊四方的高人路經本寨,經他指點,寨民們又在寨門前雕了兩條蛇來降伏青蛙。

  同期:你們這兩年呢,你們這個寨上招了災星,就是這條路來傷害了你們啦。傷害了你們啦。要怎樣消災才好呢?他説這樣子,這條路呢,蹲著兩隻蛤蟆,那裏呢準備兩條蛇在那兒等,在那兒等,它們一上來呢,這兩條蛇就能制服它們,是這個作用。

  解説:且不管這是實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反正寨民們都相信,有了它們的保祐,大利寨才能風調雨順。

  解説:楊顯銀家殺豬宰雞,忙得不亦樂乎。侗族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祭祀用的豬,忌刀殺,必須在水中溺死。而且必須是黑毛豬,因為黑毛代表兇惡、災禍,把黑毛豬溺死,意味著清除全年災病。

  寨子裏的其他人家也不清閒。這會兒,楊成芳家里正幫忙製作明天酒席要用的豆腐。楊老漢家的房子是一座四合木樓,它始建於1781年,至今已有223年的歷史了。寨子裏大都是三層吊腳木樓。楊姓的祖輩曾經是寨子裏的豪門望族,才有氣派蓋得起這樣的木樓。

  同期:我太公(太爺爺)也是務農,我公公(爺爺)在舊社會還任過區長,舊社會任過區長。我聽我公公(爺爺)説,他們當時有幾十條槍。大隊搞辦公室,又搞農村食堂,是這樣子。後來政策落實了,我們又回到這個房子裏面來了。我們沒有挨過鬥,因為我們是貧下中農,是中農嘛。為什麼把我們的屋子拿來做農村食堂呢?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又回到這房子裏來。

  解説:這座老屋佔地262平方米,樓高16余米,寬14米,進深18余米。現在住在這裡的有四五戶楊姓人家,近40人。老屋歷經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古舊的老屋埋藏了太多的故事,這裡的每一樣事物都讓楊老漢津津樂道。 同期:這個煙桿呢是我太公(太爺爺)的。我太公(太爺爺)死了呢就傳給了我公公(爺爺),我公公(爺爺)去世了呢就傳給了我父親,我父親去世呢傳給了我大哥。現在我大哥去世了就傳給了我,我就保護這根煙桿。每年的祭祀活動、春節或過節,我們還捲煙,還用它抽煙。這個呢就是我們楊家的神龕,左昭呢就是楊六郎,右穆呢就是穆桂英。就是這樣的。

  解説:楊老漢如今已經是四世同堂了。他最小的重孫子都三歲了。全家人和和睦睦,辛勤勞作,楊老漢的日子過得舒心踏實。今天楊老漢高興,用祖輩傳下來的老煙桿抽一袋煙,話匣子就打開了。

  同期:這個,比如小孩發高燒,醫生在醫院治不好,就用這根煙桿,拿這個煙絲點這個頭,再點兩隻手,兩隻腳,它可以退燒。它退燒,治發高燒。如果咳嗽咳得厲害的話呢,用這個煙絲抵在這個地方,可以治咳嗽。這個煙斗一百多年了嘛,它就有這個功能。

  解説:呼吸著瀰漫在老屋四週的古舊氣息,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侗族是沒有本民族文字的,歷史在他們那裏並不表現為文字記載,更多的是作為口頭傳承,通過古歌唱出來的。

  解説:南方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相爭霸,兩敗俱傷吳越國破歸楚王,越亡君喪族眾散,紛紛避難奔四方。這段故事講述的是侗族從楚越之地往外遷徙的歷史。老人手彈牛腿琴,淺吟低唱著或悲或喜的民族往事,暖暖的畫面令人感動。

  同是在老屋,老年人唱古歌,青年男女唱情歌。同一姓氏的青年女子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火塘邊,一邊做女紅,一邊和其他姓氏的青年男子對歌交談,這就是著名的行歌坐夜。火塘文化是侗族特有的文化現象。在侗族人那裏,火塘不僅僅是一種生活設施,更是一條傳承歷史,溝通情感的紐帶。

  解説:今天是吃三朝酒的好日子,光是為酒席準備的碗就要上千隻。這些碗都是寨民湊錢買的公用品,誰家有事都能拿來用。

  解説:侗族地區有村寨之間集體作客和集體迎客的活動。舉行活動時,有攔路的儀式。攔路也是吃三朝酒裏最富喜劇性的環節。主人要事先在自家路口搭上一條挂滿了新鮮稻草的長繩,用來擋住客人。所謂攔路,並不是不歡迎。相反,它恰恰是侗族人熱情好客的體現,是侗族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迎賓形式。

  解説:除了婆家,最忙的就要算娘家了。娘家也在本寨,他們準備了很多的禮品,要聚集到一起去婆家吃三朝酒。

  同期:送米,送錢,送禮物。有沒有説送多少啊?送多少啊?親戚、內親呢,五十塊,一百塊。那些不是親戚的,一般是五塊。沒有多少,不説了,就是這樣子。

  解説:今天來吃三朝酒的估計要有二三百人。禮輕情義重,主人把每個送禮的人的名字都登記在冊,而且不會讓客人們空手而回,一般都在他們的米桶裏放些糖果作為回復。

  同期:因為我們侗家有這個習慣嘛,就是每家每戶做喜事的話,我們來送禮的那個米桶裏留一點米,代表我們侗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別人,給一點,不讓別人空著那個桶回家。還要帶一點糖,代表那個喜事,那個鄉風。

  解説:伍亞玲不是土生土長的侗族人,她是從湖北嫁過來的。如今寨子裏的許多年輕人都選擇出去打工,他們南下深圳、東莞,在各式各樣的工廠裏艱難地追尋夢想。

  攔路繩下的酒菜已經擺好,這預示著娘家人馬上就要到了。萬事俱備,婆家人也在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娘家人的到來。娘家人的送禮隊伍真是浩浩蕩蕩,挑著擔子的女人們沿著小河邊一路走來。對侗族人來説,除了三朝酒之外,比較重要的慶典還有小孩子的滿月酒,春節,農曆十月或十一月間過的“侗年”,農曆五月過的粽粑節等。

  要想進婆家們先得過了攔路這一關。

  一陣鞭炮過後,妙趣橫生的攔路對歌開始了。

  今天吉利咱忌寨,今天喜慶咱忌門,忌寨忌門不讓生人進,生人進寨寨不寧。

  婆家先聲奪人,娘家也不甘示弱,她們唱響了開路歌。松杉攔路攔不住,青刺堵道不合情,不怕松杉不怕刺,刀劈斧砍闖進門。婆家唱攔路歌,娘家唱開路歌,一時間你唱我和,你來我往,煞是熱鬧。

  山顛松樹青又青,河邊榕樹根連根,你我本是一家人,進寨同歡莫相攔。

  或許是娘家人的決心終於感動了婆家人,或許是婆家人唱夠盡興了,送禮的隊伍終於衝破了虛設的攔繩,婆家人娘家人鬧作了一團。平日的侗族女子曬谷、種菜、養魚、織布,樣樣不落人後。今天的她們,大紅的胭脂擦滿了臉,爽朗的笑聲響徹天。婆家人把大塊的豬肉往娘家人嘴裏塞,大碗的米酒灌下肚,豪氣陡然長幾分。整個山寨都沸騰起來了,人們沉浸在無邊的喜悅中,這是一個怎樣豪放的民族,這是一個怎樣忘情的瞬間。隨著酒席的臨近,客人們也都悉數到場了。楊顯銀家正忙著記錄送禮的人名。辦這樣一場三朝酒,楊顯銀總共能收到一千多塊錢的禮錢。

  解説:我們終於見到了打三朝的小孩子。他由本家一個身體健壯、聰明伶俐的哥哥抱著。産後三天的母親身體還很虛弱,但起名字這樣重大的場合她必須出席。溫厚的大手,熱切的眼神,愛子之情溢於言表。吃三朝酒之前,主人要先請寨子裏德高望重的老阿公給小孩兒取名字。這個儀式是很神聖莊重的。神情肅穆的老人們圍坐在堂屋裏,中間的桌子上擺著祭薩用的供品。主持的老阿公嘴裏唸唸有詞,希望小孩兒能像哥哥一樣健康成長。薩神,又叫薩瑪,是侗族崇拜的對象。薩在侗語裏是“祖母”的意思。傳説侗族的始祖姜良姜妹就是薩瑪的後代。每逢重大節日,侗族人都要祭薩。根據小孩的生辰八字,老阿公給小孩取了楊忠鶴這個名字。蘊含著高潔富貴之意。

  解説: 酒席終於開場了,婆家共擺了近三十桌酒席。侗族在飲食上有許多講究。小孩忌吃豬尾巴,説是吃豬尾巴,將來做什麼事都會落人後。未婚青年男女忌吃豬腳,否則將來討幾回老婆或嫁幾次人。吃飯時,忌把鼎罐久久打開,有句俗話説“家有萬貫,不要敞開鼎罐吃飯。”除了主人家的酒席外,周圍的幾戶人家、甚至風雨橋上都擺滿了酒席。雖然東西大都是自給自足,但擺這麼多酒席,還是要花掉楊顯銀近兩千塊錢。但這錢花得值,花得痛快。侗族人愛吃辣椒,越辣吃得越盡興。他們還愛吃糯米,至今還保留著遠古時期的飲食習慣,指食。大利寨人喜歡吃魚,家家戶戶的稻田裏都養魚。

  解説:娘家人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看來她們對酒席還是很滿意的。人們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大廚師也就該功成身退了。大廚師忙碌了半天,並沒有什麼報酬,臨行前主人送他5斤豬肉,全當辛苦費。山寨人放鞭炮歡送廚師。按照大利寨的風俗,廚師回家必須過風雨橋,橋上早有女人們侯著敬酒。大廚師經驗豐富,一碗下肚,轉身就走,不然他可就要醉倒在風雨橋了。

  解説:不知不覺中,酒席漸漸進入了高潮。老人們講古,划拳,笑語不斷。在侗族吃三朝酒,有婆家人和娘家人打酒仗的習俗。有趣的是都是女子們出場,划拳、行酒令。她們也不多喝,輸了的也只喝一勺酒。在她們那裏,大拇指代表土地,食指代表公雞,小拇指代表蟲子。規則類似于城裏的老虎、棒子、雞。誰説女子非要柔情似水,壯懷激烈不也是一種美嗎?楚天遙這樣讚頌侗族女子:一江春水流,萬樹桃花綴。誰面似桃紅?侗女歌聲脆。生長在青山綠水中的侗族女子,心地澄明,聰慧靈秀,熱忱投入地生活,酣暢淋漓地歡歌,笑得爽朗,愛得執著。她們的美不繁華燦爛,但醇厚綿長;她們的美不驚天動地,但清新閃光。勞動並快樂著,生活並希冀著,動靜之間,神采飛揚。恰如舂米的悠閒步態,大利寨的女子們並不過多地在意所得所失,她們追求的是那種從容余裕的生存狀態,她們享受的是那種苦中帶甜的平淡生活。

  打酒仗進入了高潮。君像龍王堂上坐,妹捧酒杯情誼長。粗茶淡飯莫嫌棄,一杯水酒請君嘗。酒歌是侗族人在酒宴上唱的歌,客人多唱讚美歌,主人多唱謙虛歌。

  解説:這邊酒戰正酣,那邊風雨橋上的侗戲也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每逢寨子裏有重大的慶典,侗戲隊都會被請來做表演,今天也不例外。演員們正在進行最後的排練。

  解説:米酒喝起來香甜爽口,醉人也是不知不覺的。女人們打酒仗打得太過投入,已經有人先行醉倒了。按照侗族的風俗,娘家人若是喝醉了酒,婆家一定要派人把她背回去,還要一路鞭炮相送。女人早已醉得不省人事,但臉上還挂著甜甜的笑容。護送她的人也笑語嫣然,因為在純樸的大利寨人看來,客人喝醉了才代表玩得盡興,自己的招待才算是圓滿。鞭炮聲聲裏,煙霧繚繞中,女人們的背影漸漸遠去,空留下裊裊的酒香瀰漫四週,讓人醉意陶然。

  解説:此時此刻,風雨橋上的侗戲也開場了。侗戲是侗族文學、音樂、舞蹈的綜合藝術,一般用二胡來伴奏,它的動作樸實,形式簡單,劇曲很獨特。在風雨橋上演侗戲,又別有一番風味。大利寨共有大小不同的五座風雨橋,均為木質結構,頂棚覆蓋青瓦,有的至今已有百年曆史。舊時的雕梁畫棟雖已殘破,往日的繁華氣息卻依稀可尋。橋上歌舞齊鳴,橋下流水潺潺,觀者或凝眸,或頷首,這是怎樣的一幅美妙圖畫啊。

  解説:風雨橋,桃花水,大歌聲聲,洗盡鉛華的大利寨美得如此漫不經心,那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後的真醇;物換星移,滄海桑田,與世無爭的大利寨人默默耕耘,生生不息。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